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析:牛年春节,电影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催变下走向疯狂?
就在这个牛年的春节,电影,疯了!票房疯。早在除夕,就创造了正月初一全国单日电影票房预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纪录,随后初一以17亿元收官创造中国电影单日人次、票房历史最新记录,同时《唐人街探案3》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单片单日票房超过10亿元的记录,然后一直到初五连续5天票房超过10亿元,六天假期收获票房78亿元,票房涨疯了!票价疯。一线城市票价超过百元是普遍现象,低的也有六七十元、七八十元,很多三四线城市都高达六七十元,远远高于正常的、理性的价位,达到几乎疯狂的地步。观众疯。白天看不上,凌晨一两点的场次也看,平时走几百米看场电影都嫌累,现在宁愿奔波几十公里也要去,发疯似的要看,有人说,今年春节出现这种超级火爆局面既感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想,我们单单剖析这波超高票房产生的原因还不够,还应深度挖掘有关国内电影市场节假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规律和影响,以利于我们培养更加健康、有序、平稳和具有长久活力的电影市场。
上篇 牛年春节,电影市场如何走向疯狂?单片首日票房超过10亿元,全国大盘连续5天票房超过10亿元,长假六天累计票房超过78亿元……一系列中国影史纪录被打破,创造了电影市场不折不扣的最“牛”记录,这一组近乎疯狂的票房纪录是如何产生的?关键词:就地过年这个春节对全国人民来说,有一个最热点的词叫“就地过年”;对电影市场来说,有一个最热点的词叫“疯狂观影”!春运大数据指出,春运前三天,全国高速平均拥堵里程较2020年同期下降74.2%,2021年2月1日-7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同比2020年农历同期下降49.7%,同比2019年农历同期下降50.8%。而据交通运输部介绍,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约11.5亿人次,日均2880多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六成多,较2020年下降两成多,人口流动规模预计将明显低于常年。经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摸排,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人。调查数据显示,在防控疫情的责任面前,今年至少1亿国人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了响应号召留守异乡“就地过年”。就地过年,正是这个牛年电影市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无所事事就地过年是小事儿,无所事事是大事儿。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真正可以放下所有劳作完全休息,最放松、最清闲的就是春节了,从置年货、贴对联、放鞭炮、发红包、走亲串友甚至祭祖、敬神、跑高跷、看花灯等各种习俗里就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或一小家人身处异乡、就地过年,基本处于举目无亲的状态,走大街串小巷拜年、张家村王各庄走亲访友等所有的事儿都省却了,一个假期就那么呆呆地闷在家里百无聊赖,大型聚集性活动还取消了,很多地方又天寒地冻不宜过多户外活动,看场电影很自然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以北京为例:据调查,北京市民近八成支持留京过年,超半数选择留京过年,留京过年的人中超三成属独自一人。而北京市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从严审批大型文体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庙会、体育赛事等大型聚集性活动,这意味着今年745.6万在京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留在北京的将会过一个略显冷清的年。2019年在人们正常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北京春节假期内庙会文化活动共接待310.6万人,今年再加上留京过年的数百万人中的一部分,将会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关键词:学生回来了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高达]4002万人,仅普通本专科生即有3032万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高校寒假假期很长,学生们早早就回到了各自的家乡,而返乡大学生们的一个共同爱好就是中学阶段老同学经常聚会、消费、娱乐,这一拨一拨的小团伙都是看电影的主力军,进而影响到家人带动家人观影。同时,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有160万人,仅美国即达37万人,自去年欧美新冠疫情大爆发以来,很多留学生滞留在了国内。同样,一些驻外机构、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确无必要继续留在国外的情况下也陆续回国,这也正是我们国内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后输入性病例不断出现的原因,毫无疑问的是海归人员的观影习惯优于国内居民。另一方面,因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卫生方面最安全的国家,外国在华留学的50万留学生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回国的几率也大大减少,春节期间大城市的电影院里也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关键词:电影情结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情结。与其它休闲娱乐形式相比,电影毕竟是既便捷、又实惠的选择之一,同时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家长、老师最支持孩子去的娱乐场所就是电影院!春节佳期阖家团聚,亲朋好友前呼后拥、开开心心观看几场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特别是正月初一,似乎除夕夜看完电视春晚、早起拜完年接着看场电影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了。2019年正月初一,全国电影票房高达14.58亿元、观众人次3229万人,全国14亿人平均每百人中有2.3人看电影!今年初一更牛,单日观众高达3434万人,全国一万家电影院平均每家接待三四千人!2020年春节,全国人民在大门不敢出的憋屈中度过,曾经陪伴多年的电影销声匿迹,今年春节势必要恶补回来。令很多人无比开心的事情就是:去年春节缺席了的电影,今年回来了!
关键词:单位政府发红包针对外地人员就地过年,各地均出台了不同的补贴政策,例如山东有的地市即给予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每人1000元现金补贴,全国很多地方政府推出了春节消费券。而更直接的补贴来自于就地过年人员的工作单位。毋庸讳言,虽然中央要求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能层层加码,但各地政府和单位都非常顾忌被新冠疫情打脸,打个比方,如果某公司有一名员工返乡过年回来后突然传出他刚离开的地区发现确证病例,哪怕他是间接密切接触者,或者在返回的高铁上发现了病例,而且这个员工回来正常上班了,那么这家公司必定面临一系列隔离、排查、停业整顿消毒等麻烦,因此很多单位都出台了不同形式和力度的限制员工返乡过年的规定,其中就包括发放各项福利、补助,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另一方面,就地过年的人省却回家往返的交通费用,有的还因为与亲朋好友见不上面而省掉了不少压岁钱、红包、礼品钱等,在亲情方面有所缺失、在经济方面无比划算。这样,几乎所有异地过年的人都是一只手领钱、一只手省钱,在这种情况下掏钱看电影不再心疼!关键词:票价再高不觉高一年多来被新冠疫情摧残得近乎崩溃的电影院,今年春节面对汹涌的观影人流,不约而同地猛涨票价,而包括就地过年、领取政策红包在内的观众对于高票价的承受能力也大大提高,平日里四五十元看场电影都感觉贵,现在一百多元照买不误,春节电影非要看吗,就是非要看!据统计,牛年春节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超过60元,许多硬件较好的影院票价超过100元,而60-90多元的比比皆是,几乎买不到三四十元的电影票,三四线城市也很多卖到五六十元、六七十元,仍然每日爆棚、座无虚席!历年春节假期电影票价对比年份票房(亿元)/人次(万人)平均票价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合计201812.77/326310.28/25779.43/23508.68/21698.19/20598.03/201957.38/1443739.75201914.58/322910.06/22249.35/20838.55/19278.32/18847.75/176058.61/1310744.72202116.88/343613.76/278814.67/292311.83/243011.09/23049.90/202278.13/1590349.13正是这种高票价和观众的非常承受能力,导致了牛年春节电影票房的疯狂!关键词:限流反促全国影院被要求限流售票70%,北京市被压缩到只有50%,这看似会压低春节电影票房的新冠疫情限流举措,殊不知起到了反过来刺激、促进观众购票、抢票的作用。在除夕夜到来之前,正月初一的预售票房即达到了惊人的10亿元,这正是因为电影院的锁座限购,导致座位总量销售到30-40%的时候,就引起了观众的恐慌,唯恐购买不到自己理想的影片、场次和座位,激发了加速购票的欲望。初一之后,全国影院出现的一票难求更不用说了,这有点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饥饿营销”,区别仅仅在于这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效果是一样的。正如一位资深影城经理所言,如果像往年正常情况下座位相对充足,反而难以形成今年的预售抢票。锁座造成了抢座,抢座造成了票价大涨、票房猛增!
