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现代的不同定位(三)【书道】

文:高天晨

任何一个文化艺术模式,都有其技术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学术文化层面,也有精神层面的价值。书法也是如此,书法有技术体系,艺术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同时,书法更具有思想哲理的精神性价值,称之为“书道”

书道——以书载道

书法具有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价值,并且在周边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书法”是中国惯用的叫法,在韩国叫“书艺”,日本则称之为“书道”。书法除了实用性和艺术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文化性,即书法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精神营养。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更加侧重形式感和仪式感,故而把这种形式感仪式感称之为“道”,诸如“茶道、花道、武士道”等等,所以,日本所谓的“书道”与中国人所谓的“书道”根本不同,一个指的是形而下的仪式感,一个说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境界。

书法的概念称呼,来自古人对书法的自然态度,因为在古代,书法是文人最基本能力,除了誊写和抄录有所谓的“经生”存在,基本没有专职的书法家,书法大多数是和文人的诗词文章的文学创作绑定在一起的。

而且古代的知识分子很多并没有把书法单独看做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而是认为只是一个技术载体,古人认为自然天理,社会伦常才是大道,而书法就如同元好问所说是“童子雕虫之技”,是小道。近当代以来,书法的概念也让很多人对其的理解受限为关注技法层面的价值。

书道——以书演道

而在当今,书法已经应该是一个 立体的、具有实践性的传统文化认知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书法这个形式,在实践感知层面去体会古人的审美和思维精神境界,这个称之为“以书载道”。

不论是文人的情怀,还是政客的格局,不论是儒家的敦厚,道家的飘逸,佛家的空灵,都以书法作品的经典形式流传了下来。

故而熊秉明先生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说道:“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中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

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一方面是书法集中表达和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道”,另一方面这个载体又不同于书本只是知识的解读,更是一个实践模式,可以在体验中去体会,既宏观全息立体,又抽象简约集中。

所以,书法在当代可以看作是一个中国文化精神最佳的演化形式,中国之审美精神,无需长篇累牍的赘言,一篇书法,笔墨心痕,就完整立体的体现了出来。书法对中国文化的体现,比国画更加直接,比武术更加简约,比京剧更加细微。而书法也成为中国文化爱好者的必修内容。

书道——书以传道

由于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最佳载体,故而不论是想要了解本国文化的国人,还是异域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书法都是最好的途径。书法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思维和审美最好的方式。

当今年轻人学习书法,从中了解书法的技术特点和审美特征,在不同朝代的书体中直接的感知不同朝代的思潮和特点,通过《祭侄文稿》感受颜真卿的家国情怀,通过《兰亭序》感受魏晋名士的风采。

书法带来的感知,比文字记录更加真切,是与读史很好的一种呼应。通过古代名人留下的字迹墨痕,去细细揣摩他们的细微心态和历史格局的影响,通过不同身份书家的墨迹感受,体会不同的生命特性。

外国人学写书法,体会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背后的精神构建,并可以与本国文化的文字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了解中国文字“以形传意”的特点特征。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最佳传播载体,书以传道,以笔墨之简驾驭千年文化之内涵,书法的“道”的价值将会随着文化复兴的脚步逐渐凸现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