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语》严介和【】【】【】

《新论语》是由严介和先生及他的团队撰稿。深邃的思想、新睿的理念,用精粹的语言,清浅地表述,这是他们多年来心血自然流淌的“酒后箴言”。内涵的深度、高度、宽广度与厚重度,让人们从背会走向体会,从知识走向智慧,从爱拼走向会拼。《新论语》让成长型的群体明白:让我们的脚步等等我们的心灵;让成熟型的群体明白:让我们的心灵跟上时代的脚步。《新论语》到目前共出三版:2009年出版的《严介和新论语》是草版,2011年出版的严介和《新论语》是试版,此次出版的《新论语》是正版。《新论语》从2009年的独树一帜,经三年来的集思广益、博览众长,到今天自成一体。正版《新论语》由新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全方位诠释了严介和先生的思想体系。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成长学思行》;第二部《成熟躬韧癫》;第三部《成功才德胸》。第一部《成长学思行》学:从背会到体会思:从知识到智慧行:从爱拼到会拼学有度 思无界 行有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第二部《成熟躬韧癫》躬:稻子熟了 就低头了韧:最坚强是最柔韧的癫:当局者清 旁观者迷躬有节 韧无度 癫有边躬而不韧则脆 韧而不癫则弱第三部《成功才德胸》才:读百卷书 行万里路德:诚行天下 信立人生胸: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才有恒 德无量 胸有襟才而无德则痞 德而无胸则庸在线阅读>>>>>[摘要]“死而不亡,放而不弃,退而不休,劳而不累,乐而不悲”。这是我的人生追求,也是我人生的真实写照。而真正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和而不同”。醒世恒言死而不亡,放而不弃,退而不休,劳而不累,乐而不悲。严氏释义从河南安阳殷墟文化中发现,甲骨文出现,“和”就出现了,后来到经文、篆文,“和”就更多了,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阐述了“和”的人文理念,达到了有效统治天下的目的。最早应该是管子曰:“用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曰:“知和曰长,知长曰明”;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曰:“知和者天下之大道也”。五子正好一个轮回。最初是道在前,和在后,最后是和在前,道在后。感觉到那一阶段的社会,从虚幻的精神文明,已经走向了殷实的物质文明。改革开放才找到了荀子理念的那种感觉。在《中庸》里面,谈“和”最权威的一句话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就告诉我们,从日月星辰,到阴阳八卦,从有形到无形,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最终大家共荣共进。孔子《论语》里面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今天《新论语》是这么说的:“君子——和而不同,是是非非;庸人——和而苟同,只是不非;小人——同而不和,只非不是。”君子记恩不记仇,小人记仇不记恩。我们平常要和而不同,关键的时候又要能够做到死而不亡。我们懂得,只有和而不同,才能够和以处众,最终达到一个内和外顺,和衷共济的和谐、和美、和畅的氛围。企业家平时要和而不同,关键的时候又能做到死而不亡。世界五百强不都是经历了若干次的死而不亡,才有了今天的吗?九死而一生,才有凤凰涅槃的机会。任何大企业都有若干次的危机,而每一次危机,都无不隐藏着一个莫大的商机。危机过后就是机遇。对我来说,为利的时代已成过去,为名的时代已经到来。要从有形财富上升到无形财富,从有形资产上升到无形资产,从应有尽有走向应无尽无。警世通鉴“死而不亡,放而不弃,退而不休,劳而不累,乐而不悲”。这是我的人生追求,也是我人生的真实写照。而真正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和而不同”。“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矛盾的统一性,也是这个道理。五味调和,才能烹调出上等的佳肴;五音和谐,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古人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孔子将“和”与“同”的差别引入到人际关系的思考之中,故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要求在人际交往中,既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善地相处,又能够在具体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做到赤诚相见,肝胆相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和而苟同的庸人,他们或是迎合别人的主张,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不知所云。我们也见过许多同而不和的小人,他们或者隐瞒自己的观点,见风使舵,或者蝇营狗苟,居心叵测。和而不同不仅是处人之道,也是经商与发展之道。成就未来的是差异,引领差异的是个性。在非洲,淘金的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淘金者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为水发愁。有人说:“谁给我一壶水,我给他一块金币。”有人说:“谁让我痛饮一顿,我给他两块金币。”又有人说:“谁让我把水喝够,我出三块金币。”有个人由此发现了商机,做起了卖水的生意。后来,那些淘金者大都空手而归,而卖水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发了大财。和而不同,在为政治国中尤其显得重要。历史上的盛世多与政治的开明有关。刘邦求贤若渴,容纳和善用各种人才,最终成就大业;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才有了贞观之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政府实行“一国两制”,才有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而不同,在团队和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一个团队要创新发展,一个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都需要管理者和每个成员精诚团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优势,共同为整体利益献计出力。