关键词:影片很关键种地靠天,影院靠片。今年春节的影片,尽管有《唐人街探案3》的口碑从高滑低,但《你好李焕英》深得好评、后劲十足,有的影院在初六的时候已经把该片初七的票售罄,观众对于今年春节影片的评价总体好于往年。据统计,2018年春节档影片的豆瓣平均评分为5.74,2018年为6.2,2019年为5分,2021年达到7分。而猫眼评分,2018年正月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6部影片平均分数8.55分,2019年正月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8部影片平均分数8.08,2021年正月初一上映的7部影片平均分数8.87分,关键词:叠加效应这个牛年春节,得益于疫情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影响、特殊市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带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疯狂。春节六天假期内,产出电影票房超过78亿元,观众人次接近1.6亿,创造了春节档票房预售、单日票房、单日人次、单片首日票房、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等多项新纪录。如果我们说正是新冠疫情成就了今年春节的电影市场,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下篇 国内电影市场节假日现象的利弊分析关键词:展现魅力和潜力,引发社会关注和精品影片生产作为对于国民经济贡献并不大的电影(全国年票房收入642亿元,远远不及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年销售额),平日无法引发全体国民的关注,正是因为节假日的超级火爆,每天几千万人次的汹涌客流堪与春运人次比肩,才使得新闻媒体、社会民众瞪大了惊奇的眼睛关注起电影行业,这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正是节假日展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才吸引了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影院建设,引发了精品电影、巨额制作的诞生。就如这个牛年春节,有可能给美国大片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信心,早日开启美国大片在中国正常上映的大门(甚至在美国新冠疫情尚未控制、本土难以产生高票房的情况下选择本土线上、线下与中国院线同步上映),这正是国内影院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很多影院尤其是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影院,非常依赖于节假日票房收入,如果缺失了这部分票房,很多影院将无法维持。关键词:中国电影市场陷入穷人过大年的怪圈不知不觉中,中国电影市场已经陷入一个穷人过大年的怪圈。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包括电影界同行、主管部门、新闻媒体),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存在几个票房井喷的档期,是引以为自豪的,总喜欢津津乐道创造了什么纪录、超过了北美云云,以致于影片越来越往节假日集中、节假日票房占比越来越大,一个假期票房50多亿元不够,冲破70亿,下一步无疑又瞄准了一个假期100亿票房的目标。这看起来非常令人兴奋,但其实与穷人过大年没有什么区别,一年到头省吃俭用,到了过年大吃大喝什么都不顾,好像一顿饭弥补全年对肚子的亏欠。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利的。节假日票房再高,一年之中能有多少天,累计能够产生多少票房,节假日集中消费无可厚非,但被无限扩大就会引发负面效应。任何行业都应该长期、稳定、平衡地发展,近些年我们一直庆贺我们的银幕保有量超过北美、某个月度票房超过北美、某个单片单日票房创造全球纪录,但是我们早就提出的2017-2018年票房赶超北美至今未实现(仍有近200亿元人民币的差距)。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过度追求某些档期、某些数据,而忽略了电影市场的健康、有序、平稳、均衡发展,我们现在是时候应该意识到节假日票房其实是人为地将大片集中投放、过度引导消费造成的,它同时消耗掉了日常的电影票房潜力,很多观众常年不看一场电影,集中在春节连续看不够就是例证。关键词:节日档严重透支日常电影市场牛年春节档,无疑成为了疫情中很多经营不善的影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影院拼了命涨价、无节制捞金,只为自己不彻底倒下!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春节档可以产生足够自己支撑很长一段时间的收益,近年来一部分影院几乎依赖于节假日档期存活,尤其春节档产生的票房比重越来越被放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影院春节票房占比表 单位:万元省区城市影院春节月度票房年度票房春节月票房占比黑大庆市大地影院82.7282.829.2%鲁诸城市诸城影院281.61106.825.4%甘酒泉市万达影城183.1848.521.6%赣南城县盛世国际101.7301.433.7%云普洱市金逸影城111.3847.213.1%合计760.43386.722.5%上表可见,春节一个月度的票房已经占到三四线城市影院年票房的20-25%,有是甚至占全年的1/3。全国电影票房各月度占比一览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年度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201525.9840.6628.6741.0731.8033.5555.0636.1734.3242.1226.5841.94441.00201638.2468.7437.2331.0431.3338.5745.0240.4922.9434.1825.4340.94454.23201746.1457.7931.4646.2136.3436.8847.2968.9729.5348.3627.0347.81523.86201846.1295.3848.0036.4840.3333.3964.9963.6728.9133.6534.3140.57565.84201931.07103.4237.8544.1334.5938.5252.9872.2229.7176.7932.7341.00595.00月度小计187.55365.99183.21198.93174.39180.91265.34281.52145.41235.1146.08212.262579.93各月占比7.28%14.19%7.11%7.72%6.77%7.02%10.30%10.92%5.65%9.12%5.67%8.25%100%上表可见,春节月度票房为全年最高,超过14%,相当于后续两个月度票房之 和,相当于最差月度票房的251%。但是,牛年春节票房疯狂,并不意味着电影市场全面复苏了、上扬了,因为就目前来看,它根本不具备全面上扬的条件。看电影毕竟不是刚需,这种属性决定了观众的观影需求绝不会长时间高涨,电影票房更不会一直疯狂,电影市场必有高峰和低谷,而节假日档期就真真切切地吸收掉了节假日前后的票房潜力。在每个节假日之前和之后,各有一段非常难熬的大片空档期,市场异常惨淡,一般在节假日之前2周左右就会不见了大片的踪影,在小长假之后再过1个星期、长假之后2-3个星期开始进入市场低谷。正因如此,我们国内电影市场的高峰和低谷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统计显示近三年以来(不含2020年疫情复工后至春节期间),全国大盘单日票房最高纪录近17亿元,最低纪录却只有2800万元。牛年春节票房带来狂喜,但我们预计今年春节档的影片潜力发挥殆尽后,国内电影市场将在春季迎来“寒冬”,有可能很冷、很冷。关键词:观众花钱越多、影院服务越差的尴尬节假日电影,已经成为观众花钱多、影院服务差的代名词。