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盖碗,该选“薄的好”,还是“厚的好”?村姑陈给你支个招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多年来,村姑陈的茶桌上,早已经用惯了这样的盖碗。
它的款式,不是那种传统的高圆的器形。
相反,它是扁的,大肚子的,阔口的,模样看起来墩墩的,像年画里的矮胖娃娃。
将它摆在一群细高、细圆、高挺的盖碗堆里,它有些不起眼,其貌平平。
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却一直不舍得换掉这个款式。
因为,它是最好用的,泡茶时用起来最顺手的。
阔口的器形,口大,茶汤倒出比较快,即便刚开始用盖碗泡茶的新手,用到这样的盖碗,出汤时也会比平常速度快许多。
另外,老话里说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肚敞口的盖碗,天生就拥有“宰相肚”,什么茶都能装得下。
泡岩茶时,老丛水仙的粗壮粗犷条索,可以完美容纳。
泡白茶时,它的宽口,可以让秋寿眉蓬松的梗与叶,统统装下。即便是身量细巧的白毫银针,放进去也不显得违和。
泡红茶时,素面朝天的白瓷盖碗,正好可以衬托出正山小种、桐木野茶、 金骏眉等,或橙黄透亮,或金黄清透的茶汤好气色。
一个好用的盖碗在手,可以轻松游走在各大茶类之中,游刃自如,倾倒众茶。
不过前几天在和朋友一起喝茶时,他试着用了这个盖碗。他客气地评价说,确实是好用,但是有些美中不足。
嗯?哪里美中不足?
他回答,这个盖碗不够厚实,摸起来不够有质感。
呃,我想说在买盖碗时,将重点放在“厚不厚”上,其实是跑偏了重点!
《2》
泥料非常厚的盖碗,应该慎重入手。
那天过来喝茶的朋友,是北方人,按照他对于盖碗的审美,盖碗的泥料应该是厚的好。
但从客观上,并非如此。
实用性的盖碗,其实材质不应该太厚。
因为,这种泥料厚的盖碗,材质的散热慢,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泡茶时,热量蕴藏在其中凝而不发,当你再伸手摸过去时,便非常容易烫成了“红酥手”。
换言之,材质厚的盖碗,用起来反而会烫手。
提到这很多朋友不大理解,觉得这不应该啊,不是选厚实一点的盖碗,泡茶时更能隔热吗?
不不不,亲自试一试,就能知道答案了。
真正好用的盖碗,它的材质,因为是薄瓷的。
因为薄,所以散热快,沸水冲入盖碗后,不一会儿热量便能散开,而不是聚成一团。
当你在用这样的盖碗时,只要用上正确的手势,正确地抓握它,并且尽量快点倒出茶汤,便不会烫到手。
反之,要是一个盖碗,握在手上时,手感厚实,且“身材”略笨重,那么在握起盖碗时,仿佛是握住一个刚刚烤熟的山芋,异常烫手,只想快点甩手,将它扔掉。
面对这样的状况,哪里还能让人有好心情,哪里还能让人有那份闲情雅致,再想着好好泡茶呢?
没砸了这个盖碗,就算有定力了。
《3》
泥料厚的盖碗,除了散热慢这个缺点外,还有一点小毛病。
那就是,用起来比较重手。
这一点,对于手腕劲比较足的男性朋友来说,可能不易察觉,影响不大。
但对不少女性泡茶人来说,握起这样一个笨重的盖碗泡茶,小半天下来,容易手酸。
到最后还有可能,因为一个“脱力”的缘故,没拿稳盖碗,从而失手将盖碗摔破。
还记得有一年,闺蜜赵小姐跟我们一块同行去景德镇挑盖碗。
正当我们被素净的青花,吸引住目光时,她疯狂地迷恋上彩绘。
并且在一家茶具店里,她当即就看中一套镶嵌着珐琅的五彩手绘盖碗,当场花了五千大洋买入手。
一旁的我们,还在惊讶于她的手快时。
闺蜜已经捧起那个珍贵的盖碗,过来献宝。等回到福州时,她还专门约了几个老友一块喝茶,秀一秀她的新盖碗。
但是,等真正用起来,才发现这个重工的、华丽的、大放异彩的珐琅彩绘盖碗,其实只是个“花瓶”,中看不中用。
泡茶时,用起来比较费劲,容易手酸不说。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用起来实在太烫手。
由于那个碗,做得非常厚,沸水一倒进去就非常烫。细皮嫩肉,素手纤纤的闺蜜,被烫了好几回后,终于怒了,不想再忍,只好将这个华丽丽的盖碗,束之高阁。
一场起于颜值而终结于“烫手”的盖碗惨案,就此谢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买盖碗,不是买工艺品。
好用、实用、用起来顺手,才是头等要义!