如果一味地阿谀逢迎,保持一团和气,或者压抑个性,整齐划一,势必失去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使团队或企业成为死水一潭。我十分注重发现和培养员工个性,坚持善于发现、倾情呵护、从容包容、慷慨使用,让员工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企业充满创造活力,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媒体风暴袭来,企业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全体员工戮力同心,共克时艰;有的员工甚至连差旅费都不忍心让企业报销,自掏腰包,与企业风雨同舟;就这样终于渡过难关,死而不亡。而我作为华佗论箭首席专家再度高调在媒体现身的时候,已经实现了从有形财富到无形财富,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转身。人生就是几十年,一定要做到和而不同,死而不亡,放而不弃,最终从应有尽有走向应无尽无。PK古今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国语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管子 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何晏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贾谊 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拍案惊奇人生就是几十年,一定要做到和而不同,死而不亡,放而不弃,最终从应有尽有走向应无尽无。(文/严介和)醒世恒言从缺乏理性的初级感性,上升到中级感性的理性,最终又回归感性引领的理性。严氏释义我这个人是比较感性的,但也是理性的。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感性;感性是发动机,理性是刹车。一流的人总是用感性引领理性,用感性左右理性。理性的人多半都是给别人打工的。当家的人物多半都是感性的。但这种感性不是初级的感性,要从初级的感性上升到中级的理性,最终又回归到感性的引领。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有三个过程:一个是没有理性的感性;然后是逐步有了理性的干预;如果你是了不起的人,你必然从理性又回归到感性,这就是有理性的感性。注意:真正的领袖,往往都是感性强于理性,而你最赏识的人往往都是理性多于感性。人生说白了也就是这三个过程。我们儿时没有什么理性,都是很感性的。无知而胆更大。岁数越来越大,思考的越来越多,从感性变成了理性;而很多人不读书很难变成理性,理性就是适度的读书。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归到感性,有了理性的感性才是真正的领袖。警世通鉴《列子·汤问》里讲过一个小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说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大了,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得的知识多呀!”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两个小孩善于观察和思考,还敢于在大学问家孔子面前“班门弄斧”,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既聪明又可爱。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是一个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人的认知有两个阶段,即“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就是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的过程;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飞跃,也就是把从客观实际中求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这两个飞跃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第一次飞跃是求真,第二次飞跃是务实。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求真,重视第一个飞跃,但更加重视务实,重视第二个飞跃。因为只有实现第二个飞跃,才能检验“求真”之真,实现“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的过程,是认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也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统一。这一过程既是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过程。求真,就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选择、归纳、概括、提炼的加工,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就是把从客观实际中求得的规律性认识,拿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并作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我们主张以务实的态度求真,即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求真,在实践创新中求真。