在异常繁忙的节假日里,电影市场的角色发生了倒置,由买方(观众)市场变成了卖方(影院)市场。其实,这也并非影院的本意。春节用工荒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通病,电影院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更不例外,假日中大部分影院人员不满编,只能通过招聘寒假工、小时工解决,但是今年春节电影院的劳动强度随着人流、放映场次的不断增加而无限提高,很多寒假工做一两天就累跑了,正式工连续加几个班后也无法再承受,影院只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应对。每个火爆的节日档期,都是票价提升的时候,一边是观众花钱越多、享受服务越差,一边是影院赚钱越多、得罪观众越多。其实,影院和观众都发现了这一现象,但买方和卖方都无法避开这一尴尬。越是节假日,观众的抱怨越多:票价疯涨,人员拥挤,场面嘈杂,空气污浊,卫生脏乱,咨询事情的时候影院几乎没人搭理……这还算是好的,有的怎么也订不到票,只能强忍着熬夜观看零点以后的场次,更有甚者好不容易订到票,等来到影院才发现订票已经被退了,那种恼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更要命的是,你网上订票的时候明明看到旁边是空座,等入场后发现周边满满的全是人----影院的疫情限流并不存在,那时你只有彻底崩溃!这时候对于影院,只要座位足够多,就可以大把卖钱,服务与品质已经与票房收入无关。因此,如果从一名电影人的角度看,结合这个春节的超高票价,我们有可能打了一场并不漂亮、更不成功的大胜仗、大大的胜仗!
关键词:高票价或为电影市场埋下深远隐患好片就提价、过节就猛涨,已经成为国内影院的共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节假日票价适当上涨本也无可厚非,但把一年的票房收入都寄希望于节日档,无疑会带来很多问题。毋庸讳言,国内电影市场的最终崛起,源自于2015年影院建设达到应有规模后,在线售票平台的横空出世,观众从来没有体验过如此便捷的购票方式,随时随地即可在手机上把电影票购了、把座位订了,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出现的票补,让广大电影观众欣喜地品尝到了9.9元、18.8元、19.9元观看电影大片的甜头,迅猛将国内电影票房从2014年度的297亿元拉升到当年的450亿元。但从2016年开始,随着银幕的无序增加,影院扎堆造成单店票房逐年下降,2018年出现闭店潮,日子越来越难熬的影院从2019年4月的《复仇者联盟4》开始推出了天价电影票(这里姑且将2010年《阿凡达》的黄牛票视为个案),此后票价一路走高。须知,目前国内电影观众的主力军,都是从9.9、19.9 元看电影的年代走过来的,现在面临不断加码的高价电影票,恐怕他们难以适应,等到他们中间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票价望而却步之时,就是我们的电影院面临第二次危机之日。这个牛年的春节,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那些终日口口声声呼吁要培养观众观影习惯的影院经营者们,不约而同地卖出了让观众在平日绝对会望而却步的高票价,我们的观众第一次普遍性地体验到了动辄六七十元、七八十元、甚至一百多元的票价,一家几口观看一场电影比下饭店吃一顿大餐还要贵,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疼,这或许成为市场最疯狂、票房收入最高、观众观影体验最差的一个春节。高票价伤害的,恰恰是我们应该培养的观众、具有潜力的观众,那些平时不怎么看电影、偶尔在节日陪伴他人观看电影的人,如果他对这次消费体验非常满意,或许就会转化为我们的长期客户,但是现在节假日他来体验的是杀人的票价、脏乱差的环境、影院没有耐心(也确实没法有耐心)的服务,他怎么可能由此喜欢上看电影?反而是那些原本的长期观众了解内情,或许给予一定理解,但像今年春节这样的观影体验无疑也会让一部分长期观众打起退堂鼓。不要以为这种阶段性的高票价对市场无妨,毕竟观众知道了电影票可以卖到这么高!一张票120元,还是原来的影院和影厅,平时只要30-40元,影片也是跟平时差不多的影片,只不过就是在春节放映,难道票价这么高就仅仅因为现在是春节吗?你《阿凡达》卖到过几百元,《复仇者联盟4》卖到过几百元,每逢节假日和大片必涨价,电影院在不断考验观众对票价承受能力的极限,当大部分观众不再把观看电影视作大众化的文化娱乐形式,而把电影院看作高档消费场所,电影院的闭店潮才真的到来,可以借用今年春节一部影片的名字《人潮汹涌》。关键词:影片良莠不齐,有的滥竽充数正是因为人为地无限扩大节假日票房空间,导致越来越多的影片想方设法往节日档挤凑。但因为大片太过扎堆(每年春节假期同时上映的影片都多达七八部),导致影院的排片根本无法兼顾,任何一家影院在票房大卖的档期都不会多排一场给上座低的影片,这就导致票房产出较低的影片很快被减掉了场次,越减场次票房越低,它的命运就只有充当了炮灰,每个节假日都会产生几部炮灰影片。让我们对近几年春节档炮灰影片的票房做一个统计:2018年春节《红海行动》---------36.50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7亿元《捉妖记2》---------22.37亿元《西游记女儿国》—7.27亿元《熊出没:变形计》—6.05亿元《祖宗十九代》--------1.69亿元档期内《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表现抢眼,而《西游记女儿国》如果选择大片竞争不激烈的其它档期,也基本可以维持这个票房,至于《祖宗十九代》就是充当了陪衬,放在其它档期也不会取得更好票房。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46.86亿元《疯狂的外星人》-----22.13亿元《飞驰人生》----------17.28亿元《熊出没:原始时代》—7.17亿元《新喜剧之王》-----6.27亿元《神探蒲松龄》----1.60亿元《小猪佩奇过大年》—1.25亿元《廉政风云》------1.24亿元档期内基本就是《流浪地球》的天下,其它如《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票房尚可,而《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就是典型的炮灰,估计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料到《流浪地球》会如此之强,会抢夺了大家的饭碗到如此地步,但是细想起来非常正常,同一天上映8部新片,绝不可能票房都很高!这就跟同一片区域扎堆开办电影院一样,早晚会有赔钱的,因为周边没有那么多观众。2021年春节(截止发稿时)《唐人街探案3》------36.91亿元《你好,李焕英》----30.69亿元《刺杀小说家》------5.83亿元《熊出没:狂野大陆》—4.38亿元《新神榜:哪吒重生》—2.63亿元《侍神令》---------------2.17亿元《人潮汹涌》--------------1.71亿元本年春节同时上映7部新片(原定8部,《紧急救援》提档),最终又将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的天下,而《侍神令》、《人潮汹涌》注定充当了炮灰。特别是口碑很好的《人潮汹涌》,如果不选择这个春节档期,而是在相对淡季没有强有力影片竞争的情况下放长线上映,基本独享一定档期的票房空间,或许比现在跟《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硬碰的情况下产生的票房还要高。不过话说回来,春节档期同时上映七八部新片,单纯从数量上也并非很多,要知道目前院线每年上映的影片多达五六百部,有时候一个周五上映的影片就超过10部、一个月超过50部,当然那包括很多小片、烂片在内,许多影片就是一日游、来院线打酱油的,而大片在平时是避免撞车的、更不会扎堆。春节档(节假日)需要多部优秀影片支撑,这毋庸置疑,但是,片方应该充分、客观地评估自己影片的市场定位、优势劣势、适宜人群、题材类型(比如这个牛年春节观众就选择了轻松而不空洞、感人至深的喜剧电影,放弃了太过沉重和虚幻的影片,这与疫情影响和就地过年不无关系),并非春节档就一定可以产生高票房!对于片方来说,不上春节档很难取得很高的票房,但是上了春节档却不见得一定取得高票房!高票房影片不仅质量上乘,还要档期合适。当然,对于影院、对于观众来说,宁愿节假日同时上映很多大片!每年春节前面对一大堆眼花缭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上映的电影,犹如置办电影年货的感觉,吃不吃、看不看另说,先放着,看着就喜庆!
