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5

曰:“可得闻与?”

【译】(齐宣王)说:“能够让我听听吗?”

通假字:可得闻(通“欤”,句末语气词)

词类活用:可得与(使/让……听闻)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胜?”

【译】(孟子)说:“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那么大王您认为谁胜利呢?”

胜:孰,疑问代词,谁。

曰:“楚人胜。”

【译】(齐宣王)说:“楚国人胜利。”

                                           

曰:“然则固不可以敌大固不可以敌众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千里九,齐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王之朝,耕者皆欲耕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王之,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之?”

【译】(孟子)说:“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就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以九分之一降服九分之八,这与邹国与楚国为敌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那根本上来呢?现在大王您(如果)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当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站立(即“做官”),耕田的人都想到您的田野耕作,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在您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您的道路上出入,天下想要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要奔走求告于您。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千里九:方,方圆、纵横。者,代词,……的地方。

其一: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其一,其中之一,九块其中的一块,即九分之一。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何以异于,与……相比,有什么不同?

矣:本,根本,在本文中指仁政王道。

其若是,孰能之:其,表假设,如果。若,像。是,这、这样。御,抵挡。

通假字:

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返回、回到)

行旅皆欲出王之(同“途”,道路)

词类活用:小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大的国家;人少/人多的国家;弱国/强国)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敌大/敌众/敌强——敌(于)大/众/强(于:与)

状语后置句:

下仕者皆欲立王之朝(于:到)

耕者皆欲耕王之野(于:到)

行旅皆欲出王之涂(于:在)

                                           

王曰:“吾【hūn】,不能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译】齐宣王说:“我糊涂了,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慧,请允许我试行一下。”

:惛,不明事理、糊涂。

不能于是矣:于,到。是,这。进于是,达到这一步。

教我: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我虽不敏:敏,聪慧。不敏,愚钝,作为谦词。

尝试之:尝试,试行。

古今异义:不能进于是矣(到这一步)

(0)

相关推荐

  • 孟子日课010丨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究竟什么样的政治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欢迎你留言交流.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 ...

  • 《资治通鉴》中一篇荒诞不经的故事,却暗藏着拍案叫绝的权谋智慧

    细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名著,除去<论语>.<春秋>.<中庸>等之外,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不可不得.这部被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q ...

  • 《孟子》卷1梁惠王章句上诗解7仁政治本使民制产

    题文诗: 宣王问曰:可得闻欤?答曰邹人,与楚人战, 以为孰胜?曰楚人胜.孟子问曰:然则小固, 不可敌大,寡不敌众,弱不敌强.海内陆方, 千里者九,齐集有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 邹敌楚哉?盖亦返本.今 ...

  • 荒诞的记载,背后大多隐藏着合理真相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19-04-11 <资治通鉴>周烈王 二十八年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qu ...

  •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一

    解读<说文解字·叙>之一 原文: <说文解字·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解读: 包羲氏即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在后世被官方称为"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6(完结篇)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译](孟子)说:"没有可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4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译]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快乐呢?(我)是想要用(这个办法,即战争)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译](孟子说:)&qu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2

    曰:"有之." [译](齐宣王)说:"有这件事."                                                曰:" ...

  • 部编版必修二《齐桓晋文之事》1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高中复习篇目7:部编版必修下《齐桓晋文之事》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齐宣王,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3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齐国人不曾贿赂秦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2

    [注]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 ...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1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