只有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才能把握实践的脉搏,完成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们主张以求真的态度务实,即在务实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进一步补充、修正和完善已有的认识观点和行动举措。客观实际是无限丰富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在务实的过程中坚持不断地求真,才能使务实的过程成为实践创新的过程。认识的两个过程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认识的过程也不是两个飞跃就能一次完成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长期过程,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循环,都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认知。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没有感性的理性是僵化的。只有以理性指导感性,以感性引领理性,才能达到认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新目标。PK古今孔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康德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萨科贝尔 感性与理性相对,感性属于非理性的一部分。纪伯伦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所以,让你们的灵魂将理性升华到热情的极致,它将高唱;让你们的灵魂用理性来引导热情,这样,你们的热情才会历经每日的复活,宛如凤凰从灰烬中展翅重生。拍案惊奇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没有感性的理性是僵化的。只有以理性指导感性,才能实现认识创新;只有以感性引领理性,才能实现实践创新醒世恒言鲁班门前弄大斧,不是哗众取宠,是为了得到高人的指点。如果说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换来的,那么这百分之一的天才就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重要,少了这份天才,所有的汗水也会白流。只要你认为自己是才,不管是天才、人才、鬼才,就请“鲁班门前耍一次大斧”。我们的大门永远为准备好的人才打开。我们的成功秘诀就是:用心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索,善求指教。遇到失败要克服它,做一个敢于班门弄斧的人。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既班门弄斧又不对牛弹琴,遇上鲁班肯定要耍斧头。在鲁班面前耍斧头,不是哗众取宠,是为了得到高人的指点。斧头一耍,鲁班会告诉你:你的斧头耍得角度不对,某个角度的力度不够。我们困惑了多少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一瞬间豁然开朗。鲁班面前耍斧头,这样哗众取宠,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目的是为了天天进步。求知的欲望无处不在,这种班门弄斧的人,是不是既是最可爱的、又是最可怜的?面对行家里手,班门弄斧者勇敢地跳起来:你权威吗?那么要找的人就是你了!于是几番演示、几番较量……无论成功失败,他们都向别人展示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他们的勇气就像升起的太阳,光彩夺目。警世通鉴“班门弄斧”出自唐代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石匠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班门弄斧”这条成语,是说在内行面前摆弄自个儿的学问。还有一条俗话,意思差不多,叫做“圣人门前卖百家姓”。在孔子的门前,炫耀自己会背《百家姓》,也是不知深浅的意思。由此反证,有自知之明、求知得法的态度,便以明智恭谨的姿态伫立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和风雅韵中,受到后来者的尊崇和膜拜。历史上著名的“断臂求法”和“程门立雪”的典故在鲁班之前和之后,更给予这种恭谨的求知态度以有力佐证。当年禅宗初祖达摩一苇渡江,二祖神光千里追至求收为徒,达摩不为所动,于是神光自断一臂,感动达摩,收他为徒,随更名慧可,是为二祖。“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杨时与游酢二人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老师坐着小睡,他们怕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着,一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后人便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意坚。在鲁班门前求教,用什么方式求?不可能是风花雪月,浅吟低唱;也不可能是诚惶诚恐,汗流浃背;更不可能是叫嚣东西,隳突南北;唯有二话不说,先拿把大斧来耍耍!这不是不自量力,是学习方式的大胆创新,通过一种颇具风险的方式,进行的一场自我挑战。不是为了挑战对方,而是为了挑战自我,不是一心求胜,而是独孤求败。以主动激烈的态度,冒着人格被贬损和可能遭受身心重创的风险,暴露自己的短板,怀着焦渴之心,以期得到指点和提高。所有这些,都源自对探索新知的巨大渴望,这是大自信、大勇气、大无畏。在批评和讥讽的狂风暴雨中,将翅翼锻炼得更丰盈;在失败的废墟上,逐渐累积坚实和厚重。鲁班门前耍斧头,狂妄的深处是极度隐忍的谦卑。这夸张之下,隐藏了多大的谨小慎微;这张狂之下,隐藏了多少无助和自卑。挑战权威,是痛苦,是人格尊严的放弃与飞蛾扑火的惶恐;挑战权威是快乐,是外刚内柔的坚持与化茧为蝶的突破。从另一个角度讲,“班门弄斧”也是鉴别名师的途径。我认为:“原来是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现在是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时下各个行业的伯乐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学术腐败,抄袭剽窃论文时有发生;唯利是图,以科研项目的名义骗取经费的大学教授亦不鲜见。如果班门真是名师,则如切如磋,促进成长;虽然求教方式偏离温良恭谨,但真正的名师会理解,也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如果班门是徒有其名,则可去伪存真,矫枉立正。PK古今拉伯雷 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海伦·凯勒 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雨果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卡耐基 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拍案惊奇班门弄斧,是一种剑走偏锋的挑战和超越,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就战胜了一切;超越自我,就超越了一切。4