关键词:当高票价遇上烂影片节假日最怕的,是票价高涨了,影片却很烂。这个春节就有观众抱怨《唐人街探案3》白费了自己一百多元钱!影片拍得烂,自然与影院无关,但是高票价却是影院一手而为,观众的心理落差最终将体现在不愿意去影院看电影。当片方拍的影片让影院的观众感觉不值,甚至有上当的感觉,伤害的是影院自己,但最终也伤害了电影出品方!在观众对比较低廉的票价乐于接受的时候,他们对于影片质量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的;当他对票价很难接受甚至勉强观影的时候,如果再遇上烂片,他的心情是愤怒的,有种上当受骗、被人愚弄的感觉,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会非常慎重地看电影,观影频次降低,甚至慢慢尝试线上观影或者其它娱乐形式。由此可见,当高票价遇上烂影片,就意味着观众已经扬起了跟电影道别的半只手。关键词:节假日催生影院资源配置的浪费在很多人眼里,只看到节假日电影市场的火爆,影院大把赚钱,认为电影院应该感谢节假日档期的存在。殊不知,正是节假日档期的存在,催生了国内影院资源配置的浪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目前,国内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1%,而且还在持续降低,2019年全国影院8816000座位才有172800万人次,每个座位年均接待观众196人次、日均接待观众0.53人次,也就是说全国电影院每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半个人!这是多么大的资源配置浪费!那么,电影院可不可以不建那么多座位呢?肯定不行。电影院在规划的时候,都会根据周边人口、票房潜力等因素确定座位数量,大家都明白座位再少在平时都够用,但是规划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节假日、大片上映、票房高峰的时候的观影需求,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催生了电影院规模大、座位多、投资高的资源浪费,运营成本也水涨船高!于是,现实中就出现了一些巨幕影城、星级影城倒闭关停的现象,像天津万象城橙天嘉禾影城。而很多巨幕影厅的规划初衷,也是考虑节假日、大片的上映需要,既保证放映效果又满足座位数量,但巨幕影厅在平时却经常因运营费用过高而陷于临时停用的窘界。可见,电影市场档期分布的不平衡,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市场亟待合理的档期分布从宏观方面看,电影档期最有利的状态是相对均衡、稳定分布。保持和保证长期、稳定、相对比较平均的客流,对于影院和观众都是幸事儿,影院不至于手忙脚乱、疲惫不堪、降低服务品质,观众不至于任人宰割、花了冤枉钱享受差服务,万一赶巧了遇到退票还惹一肚子气!我注意到身边的某家影院,他的年票房只有七八百万,员工编制也只有十多人,我查到他自2019年至今的票房数据,发现他最高单日人次高达6100多人、票房超过33万元,但最低单日人次只有60人、票房1500元,我打死也不相信他在客流高峰时能很好应对!这,就是很多国内影院的写照。非常可惜的是,全国范围各地的影院经营者极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一逢节假日唯恐少卖了一分钱,能够做到宁愿忍受大额票房损失也要有意识培养观众群的可谓人凤毛麟角。电影档期并非绝对的,而是习惯养成的,早年的贺岁档是与圣诞档重合的,曾有个说法圣诞档银幕上放映狗跳舞都会有人看,七八年前圣诞节电影院排起长龙买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同样,现在的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也并非除此之外就不会产生高票房,其它月份的市场淡季也可以因为某一部实力大片而变热,如2019年4月的《复仇者联盟4》票房高达42.5亿元,2017年4月的《速度与激情8》票房26.7亿元,2015年4月《速度与激情7》票房24.2亿元(当年国内银幕保有量只有现在的46%),其它如《海王》、《毒液》、《魔兽》、《少年的你》等,均不在最火热的档期上映,但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国内电影档期分布已经严重失衡,如果我们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片方、院线、影院到观众,都有意识地共同进行调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影院规模、投资和运营成本过大,避免影院资源浪费,使影院的经营压力减小留出票价下调的空间,从而让我们的观众既不需要为高票价埋单,也可以享受到影院的优质服务,可谓幸甚。节假日电影档期应该存在,也必须存在,但不应该过度甚至疯狂地存在。我们为电影市场出现的异常火爆而欣喜,我们更为电影市场的极度不平衡和无序发展而担忧。只有电影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均衡地发展,才是于产业、于观众都有利的最佳选择。(作者系北京星博正华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京嘉华美映影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文仅代表个人之肤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鉴谅)就在这个牛年的春节,电影,疯了!票房疯。早在除夕,就创造了正月初一全国单日电影票房预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历史纪录,随后初一以17亿元收官创造中国电影单日人次、票房历史最新记录,同时《唐人街探案3》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单片单日票房超过10亿元的记录,然后一直到初五连续5天票房超过10亿元,六天假期收获票房78亿元,票房涨疯了!票价疯。一线城市票价超过百元是普遍现象,低的也有六七十元、七八十元,很多三四线城市都高达六七十元,远远高于正常的、理性的价位,达到几乎疯狂的地步。观众疯。白天看不上,凌晨一两点的场次也看,平时走几百米看场电影都嫌累,现在宁愿奔波几十公里也要去,发疯似的要看,有人说,今年春节出现这种超级火爆局面既感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我还是想,我们单单剖析这波超高票房产生的原因还不够,还应深度挖掘有关国内电影市场节假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规律和影响,以利于我们培养更加健康、有序、平稳和具有长久活力的电影市场。
