当我们谈论养老时,我们在想什么

北京的春总是那么美,那么稍纵即逝,但无论时光多短暂,我们都会在心底告诉自己,新的一年开始了。

当万物升腾,总有那么几个事件会引起业内的小小涟漪:

1、 比如政策面《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2、比如资本面《三开科技:中国养老第一股挂牌新三板》;

3、比如行业面《二毛照护:获蓝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

4、比如市场面《一片蓝海:亿级人口、万亿市场、富人变老》。

然而,似乎只是小小涟漪,不再有那番兴奋,那番按捺不住,似乎涟漪中还夹藏着一些窃窃私语,一些隐隐质疑,甚至是一些冷眼旁观的淡漠,这样也好,市场如此理性,为什么我们那般疯狂?

然而,过往当我们谈论养老时,我们在想什么?

产业布局?高端、适老?居家上门服务?轻资产服务(管理、人员、咨询输出)?护理培训?资产升值、并购?连锁扩张?智能穿戴?医养结合?康复保健、大健康?中医养生?候鸟旅居?老年产品销售?老年金融?养老地产、全龄社区、CCRC?养老O2O?日间照料?美国、日本、欧洲、台湾模式?作为一种工具/平台(拿地、政治背书、主业配套等)?

有国外做养老的朋友常说,国内养老圈真是各种概念,让他们都耳目一新。

那么多概念的背后预示着什么?其实预示一种浮躁的投机心理,从投资者到操盘者,一面看好未来,一面容忍不了当下,另一面又怕错过最佳布局,在矛盾与平衡中,最终迷失。

春日午后,如果能让心略微沉寂片刻,让我们再谈一谈养老,或许是这样:

1、做一家带一定规模床位的社区照护型机构,有个落地项目,才是一切的始点;

2、尽快实现项目盈利,看到可预见的未来;

3、 建立一套在公平基础上,又能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人力体系,创造一个快乐、有温度的工作环境;

4、做一些超预期的服务,让老人、家属被我们感动;

5、低成本做一些跟移动互联网相关联的业务,贴近资本,布局未来;

6、培养几个有责任感、有管理能力的院长;

7、持续的新项目开拓,坚信量变到质变。

大道至简,许多伟大都建立在那些看似不光鲜、不靓丽的专注与前行,如果我们看到并认可养老的核心是【人对人的服务】,似乎许多问题就不再是瓶颈,许多努力就有了方向。

文章作者:养老行者1988
智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