[醒世恒言]【7】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无围墙的教育。[严氏正义]校园学习始终是阶段性的,如果我们从有形的书本走向无形的书本,那就是思考与行动。如果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无围墙的教育,去经风雨,经风浪,去接近一些高人、成功人士,那么往往他一两句话能够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能否从有形的书本走向无形的书本,由读书到思考到行动?如何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没有围墙的教育?好的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好的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商学院。对做企业的人来说,才华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滴水穿石的功夫。我们并不是否认学习,对我们企业家来说,学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思考与行动。从有形的书本走向无形的书本,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无围墙的教育,这种学习和教育才是难能可贵的。自然科学的多读、多写、多背的背会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尊重。而在商业文明的今天,社会科学已经不再是多读、多写、多背这种有形的书本和有围墙的教育能够解决的。衷心地期盼在这个创新、创造的年代,人们能够从有形书本的读书走向无形书本的读书,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无围墙的教育;通过适度的违规达到有效的创新,适度的破坏达到有效的创造。中国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教的多,育的少;从而出现了文化上的文的多,化的少;最终导致社会官商学各方面领导的领的多,导的少。教是填鸭的传承,育是自发的创新;文是背会的知识,化是体会的智慧;领是被动的跟随,导是主动的向往。真正实现“教育、文化、领导”,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希望![警世通鉴]阳光下高大的身躯背后,定有同样高大的阴影。中国教育走了很久,走得很累很痛,蓦然回首,却发现早已忘记跨上这条路的初衷。而走过的路线,已经远远背离当初的方向,而正走在歧途。现在的大学教育可能相当于以前的高中教育普及程度。2010年全国共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平均录取率为68.7%;2011年报考总数约为933万,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2.3%;2012年915万人报名高考,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但大学毕业后,大学所学所获却不能成为学子们安身立命的本事。今天的孩子们在怎样的环境中求学呢?有人总结为:学校堪称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教育要讲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不能怀疑,不准批判,不会分析,也想不到要去实证,当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我们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真正的人”,这就必须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发展独立完整的人格。儒家经典《大学》最早提到教育的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有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论语》也提到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完善人格,培养中正圆融的人品,“好仁不好学,其弊愚;好知不好学,其弊荡;好信不好学,其弊贼;好直不好学,其弊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乱;好刚不好学,其弊狂”。于丹说,教育是为了更明白地去面对人生的过程,而不是谋求功利。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了“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哈佛女校长德鲁·福斯特认为,大学精神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古今中外,针对教育目的这一课题,都给出了相似的答案:必须通过各种行动和体验来学习和成长,必须把行为教育融入学习和生活的全部过程。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其以儒治天下的抱负,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路上多次被困绝粮,乞讨吃食,途中传道授业,宣传儒家思想,见了七十多位君王,这或许是中国最早的游学教育的实践。