上篇 牛年春节,电影市场如何走向疯狂?单片首日票房超过10亿元,全国大盘连续5天票房超过10亿元,长假六天累计票房超过78亿元……一系列中国影史纪录被打破,创造了电影市场不折不扣的最“牛”记录,这一组近乎疯狂的票房纪录是如何产生的?关键词:就地过年这个春节对全国人民来说,有一个最热点的词叫“就地过年”;对电影市场来说,有一个最热点的词叫“疯狂观影”!春运大数据指出,春运前三天,全国高速平均拥堵里程较2020年同期下降74.2%,2021年2月1日-7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同比2020年农历同期下降49.7%,同比2019年农历同期下降50.8%。而据交通运输部介绍,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约11.5亿人次,日均2880多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六成多,较2020年下降两成多,人口流动规模预计将明显低于常年。经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摸排,今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就地过年”人数比往年增加了4800多万人。调查数据显示,在防控疫情的责任面前,今年至少1亿国人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了响应号召留守异乡“就地过年”。就地过年,正是这个牛年电影市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无所事事就地过年是小事儿,无所事事是大事儿。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真正可以放下所有劳作完全休息,最放松、最清闲的就是春节了,从置年货、贴对联、放鞭炮、发红包、走亲串友甚至祭祖、敬神、跑高跷、看花灯等各种习俗里就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或一小家人身处异乡、就地过年,基本处于举目无亲的状态,走大街串小巷拜年、张家村王各庄走亲访友等所有的事儿都省却了,一个假期就那么呆呆地闷在家里百无聊赖,大型聚集性活动还取消了,很多地方又天寒地冻不宜过多户外活动,看场电影很自然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以北京为例:据调查,北京市民近八成支持留京过年,超半数选择留京过年,留京过年的人中超三成属独自一人。而北京市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从严审批大型文体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庙会、体育赛事等大型聚集性活动,这意味着今年745.6万在京外来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留在北京的将会过一个略显冷清的年。2019年在人们正常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北京春节假期内庙会文化活动共接待310.6万人,今年再加上留京过年的数百万人中的一部分,将会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关键词:学生回来了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高达]4002万人,仅普通本专科生即有3032万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高校寒假假期很长,学生们早早就回到了各自的家乡,而返乡大学生们的一个共同爱好就是中学阶段老同学经常聚会、消费、娱乐,这一拨一拨的小团伙都是看电影的主力军,进而影响到家人带动家人观影。同时,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有160万人,仅美国即达37万人,自去年欧美新冠疫情大爆发以来,很多留学生滞留在了国内。同样,一些驻外机构、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确无必要继续留在国外的情况下也陆续回国,这也正是我们国内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后输入性病例不断出现的原因,毫无疑问的是海归人员的观影习惯优于国内居民。另一方面,因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卫生方面最安全的国家,外国在华留学的50万留学生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回国的几率也大大减少,春节期间大城市的电影院里也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关键词:电影情结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情结。与其它休闲娱乐形式相比,电影毕竟是既便捷、又实惠的选择之一,同时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家长、老师最支持孩子去的娱乐场所就是电影院!春节佳期阖家团聚,亲朋好友前呼后拥、开开心心观看几场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特别是正月初一,似乎除夕夜看完电视春晚、早起拜完年接着看场电影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了。2019年正月初一,全国电影票房高达14.58亿元、观众人次3229万人,全国14亿人平均每百人中有2.3人看电影!今年初一更牛,单日观众高达3434万人,全国一万家电影院平均每家接待三四千人!2020年春节,全国人民在大门不敢出的憋屈中度过,曾经陪伴多年的电影销声匿迹,今年春节势必要恶补回来。令很多人无比开心的事情就是:去年春节缺席了的电影,今年回来了!
关键词:单位政府发红包针对外地人员就地过年,各地均出台了不同的补贴政策,例如山东有的地市即给予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每人1000元现金补贴,全国很多地方政府推出了春节消费券。而更直接的补贴来自于就地过年人员的工作单位。毋庸讳言,虽然中央要求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能层层加码,但各地政府和单位都非常顾忌被新冠疫情打脸,打个比方,如果某公司有一名员工返乡过年回来后突然传出他刚离开的地区发现确证病例,哪怕他是间接密切接触者,或者在返回的高铁上发现了病例,而且这个员工回来正常上班了,那么这家公司必定面临一系列隔离、排查、停业整顿消毒等麻烦,因此很多单位都出台了不同形式和力度的限制员工返乡过年的规定,其中就包括发放各项福利、补助,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另一方面,就地过年的人省却回家往返的交通费用,有的还因为与亲朋好友见不上面而省掉了不少压岁钱、红包、礼品钱等,在亲情方面有所缺失、在经济方面无比划算。这样,几乎所有异地过年的人都是一只手领钱、一只手省钱,在这种情况下掏钱看电影不再心疼!关键词:票价再高不觉高一年多来被新冠疫情摧残得近乎崩溃的电影院,今年春节面对汹涌的观影人流,不约而同地猛涨票价,而包括就地过年、领取政策红包在内的观众对于高票价的承受能力也大大提高,平日里四五十元看场电影都感觉贵,现在一百多元照买不误,春节电影非要看吗,就是非要看!据统计,牛年春节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超过60元,许多硬件较好的影院票价超过100元,而60-90多元的比比皆是,几乎买不到三四十元的电影票,三四线城市也很多卖到五六十元、六七十元,仍然每日爆棚、座无虚席!历年春节假期电影票价对比年份票房(亿元)/人次(万人)平均票价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合计201812.77/326310.28/25779.43/23508.68/21698.19/20598.03/201957.38/1443739.75201914.58/322910.06/22249.35/20838.55/19278.32/18847.75/176058.61/1310744.72202116.88/343613.76/278814.67/292311.83/243011.09/23049.90/202278.13/1590349.13正是这种高票价和观众的非常承受能力,导致了牛年春节电影票房的疯狂!关键词:限流反促全国影院被要求限流售票70%,北京市被压缩到只有50%,这看似会压低春节电影票房的新冠疫情限流举措,殊不知起到了反过来刺激、促进观众购票、抢票的作用。在除夕夜到来之前,正月初一的预售票房即达到了惊人的10亿元,这正是因为电影院的锁座限购,导致座位总量销售到30-40%的时候,就引起了观众的恐慌,唯恐购买不到自己理想的影片、场次和座位,激发了加速购票的欲望。初一之后,全国影院出现的一票难求更不用说了,这有点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饥饿营销”,区别仅仅在于这不是有意而为之,但效果是一样的。正如一位资深影城经理所言,如果像往年正常情况下座位相对充足,反而难以形成今年的预售抢票。锁座造成了抢座,抢座造成了票价大涨、票房猛增!
