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的武昌(鄂州)在明末屡遭屠戮
崇祯皇帝的疑心病和不作为,想令武将们忠贞不二,实在很难。袁崇焕一心报国,并无私心,取得两宁远、宁锦两次大捷,最后的结果却是凌迟处死。卢象升誓死抗清,却因崇祯的犹豫不决,死于满清屠刀之下,该有的荣誉一项也不给,杨嗣昌还刁难卢象升的家属,实在是让前线的将士们寒心。
有了前车之鉴的教训,左良玉开始思考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所处的位置,难道王侯将相的命就是命,当兵的性命就不重要吗?
在那个时代,确实如此,老实打仗,呕心沥血的,大多被皇帝加上地方势力联合坑死了,比如丁启睿、孙传庭、杨嗣昌、卢象升、包括之前的袁崇焕、孙承宗,左良玉才能没有他们高,却因为找到了治崇祯的诀窍,后期能到了主宰天下大势的地步,不可谓不讽刺,这就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等到第二次崇祯皇帝再次喊狼来了需要救驾的时候,左良玉便有些犹豫不决,毕竟再让自己掏腰包去给公家干活肯定是吃不消的,于是便故意拖延时间,上奏推辞。果然,没多久后传来了崇祯自杀的消息。
史料记载:
“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砲断江,众乃定。”意思就是崇祯皇帝死后,左良玉部下人心惶惶,都很害怕,不知所措,听说了江南有新皇帝登基,就要求左良玉带领军队去投奔南明,左良玉不允许,并且在长江两岸架上大炮,截断了长江的航运。
左良玉此时哭泣,并不是为崇祯的死而哭,而是为自己处境而哭,毕竟崇祯皇帝在的时候,还可振臂一呼有很多人一起收拾这个乱局面。然而,崇祯一死,能有多少人还能为大明卖命就不得而知,可能就是他一个人来应付了。此时,他面临的局面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如他所料,逃到江南的官员们很快就拥立福王为新帝,最令他不想见到局面还是出现了,本来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的明王朝,大臣们却还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不想跟这些人同朝为伍的左良玉只好孤身奋战,他以武昌作为分界线阻击敌人,并将舰船横列江中,阻止敌人南下。
从此可见,左良玉仍是明朝的臣子,他虽然没有胆子和李自成火拼,却在明亡后驻守阵地,也彰显出英雄豪气。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生死存亡之际,大明朝廷迎来一片曙光,就是逃亡到福建的崇祯皇帝的儿子,也就是正统的太子,帝位的继承人,然而竟然被一群利益熏心的大臣们给指鹿为马的杀了。这让镇守在武昌的左良玉大为光火,于是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前往南京救驾,讨伐奸臣马士英。至于左良玉所称的称太子密诏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自古以来,得武昌(鄂州)者得天下,张献忠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胆小没命享受,李自成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终生没有攻下武昌;左良玉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为了不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在出发之前,左良玉下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情,就是下令屠戮武昌城,且还准备挟持巡抚何腾蛟一起行动,但是何腾蛟并不愿意参与造反。武昌的百姓知道何巡抚素来爱民,所以为了躲避左良玉的屠杀,纷纷躲到巡抚衙门躲避,而何腾蛟自己坐镇衙门大门口,阻止左良玉大兵进入。左良玉的士兵也不敢贸然进入,后来左良玉下令让士兵拆毁衙门后院,并放火焚烧,将躲藏在衙门里的百姓全部烧死了。(预计死亡人口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