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儿时“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儿比四库”。22岁时,他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家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徐霞客告别书斋,挣脱仕途功名束缚,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亦成就了史上最为瑰丽的行走人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完善人格,而不是为了分数和财富、权力;这决定了学习途径需多样化、学习内容多面化、学习思路多元化。不仅向书本和老师学,更要向生活和社会学;不仅要有接纳的精神,还要有批判的精神,不仅要有常规思维,还要有非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会独立思考,便丧失了自我,也阻塞了培养独立人格,培育健康人生的通路。[PK古今]张载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程颐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颜元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恩。魏源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蔡元培博学之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陈丹青我之请辞清华,非关待遇问题,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爱因斯坦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拍案惊奇]培养一个真正人才最根本的途径,便是从有围墙的教育走向无围墙的教育。严介和【9】醒世恒言做官靠情商,读书靠苦商,经商靠智商。严氏释义经商靠智商,做官靠情商,读书靠苦商。死读书的人往往脑子比较僵化,这是正常,所以自古以来都是给人打工的。经商需要天才,一辈子经商风生水起、屹立不倒的肯定是天才。考上清华北大不一定是天才但却很认真,人认真到一定程度脑子就可能认死理儿。我们回忆一下上世纪80年代,所谓天才少年上大学的人现在有成功的吗,很少有成功的。这个人有可能是天才,但是成绩好就废掉了。郎朗当时成绩好就没有了现在的天才钢琴王子,刘翔如果当年成绩好中国就失去了体坛明星,这是必然的。所以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顺其自然,如果认为孩子品质没有问题,就不要非要学习那么好,行行出状元。学而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学而用之商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我看来,企业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家,是情商、苦商和智商都要高,要聪明、善良、勤奋。警世通鉴商人,应是一种有人格尊严的称谓。虽然其辉煌与奉献往往湮没于历史的流沙不为世人瞩目,但无人否认,真正的商人,是摒弃了机巧之心,不屑于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坑蒙拐骗而赚取巨额利润的。真正的大商人,具有的是大智慧。真正的商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很多过人的能力与超人的胆识——市场分析能力、项目考察能力、营销能力、应变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辨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决策能力、洞察能力、理财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驾驭能力,不具备这些,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人。历史上的贵贾巨富,在其拓展事业领域的过程中,往往超越普通的思维模式。商人要靠智商,是理性的聪明,严谨的智慧。《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而“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司马迁评价说:“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另有周人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积累了丰厚资产,却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他说:“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我不会教给这样的人经商致富之术。当然,智商较高的人不一定会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及人生成就。而智商一般的人,表现不一定会逊于他人。理论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善于说服他人,容易与人相处,具有领袖的才能,乐于聆听,能随机应变,适应力强等,都是情商的要素。美国一家有名的研究机构测试了188个公司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智商略逊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也一样能成功。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领导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最要紧的一点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官必须有预见性,站得高,看得远,多谋善断,应该是合格官员的特质。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很明显,这些能力没有一条是单纯从书本和学校能学到的,这些可以归到情商的范畴。情商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家,情商、苦商和智商都要高,要聪明、善良、勤奋。