关键词:影片很关键种地靠天,影院靠片。今年春节的影片,尽管有《唐人街探案3》的口碑从高滑低,但《你好李焕英》深得好评、后劲十足,有的影院在初六的时候已经把该片初七的票售罄,观众对于今年春节影片的评价总体好于往年。据统计,2018年春节档影片的豆瓣平均评分为5.74,2018年为6.2,2019年为5分,2021年达到7分。而猫眼评分,2018年正月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6部影片平均分数8.55分,2019年正月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8部影片平均分数8.08,2021年正月初一上映的7部影片平均分数8.87分,关键词:叠加效应这个牛年春节,得益于疫情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影响、特殊市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带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疯狂。春节六天假期内,产出电影票房超过78亿元,观众人次接近1.6亿,创造了春节档票房预售、单日票房、单日人次、单片首日票房、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等多项新纪录。如果我们说正是新冠疫情成就了今年春节的电影市场,恐怕一点也不为过。下篇 国内电影市场节假日现象的利弊分析关键词:展现魅力和潜力,引发社会关注和精品影片生产作为对于国民经济贡献并不大的电影(全国年票房收入642亿元,远远不及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年销售额),平日无法引发全体国民的关注,正是因为节假日的超级火爆,每天几千万人次的汹涌客流堪与春运人次比肩,才使得新闻媒体、社会民众瞪大了惊奇的眼睛关注起电影行业,这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正是节假日展现了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才吸引了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影院建设,引发了精品电影、巨额制作的诞生。就如这个牛年春节,有可能给美国大片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信心,早日开启美国大片在中国正常上映的大门(甚至在美国新冠疫情尚未控制、本土难以产生高票房的情况下选择本土线上、线下与中国院线同步上映),这正是国内影院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很多影院尤其是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影院,非常依赖于节假日票房收入,如果缺失了这部分票房,很多影院将无法维持。关键词:中国电影市场陷入穷人过大年的怪圈不知不觉中,中国电影市场已经陷入一个穷人过大年的怪圈。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包括电影界同行、主管部门、新闻媒体),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存在几个票房井喷的档期,是引以为自豪的,总喜欢津津乐道创造了什么纪录、超过了北美云云,以致于影片越来越往节假日集中、节假日票房占比越来越大,一个假期票房50多亿元不够,冲破70亿,下一步无疑又瞄准了一个假期100亿票房的目标。这看起来非常令人兴奋,但其实与穷人过大年没有什么区别,一年到头省吃俭用,到了过年大吃大喝什么都不顾,好像一顿饭弥补全年对肚子的亏欠。这种现象肯定是不利的。节假日票房再高,一年之中能有多少天,累计能够产生多少票房,节假日集中消费无可厚非,但被无限扩大就会引发负面效应。任何行业都应该长期、稳定、平衡地发展,近些年我们一直庆贺我们的银幕保有量超过北美、某个月度票房超过北美、某个单片单日票房创造全球纪录,但是我们早就提出的2017-2018年票房赶超北美至今未实现(仍有近200亿元人民币的差距)。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过度追求某些档期、某些数据,而忽略了电影市场的健康、有序、平稳、均衡发展,我们现在是时候应该意识到节假日票房其实是人为地将大片集中投放、过度引导消费造成的,它同时消耗掉了日常的电影票房潜力,很多观众常年不看一场电影,集中在春节连续看不够就是例证。关键词:节日档严重透支日常电影市场牛年春节档,无疑成为了疫情中很多经营不善的影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影院拼了命涨价、无节制捞金,只为自己不彻底倒下!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春节档可以产生足够自己支撑很长一段时间的收益,近年来一部分影院几乎依赖于节假日档期存活,尤其春节档产生的票房比重越来越被放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影院春节票房占比表 单位:万元省区城市影院春节月度票房年度票房春节月票房占比黑大庆市大地影院82.7282.829.2%鲁诸城市诸城影院281.61106.825.4%甘酒泉市万达影城183.1848.521.6%赣南城县盛世国际101.7301.433.7%云普洱市金逸影城111.3847.213.1%合计760.43386.722.5%上表可见,春节一个月度的票房已经占到三四线城市影院年票房的20-25%,有是甚至占全年的1/3。全国电影票房各月度占比一览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年度01月02月03月04月05月06月07月08月0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201525.9840.6628.6741.0731.8033.5555.0636.1734.3242.1226.5841.94441.00201638.2468.7437.2331.0431.3338.5745.0240.4922.9434.1825.4340.94454.23201746.1457.7931.4646.2136.3436.8847.2968.9729.5348.3627.0347.81523.86201846.1295.3848.0036.4840.3333.3964.9963.6728.9133.6534.3140.57565.84201931.07103.4237.8544.1334.5938.5252.9872.2229.7176.7932.7341.00595.00月度小计187.55365.99183.21198.93174.39180.91265.34281.52145.41235.1146.08212.262579.93各月占比7.28%14.19%7.11%7.72%6.77%7.02%10.30%10.92%5.65%9.12%5.67%8.25%100%上表可见,春节月度票房为全年最高,超过14%,相当于后续两个月度票房之 和,相当于最差月度票房的251%。但是,牛年春节票房疯狂,并不意味着电影市场全面复苏了、上扬了,因为就目前来看,它根本不具备全面上扬的条件。看电影毕竟不是刚需,这种属性决定了观众的观影需求绝不会长时间高涨,电影票房更不会一直疯狂,电影市场必有高峰和低谷,而节假日档期就真真切切地吸收掉了节假日前后的票房潜力。