《4》
关于挑盖碗,还听过一个比较“冷门”的要求。
之前在网上,有人拿盖碗与茶壶做对比,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盖碗没有茶壶好用。
因为接连对比了数个盖碗,白瓷的,青花的、细高形的、矮胖形的……
最终,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毛病——盖碗的盖与盖碗的碗,不够严丝合缝。
听起来,这是一点特别正当的“控诉”,让人义愤填膺。
但往下再看,发觉对方对于盖碗的了解,实在太主观和片面了。
要求盖碗做到严丝合缝,一丝缝也不要出现,本身就违背了盖碗制作的原理。
盖碗的盖与碗之间,本身就要留一丝小缝,当盖子放到碗上面时,会呈现出一定的倾斜状态,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水平。
从泡茶的要求看,盖碗的盖子一定要会动。
如果一只盖碗,严丝合缝,盖与碗之间一条缝也没有,那么在倒出茶汤时,茶汤根本倒不出来。
当你将热水注入盖碗后,再合上盖,在盖碗内充满热水时,盖碗内部会产生一定的吸力,茶汤根本倒不出来。
这样的盖碗,又怎么能适合泡茶?
从盖碗本身的泡茶原理,以及从物理常识看,要求盖碗严丝合缝,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要求。
买盖碗时,不能苛求盖与碗的严丝合缝。
当盖与碗能够做到“匹配”,量体裁衣,不会过大,也会过小,刚好能搭配组合起来时,就算是已经合格过关了!
《5》
在挑盖碗时,切忌弄错重点。
要求泥料厚,手感足够厚实,以及盖与碗严丝合缝,实则是跑偏了题。
最后,在盖碗容量大小方面,也要多注意筛选。
之前有位茶友过来交流,他提到,你们用的盖碗都太小,看起来不够大气。
泡茶时真正得用的,还得买大一些的盖碗。
容量至少要有160ml、180ml左右,才适合日常使用。
说句实话,在买盖碗时,不能一味“求大”。
个中道理,好比是买衣服,当尺码买太大,穿起来会不合身,反而不好看。
而容量过大的盖碗,也会因为尺寸过大的缘故,带来种种问题。
比如说,容易烫手。
容量大的盖碗,在注水泡茶后,容易“超重”。
这时候,对手腕劲有限的人来说,这样的盖碗太重手,容易因为拿不稳盖碗,从而失手打翻。
导致滚烫的茶汤倾洒,烫手不堪。
又比如说,容易将茶味泡淡。
在市面上,不少茶叶是单独泡袋装的,每次泡茶时一次一泡,特别方便。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以及桐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为例。
当它们用泡袋单独包装时,一般是红茶装5克,岩茶装8克。
在泡茶时,唯有用到标准盖碗(容量110毫升),才能泡出浓淡合适的茶汤滋味。
如果是用180毫升的大盖碗,泡5克一泡的正山小种。
那么,同样注水到接近碗沿的位置时,容易因为注水多,导致茶汤滋味被泡淡。
比起盖碗的容量是否“大气”而言,标准、合适、不大不小、用起来顺手,才是关键!
《6》
在挑盖碗时,是很多人会弄错重点。
大多数时候在买茶具时,不少人会选择“看颜值”。
先看图案,再看器形,却没几个人,重点留意这个盖碗到底好不好用。
从中体现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盖碗首先是一件工艺品,其次才是一件泡茶的工具。
按这样的思路去买盖碗,很容易买到华而不实,用起来不顺手的盖碗。
导致在泡茶过程,不论怎么用,都不顺。
回归到盖碗本身看,盖碗,它首先是一件茶具。
泡茶时,茶为君,器为臣。
君臣佐使,茶具理应为泡好一杯茶而服务。
一个盖碗,要是自顾自美丽,而忽略了实用。
那么,这样的盖碗,在泡茶功能方面,根本就不合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