成功,是每个人心中的“碎碎念”。身在万丈红尘,博点小名,发点小财并不难。从另一个角度说,难的是我们的眼光超越具体的钱权指数,发现生命内涵的尊严与自然流淌之美。所谓天赋的情商智商,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我所说的那种真正的企业家,于聪明善良和勤奋中,演绎出那份意境高远的人生智慧。PK古今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少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拍案惊奇真正的企业家,是情商、苦商和智商都要高,要聪明、善良、勤奋。严介和【11】醒世恒言代表意识形态的哲学是生产力。严氏释义随着岁月的流逝、政治的变迁、经济的变化,我们很多思想和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这种意识形态的科学就是哲学、社会学,这是至高无上的。警世通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今天,我认为代表意识形态的哲学也是生产力。哲学从怎样的角度可以超越物质和科学成为生产力呢?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物质和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相连。人类犹如在物质温床上的寄生虫,为物质而奋斗,为物质而疯狂,为物质而生死。但这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本质吗?单纯的物质世界粗糙而苍白。一旦物质被赋予精神的内涵,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非洲卖鞋的故事,作为一个营销案例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位鞋商把他的两个销售人员叫来吩咐说:“给你们一个任务,谁能完成,我将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你们谁能把鞋卖到非洲去?”甲说:“老板你这不是难为人吗,怎么可能把鞋卖给非洲人呢?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的。”乙说:“老板,我去!多好的机会啊,多大的市场啊,要是非洲人民知道穿鞋的好处,天哪,得有多少人买我的鞋啊!”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事物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力的不同,就如同我们的生活有人觉得痛苦,有人觉得快乐!痛苦和快乐其实并不真实存在。一切有形的物质财富,若被赋予了独特的哲学价值观,它则可能流泻出无穷的能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条路。”我们可以从哲学思维阐释这个故事,对生活态度的不同,其所决定的生活方向就不同,那么生活的感受也不同。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光耀星空的人物,这些人物包括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他们被称为人们灵感的灯塔。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说:“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那么哲学可以超越科学,从而引领人类的生活吗?科学是提倡实证的,但哲学相对来说超越了实证,依靠科学这个亦步亦趋的发展工具,一步一步验证着哲学的范畴,但即使发展到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哲学领域仍旧包含了科学所不能验证的黑洞,它的博大超越了工具性的实证主义,留给了世人无限时空里美妙玄幻的遐思。但哲学直指世间每个细微之处,我们都可以获益良多,哲学如劈开黑暗的雪亮瞬间,启悟人类有局限的身心。哲学的空静之境,不是由于其对生活创造的无力,而是其本身就是深邃的海洋,一个看似虚无却也实在的价值构建,可触摸,可谛听,可演绎。哲学思维落实到现实生活,意味着柔韧、圆通、智慧、通透,意味着生活中融会贯通,意味着凌驾一切世俗之上的游刃有余。它可以使我们从世俗中回到天堂,又可以从天堂落地到人间。它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盲点,给予我们准确的直觉去判断,给予我们冷静清醒的头脑去高瞻。在现实中,哲学思维可以转化成真正的物质财富,而在物质极大丰富面前,又可以让我们的心灵从中超脱;智慧是驱动历史前行的车轮,它在悄无声息或轰轰隆隆中日复一日改变着世界。PK古今朱熹:若夫知则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费希特: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拍案惊奇一切有形的物质财富,若被赋予独特的哲学价值观,它则可能流泻出无穷的能量。醒世恒言【14】有自我追逐无我,有理想不理想化。既有感性的引领,又有不失理性的回归。感性激情掀巨浪,理性从容挽狂澜。严氏释义什么是个性?我的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常人和而苟同,小人同而不和。经历和而不同,才能死而不亡、放而不弃、退而不休、劳而不累,才能走出异常,超越超常,回归正常。所以对于年轻人,我送他们几句话:“有自我追逐无我,有理想不理想化,既有感性的引领,又有不失理性的回归。”大学生创业最好的路径之一就是到最基层去当“村官”,既是就业也是创业,能把“村官”做好,创业就成功了一半。农村相对缺少活力,年轻人去是一个很好的互补。在城乡一体化的今天,需要大学生到基层去,这是祖国的希望。一句话,大学生创业最好到基层,否则不要讲创业,要讲就业。你好高骛远,一创业就想挣个几百万,那你注定成不了。大学生创业的起点要低,我看卖青菜、萝卜能成功就行了。否则,就别害家长、别害社会。自认为优秀的可以跟随成功企业家,牵着巨人的手,捷径更好走。在我看来,从走过太多坎坎坷坷的自我,到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的本我,最终走向让鲜血自然流淌的无我,这才形成了今日所谓的气场:“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动听而不腻耳的声音,高远而不陡峭的厚博。”警世通鉴刘晓庆说过一句话:“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是难上加难。”