在每个节假日之前和之后,各有一段非常难熬的大片空档期,市场异常惨淡,一般在节假日之前2周左右就会不见了大片的踪影,在小长假之后再过1个星期、长假之后2-3个星期开始进入市场低谷。正因如此,我们国内电影市场的高峰和低谷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统计显示近三年以来(不含2020年疫情复工后至春节期间),全国大盘单日票房最高纪录近17亿元,最低纪录却只有2800万元。牛年春节票房带来狂喜,但我们预计今年春节档的影片潜力发挥殆尽后,国内电影市场将在春季迎来“寒冬”,有可能很冷、很冷。关键词:观众花钱越多、影院服务越差的尴尬节假日电影,已经成为观众花钱多、影院服务差的代名词。在异常繁忙的节假日里,电影市场的角色发生了倒置,由买方(观众)市场变成了卖方(影院)市场。其实,这也并非影院的本意。春节用工荒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通病,电影院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更不例外,假日中大部分影院人员不满编,只能通过招聘寒假工、小时工解决,但是今年春节电影院的劳动强度随着人流、放映场次的不断增加而无限提高,很多寒假工做一两天就累跑了,正式工连续加几个班后也无法再承受,影院只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勉强应对。每个火爆的节日档期,都是票价提升的时候,一边是观众花钱越多、享受服务越差,一边是影院赚钱越多、得罪观众越多。其实,影院和观众都发现了这一现象,但买方和卖方都无法避开这一尴尬。越是节假日,观众的抱怨越多:票价疯涨,人员拥挤,场面嘈杂,空气污浊,卫生脏乱,咨询事情的时候影院几乎没人搭理……这还算是好的,有的怎么也订不到票,只能强忍着熬夜观看零点以后的场次,更有甚者好不容易订到票,等来到影院才发现订票已经被退了,那种恼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更要命的是,你网上订票的时候明明看到旁边是空座,等入场后发现周边满满的全是人----影院的疫情限流并不存在,那时你只有彻底崩溃!这时候对于影院,只要座位足够多,就可以大把卖钱,服务与品质已经与票房收入无关。因此,如果从一名电影人的角度看,结合这个春节的超高票价,我们有可能打了一场并不漂亮、更不成功的大胜仗、大大的胜仗!
关键词:高票价或为电影市场埋下深远隐患好片就提价、过节就猛涨,已经成为国内影院的共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节假日票价适当上涨本也无可厚非,但把一年的票房收入都寄希望于节日档,无疑会带来很多问题。毋庸讳言,国内电影市场的最终崛起,源自于2015年影院建设达到应有规模后,在线售票平台的横空出世,观众从来没有体验过如此便捷的购票方式,随时随地即可在手机上把电影票购了、把座位订了,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出现的票补,让广大电影观众欣喜地品尝到了9.9元、18.8元、19.9元观看电影大片的甜头,迅猛将国内电影票房从2014年度的297亿元拉升到当年的450亿元。但从2016年开始,随着银幕的无序增加,影院扎堆造成单店票房逐年下降,2018年出现闭店潮,日子越来越难熬的影院从2019年4月的《复仇者联盟4》开始推出了天价电影票(这里姑且将2010年《阿凡达》的黄牛票视为个案),此后票价一路走高。须知,目前国内电影观众的主力军,都是从9.9、19.9 元看电影的年代走过来的,现在面临不断加码的高价电影票,恐怕他们难以适应,等到他们中间越来越多的人对高票价望而却步之时,就是我们的电影院面临第二次危机之日。这个牛年的春节,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那些终日口口声声呼吁要培养观众观影习惯的影院经营者们,不约而同地卖出了让观众在平日绝对会望而却步的高票价,我们的观众第一次普遍性地体验到了动辄六七十元、七八十元、甚至一百多元的票价,一家几口观看一场电影比下饭店吃一顿大餐还要贵,他们真的感受到了疼,这或许成为市场最疯狂、票房收入最高、观众观影体验最差的一个春节。高票价伤害的,恰恰是我们应该培养的观众、具有潜力的观众,那些平时不怎么看电影、偶尔在节日陪伴他人观看电影的人,如果他对这次消费体验非常满意,或许就会转化为我们的长期客户,但是现在节假日他来体验的是杀人的票价、脏乱差的环境、影院没有耐心(也确实没法有耐心)的服务,他怎么可能由此喜欢上看电影?反而是那些原本的长期观众了解内情,或许给予一定理解,但像今年春节这样的观影体验无疑也会让一部分长期观众打起退堂鼓。不要以为这种阶段性的高票价对市场无妨,毕竟观众知道了电影票可以卖到这么高!一张票120元,还是原来的影院和影厅,平时只要30-40元,影片也是跟平时差不多的影片,只不过就是在春节放映,难道票价这么高就仅仅因为现在是春节吗?你《阿凡达》卖到过几百元,《复仇者联盟4》卖到过几百元,每逢节假日和大片必涨价,电影院在不断考验观众对票价承受能力的极限,当大部分观众不再把观看电影视作大众化的文化娱乐形式,而把电影院看作高档消费场所,电影院的闭店潮才真的到来,可以借用今年春节一部影片的名字《人潮汹涌》。关键词:影片良莠不齐,有的滥竽充数正是因为人为地无限扩大节假日票房空间,导致越来越多的影片想方设法往节日档挤凑。但因为大片太过扎堆(每年春节假期同时上映的影片都多达七八部),导致影院的排片根本无法兼顾,任何一家影院在票房大卖的档期都不会多排一场给上座低的影片,这就导致票房产出较低的影片很快被减掉了场次,越减场次票房越低,它的命运就只有充当了炮灰,每个节假日都会产生几部炮灰影片。让我们对近几年春节档炮灰影片的票房做一个统计:2018年春节《红海行动》---------36.50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7亿元《捉妖记2》---------22.37亿元《西游记女儿国》—7.27亿元《熊出没:变形计》—6.05亿元《祖宗十九代》--------1.69亿元档期内《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表现抢眼,而《西游记女儿国》如果选择大片竞争不激烈的其它档期,也基本可以维持这个票房,至于《祖宗十九代》就是充当了陪衬,放在其它档期也不会取得更好票房。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46.86亿元《疯狂的外星人》-----22.13亿元《飞驰人生》----------17.28亿元《熊出没:原始时代》—7.17亿元《新喜剧之王》-----6.27亿元《神探蒲松龄》----1.60亿元《小猪佩奇过大年》—1.25亿元《廉政风云》------1.24亿元档期内基本就是《流浪地球》的天下,其它如《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票房尚可,而《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就是典型的炮灰,估计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料到《流浪地球》会如此之强,会抢夺了大家的饭碗到如此地步,但是细想起来非常正常,同一天上映8部新片,绝不可能票房都很高!这就跟同一片区域扎堆开办电影院一样,早晚会有赔钱的,因为周边没有那么多观众。