我常说:“有自我追逐无我,有理想不理想化。”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有自我难,追逐无我,难上加难;有理想难,不理想化,难上加难。”有自我追求无我,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历史上有许多权倾一时的官员在建功立业之后,都没有汲汲于功名,营营于富贵,而是选择告老还乡,去过怡然自乐的老年生活。例如西周姜尚,大周立国后,不愿牵扯皇室之争遂退隐山林。《道德经》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以独立的姿态站在历史舞台,以完整的自我人格从容穿越历史,为社会留下厚重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人,有几个;能超越功名利禄,而大隐隐于市,如滴水入海,微茫之处,不见波澜的人,又有几个?自我,是不强求、不包装,却特色鲜明;无我,是似有似无,大隐于市的浑然。现实中,有自我的人,为功名利禄羁绊,世俗是最难超越的屏障;而无我的人,却容易逃避有我的过程,而直接规避红尘。最完美的解读,是自我在逐渐累积的心灵蜕变中,走向无我,从世俗走向超脱,从复杂走向通透,从个性走向共性。而有理想不理想化,更具有现实意义。理想,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生命青葱依旧,意味着力量的涌动。随着成长的现实和岁月不堪的打磨,理想往往逐渐模糊。在吃穿住行和工作家庭的琐碎奔忙之后,静立窗前,望着夜幕下的一弯月牙,似乎偶尔会模模糊糊地回想起曾经的理想的影子。可是烟头一掷,转身回屋,那影子也就飘飘忽忽越走越远了。有理想并且能够坚持,已经很难。还有一种人,几乎脱离了世俗的羁绊,一心投入实现自己理想的路途上,每时每刻心中都在勾画似乎不远的将来理想实现时候的美丽蓝图。他也会在月色下望着月亮一次次发呆,那个理想的影子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漂亮,但转身,瞬间发现屋内一片狼藉,可谓心怀壮志凌云,可脚下竟然没有立锥之地。项羽是一位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面临绝境不肯苟且偷生、失败得令人扼腕叹息的本色英雄,后人无论是褒扬还是贬斥,都激昂无比,从没有温和平缓的评价。他是一个理想化英雄的化身,霸气、柔情、道义。其个人魅力太强,无论是倾慕者还是批判者,都无形中被项羽的霸气感染。但他的一生,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过度理想化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与项羽相比,刘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适应了时代,最终成就了一代王朝。项羽比较理想化,他气势恢弘,但缺乏柔韧圆通的智慧,不能适应复杂环境,失败也是必然的。理想是珍贵的,过于理想化,则流于虚幻。理想不可一蹴而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面对磨难的准备,没有忍辱受重的精神,没有执一不失的心念,没有谦卑躬行的心态,那么这个理想就是空中楼阁,就是理想化的幻想。PK古今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阳明: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吕坤: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黑格尔: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拍案惊奇一个感性理性兼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力量无边的人。.醒世恒言【100】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让我们成熟;赏识让我们成长,谴责让我们成熟;成功让我们成长,失败让我们成熟。严氏释义上次世锦赛上的“拉手门”事件,大家为刘翔感到惋惜,同时也谴责罗伯斯。我却认为此次经历对刘翔本人并不是坏事。敌对的,一定是优秀的,面对强敌,要去超越,而不是阻止。罗伯斯拉刘翔的手,因违规导致被取消冠军,损人不利己;而刘翔会更加成熟,当他再次超越重获世界冠军时,一定会感谢罗伯斯。正所谓:“君子记恩不记仇,小人记仇不记恩。”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让我们成熟;赏识让我们成长,谴责让我们成熟;成功让我们成长,失败让我们成熟。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小成要苦难,大成要灾难。应该把每次失败作为下次成功的基础,把每次成功作为下次成功的起点,这就是所谓的成于归零。展开剩余77%警世通鉴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小人的羁绊与阴谋,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输得起还是输不起,历史会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翻开《史记》,惊悚于历史的天空曾如此阴霾冷重,小丑草芥、帝王龙鳞、高官贵贾、市井平民,有那么多阴郁与残酷,奸猾与刁佞,冷血与私欲。这并不是遭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故意寻求心理补偿夸张杜撰,而是历史的事实。小人一旦打入君子世界,便如入无人之境。此境中,忠臣贤良、英雄豪杰经常难以功成身退,而是在小人的拨弄下功败垂成,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历史上手握权柄再加小人心理,便轻而易举造就惨案或沉冤。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嵇康,时人形容其丰姿“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出身名门、敏慧夙成、少有才气的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钟会任司隶校尉,为泄一己之恨,向司马昭进谗言说嵇康帮助乱党,不出来当官,诋毁汤武孔子,嵇康刑前奏绝响《广陵散》,从容赴死。过河拆桥还不算小人,未过河便拆桥是小人;损人利己还不算小人,损人不利己是小人。生活里最终的强者和英雄,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觉悟。