2021年春节(截止发稿时)《唐人街探案3》------36.91亿元《你好,李焕英》----30.69亿元《刺杀小说家》------5.83亿元《熊出没:狂野大陆》—4.38亿元《新神榜:哪吒重生》—2.63亿元《侍神令》---------------2.17亿元《人潮汹涌》--------------1.71亿元本年春节同时上映7部新片(原定8部,《紧急救援》提档),最终又将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的天下,而《侍神令》、《人潮汹涌》注定充当了炮灰。特别是口碑很好的《人潮汹涌》,如果不选择这个春节档期,而是在相对淡季没有强有力影片竞争的情况下放长线上映,基本独享一定档期的票房空间,或许比现在跟《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硬碰的情况下产生的票房还要高。不过话说回来,春节档期同时上映七八部新片,单纯从数量上也并非很多,要知道目前院线每年上映的影片多达五六百部,有时候一个周五上映的影片就超过10部、一个月超过50部,当然那包括很多小片、烂片在内,许多影片就是一日游、来院线打酱油的,而大片在平时是避免撞车的、更不会扎堆。春节档(节假日)需要多部优秀影片支撑,这毋庸置疑,但是,片方应该充分、客观地评估自己影片的市场定位、优势劣势、适宜人群、题材类型(比如这个牛年春节观众就选择了轻松而不空洞、感人至深的喜剧电影,放弃了太过沉重和虚幻的影片,这与疫情影响和就地过年不无关系),并非春节档就一定可以产生高票房!对于片方来说,不上春节档很难取得很高的票房,但是上了春节档却不见得一定取得高票房!高票房影片不仅质量上乘,还要档期合适。当然,对于影院、对于观众来说,宁愿节假日同时上映很多大片!每年春节前面对一大堆眼花缭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上映的电影,犹如置办电影年货的感觉,吃不吃、看不看另说,先放着,看着就喜庆!
关键词:当高票价遇上烂影片节假日最怕的,是票价高涨了,影片却很烂。这个春节就有观众抱怨《唐人街探案3》白费了自己一百多元钱!影片拍得烂,自然与影院无关,但是高票价却是影院一手而为,观众的心理落差最终将体现在不愿意去影院看电影。当片方拍的影片让影院的观众感觉不值,甚至有上当的感觉,伤害的是影院自己,但最终也伤害了电影出品方!在观众对比较低廉的票价乐于接受的时候,他们对于影片质量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的;当他对票价很难接受甚至勉强观影的时候,如果再遇上烂片,他的心情是愤怒的,有种上当受骗、被人愚弄的感觉,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会非常慎重地看电影,观影频次降低,甚至慢慢尝试线上观影或者其它娱乐形式。由此可见,当高票价遇上烂影片,就意味着观众已经扬起了跟电影道别的半只手。关键词:节假日催生影院资源配置的浪费在很多人眼里,只看到节假日电影市场的火爆,影院大把赚钱,认为电影院应该感谢节假日档期的存在。殊不知,正是节假日档期的存在,催生了国内影院资源配置的浪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目前,国内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1%,而且还在持续降低,2019年全国影院8816000座位才有172800万人次,每个座位年均接待观众196人次、日均接待观众0.53人次,也就是说全国电影院每个座位平均每天接待半个人!这是多么大的资源配置浪费!那么,电影院可不可以不建那么多座位呢?肯定不行。电影院在规划的时候,都会根据周边人口、票房潜力等因素确定座位数量,大家都明白座位再少在平时都够用,但是规划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节假日、大片上映、票房高峰的时候的观影需求,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催生了电影院规模大、座位多、投资高的资源浪费,运营成本也水涨船高!于是,现实中就出现了一些巨幕影城、星级影城倒闭关停的现象,像天津万象城橙天嘉禾影城。而很多巨幕影厅的规划初衷,也是考虑节假日、大片的上映需要,既保证放映效果又满足座位数量,但巨幕影厅在平时却经常因运营费用过高而陷于临时停用的窘界。可见,电影市场档期分布的不平衡,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市场亟待合理的档期分布从宏观方面看,电影档期最有利的状态是相对均衡、稳定分布。保持和保证长期、稳定、相对比较平均的客流,对于影院和观众都是幸事儿,影院不至于手忙脚乱、疲惫不堪、降低服务品质,观众不至于任人宰割、花了冤枉钱享受差服务,万一赶巧了遇到退票还惹一肚子气!我注意到身边的某家影院,他的年票房只有七八百万,员工编制也只有十多人,我查到他自2019年至今的票房数据,发现他最高单日人次高达6100多人、票房超过33万元,但最低单日人次只有60人、票房1500元,我打死也不相信他在客流高峰时能很好应对!这,就是很多国内影院的写照。非常可惜的是,全国范围各地的影院经营者极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一逢节假日唯恐少卖了一分钱,能够做到宁愿忍受大额票房损失也要有意识培养观众群的可谓人凤毛麟角。电影档期并非绝对的,而是习惯养成的,早年的贺岁档是与圣诞档重合的,曾有个说法圣诞档银幕上放映狗跳舞都会有人看,七八年前圣诞节电影院排起长龙买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同样,现在的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也并非除此之外就不会产生高票房,其它月份的市场淡季也可以因为某一部实力大片而变热,如2019年4月的《复仇者联盟4》票房高达42.5亿元,2017年4月的《速度与激情8》票房26.7亿元,2015年4月《速度与激情7》票房24.2亿元(当年国内银幕保有量只有现在的46%),其它如《海王》、《毒液》、《魔兽》、《少年的你》等,均不在最火热的档期上映,但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国内电影档期分布已经严重失衡,如果我们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片方、院线、影院到观众,都有意识地共同进行调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影院规模、投资和运营成本过大,避免影院资源浪费,使影院的经营压力减小留出票价下调的空间,从而让我们的观众既不需要为高票价埋单,也可以享受到影院的优质服务,可谓幸甚。节假日电影档期应该存在,也必须存在,但不应该过度甚至疯狂地存在。我们为电影市场出现的异常火爆而欣喜,我们更为电影市场的极度不平衡和无序发展而担忧。只有电影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均衡地发展,才是于产业、于观众都有利的最佳选择。(刘建新老师为影院经理研习班金牌讲师,系北京星博正华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北京嘉华美映影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文仅代表个人之肤浅观点,不当之处敬请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