他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恭贤道德都阻挡不住历史的冷酷,任何高瞻远瞩也洞彻不了人性的叵测,任何勇猛精进也跨越不了宿命的失落。因而,唯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培养全身的智慧和自觉。曲解与陷害并不能真正撂倒强者,他们往往踏着小人的讥言攻讦乃至陷害,从挫折中渐趋成熟坚强乃至超越。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让我们成熟。肚量是被委屈撑大的,胸怀是被岁月的炎凉、人世的沧桑血淋淋地撕裂出来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这种将小人看作贵人,将苦难视为财富,将挫折培养智慧的心态,可以视为“逆商”。这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面对小人,更多体现在面对谴责、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三国鼎立之时,赤壁之战,曹操全军覆没,他衣衫不整从华容小道逃出后,竟然哈哈大笑,好像不曾刚刚经历过一场大败。衣衫褴褛的众将面面相觑,搞不清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失败发疯了。笑完之后,曹操极其冷静地分析眼前的地形,不是给自己,而是替对手刘备。他说如果在这个地方堵住放一把火,我们只怕连骨灰都找不到了。这种事搁在袁绍身上,早气死多少回了。可曹操到底是曹操,虽然这次败得彻底,但依然不减英雄气度。当时曹操是五十四岁,这次大败后他又活了十二年。其间还风风火火地三次南征孙权,其中一次还差点要了孙权的小命,并西攻马超,连带拿下汉中,直至六十六岁才老死。可见,就身心健康而言,赤壁之战根本没对曹操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对他而言,赤壁之败只不过是一次兵家常事罢了。刘备于夷陵之战中大败于孙权之手,被火烧七百里连营,败得不可谓不惨。但刘备总共的兵力才四万,就算全军覆没,比起赤壁之战曹操的损失要小得多了。而且,自己还有整个富饶的益州作为后盾,假以时日,稍加休养,完全可以重振雄风,这可以在诸葛亮后来的六次北伐中得到验证。可这位刘皇叔的逆商太低,面对挫折,心力交瘁,竟然一病不起,完全是一副输不起的样子。他好容易挺到次年的四月就去世了,留下一个本事平平的儿子刘禅,托付于诸葛亮。面对生命中的明枪暗箭、卑琐机巧、云诡波谲、屡战屡败,能弹指一挥抿然一笑者,方可创造大事业,修炼大境界,成就大人物。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让我们成熟;成功让我们成长,失败让我们成熟。PK古今孔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培根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韩愈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莎士比亚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拍案惊奇人生缺乏磨砺这一课,则苍白脆弱,步步难艰。连载19:国企春秋新论语——第四章 决策之道决策之现象与事端2 关系主义几年来,“关系也是生产力”的说法不绝于耳,国企中亦有以此为法宝者。遇到征地、上项目,特别是企业发生了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的时候,总是走门子、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摆平后,便因有此关系而欣感自慰。其实,大家都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活,有关系、用关系都很自然。但是也要有个度,要有法治的度。有的企业傍上了大关系,会变得有恃无恐起来,不是有的企业自以为有了郑筱萸做靠山,就放开胆子作假,弄个药品文号玩玩吗?也有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捅了篓子,也利用关系瞒报、谎报“军情”,这在许多灾难的实例中已经多见了。把关系作为企业的决策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人家都搞,自己不搞就要吃亏。于是,跑“部”进“敬”、暗中酬谢的事就多起来。但是,把关系作为企业的决策之道终不是根本办法。一来成本代价高端,二来会形成一种风气不正的关系网。庸俗的关系导致庸人的失败。庸俗关系的实质是实用主义在作怪,是把各种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资源当成手中玩物而已。那些赖以关系弄虚作假的企业,到头来还不是都统统曝光于天下。在利益关系网中,往往见到有好处时利益均沾、有难处时各奔东西的现象。有家企业为土地资源的事,其企业高管层曾集体宴请某土地局的一位科长。科长调侃说:我还是你们企业的亲属呢,应该按照规定办。企业的高管层立即询其何亲之有,当闻听其姐名后,很会说话,不住的赞扬其姐如何敬业如何专业。科长便与之敬酒。大家以为这是一种交易了吧,错了!据说,科长的姐姐确实是位干将,正如企业高管们所言,是个非常敬业,亦非常专业的干部,在企业的干部和职工群众中有口皆碑。而在组织职工完成艰巨的搬迁工程、生产要进入正常的时候,企业的一纸免职令就让她歇菜了,且工资级别待遇统统取消,她工龄30多年,一下子成了天天上班的待岗职工,收入则与刚进入企业的新职工相差无几。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书到用时方恨少”,拍马拍到马蹄上。你把他姐姐整得那么惨,那么,别说人家平时就要认真执行国家的土地政策,这时候恐怕执行起来就更认真了,何况你那些要求中恐怕还有一些不合规矩的东西。企业对职工一点感情都不讲,职工对企业也会没有感情的。关系是生产力,这在企业中经常说得很深刻,但关键是搞什么关系。首先要搞好的关系,是高管层与自己企业职工的关系;对政府部门也应该是尊重、协调、相互支持的关系,而绝不是阿谀拍马的庸俗关系。要明白,对别人采取的关系实用主义态度往往会用在自己身上,古人就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名训,这也是关系的不可靠性。所以,企业决策不能把宝押在关系上,而应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法律进企业,首先要进脑子。依法治企,决策端正,正气凛然,邪气不可侵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