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杨文海作品 | 那年芳华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坦然回望时,更多的是记忆深处那些快乐而又甜蜜的日子。那年芳华,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基石。
上世纪七十年代,每逢到了夏季,学校的孩子们都肩负着帮助生产队劳动的责任,用那时一句最时髦的语言就是支农。
随着水稻的生长,稻田地里长满了稗草和各种杂草。于是,生产队就到学校来求援,让学生们去拔草。
那时,我们同学们年龄大的有十七八岁,小的才只有十四五岁。
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老师说:“同学们,咱们初二年级三班要到第五生产队去劳动一个月,你们现在可以回家准备行李和洗漱用具,下午咱们就出发。”
第五生产队位于场部的东南角,大约有10多里地,水稻田面积约有1500亩。那时,生产队已完成了插秧任务,马车班都到外地干活去了。为了接我们,生产队里就把从外地干活的四辆马车调回来,派到了学校。就这样,一辆马车装行李,我们30多名学生分别坐上另外的三辆马车,就出发了。
经过三十多分钟的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五队队部,卸下行李后。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四周,队部前左边地方有一根木桩,木桩上面挂着一个铁块,吃饭、上班时就需要人敲响铁块,意思就是吃饭和上班了。宿舍前面是一个广场,也就是生产队的稻场,我们住的第一排是宿舍,宿舍东边第一间是广播室,第二间由东依次往西是生产队书记室、队长室、会计室。我们宿舍后边还有一排房子,就是伙房管理员卖饭票的地方和伙房了。生产队长说:“同学们吃饭时就到后边去打饭。”
宿舍里没有床铺,于是,我们从稻场上抱来稻草,把稻草厚厚地铺在地上。然后,则在厚厚的稻草上铺上芦苇席子。同学们把行李放好,已是傍晚时分了,就开始洗漱。吃完晚饭后,有几个活泼的男同学,就到女同学宿舍里去玩,还有的男同学则坐在宿舍里摆弄起了乐器。就在那天晚上,同学们一直闹到夜里11点钟,这才肯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里去休息。
第二天早上6点30分,第一遍钟声响了,同学们拿着饭盆到伙房排队去打饭。
早饭有米饭,馒头和稀粥,和萝卜咸菜条。那时,每个人吃饭都是有定量的,生产队为了照顾我们这群孩子们,饭还是可以吃饱,但不许浪费。我要了一个馒头二两稀饭,吃饭后,同学们就都忙着洗饭盒和饭盆,准备出发参加劳动了。
早晨7点,第二遍钟声响了,生产队长就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的任务就是拔草,今天咱们就到五农的中间去拔草。到了地方后,由我们的老农工教你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水稻和稗草。”队长说完,就带着我们出发了。
步行十五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生产队长把我们四个班的同学分开。一个班七八个同学占一个方块,在我们这里把每个方块叫作丘,每个丘大都是东西25米*南北25米。老农工说:“稗草中间茎部是白印,而水稻则没有,只要同学们仔细辨认就可以了。拔稗草时,我们要将稗草连根拔下来。”同学们都点点头。
老农工讲完后,同学们都掌握了水稻和稗草及其它杂草的辨认方法。然后,同学们光着脚丫子,两腿分开站在六条垄的稻苗中间,小心翼翼地开始拔起了草。
同学们一边拔草,一边隔着长满了各种杂草的田埂说话。累了,同学们就抬起头。挺挺腰。然后,马上就又猫下腰去继续拔草。拔草时,同学们稚嫩的小手都被稗子草染绿了。有的同学拔草时手都磨出了血泡。但同学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咬牙坚持着。老师看到后,心疼地劝同学们歇会,可同学们谁也不肯休息。
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由于我们拔草的地方离队部较远,生产队就派人送饭来了。
别看早晨和晚上的饭不是太理想,而中午的饭菜却特别的硬,有猪肉炒白菜,望海潮魚炒白菜(望海潮魚是当地的一种海产品)。那时我们同学们都饿了,所以,吃起饭来,觉得特别的香。
吃罢午饭,同学们有的就找有大树的地方去乘凉休息;还有的男同学们却到有杂草的地方去找鸟蛋了。
下午1点多钟,老师吹响了哨子:“拔草了。”
同学们听到哨声后,又都各自回到稻田里去拔草了。
傍晚下班后,同学们回到了宿舍。吃罢晚饭后,宿舍又开始热闹了起来。我们班的许秀芹同学家就住在五队,有几个女同学到她家去玩了。没有去的女同学则坐在宿舍里休息,有的男同学就到女生宿舍里去串门;有的男同学则在宿舍里吹起了笛子,拉起了二胡;还有的同学打起了快板。就这样,同学们在五队劳动,二十多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天,队长说:“同学们,队里盖了新宿舍,你们搬到那里去住吧。”于是,我和同学们搬到了新宿舍。新宿舍只有门框和窗户框,却没有门和窗户。队长说:“木匠师傅还没有来,所以,同学们得暂时克服一下困难,我会找人用塑料纸把窗户钉上。然后,打几帘草帘子挂在门框架上,这样就可以了。”
同学们抱来稻草往地上一铺,并将芦苇席子铺在稻草上。再找来红砖,搭起了放饭盒和脸盆的架子。为了安全,同学们就在门框架上左右两边钉上了几根钉子,再找来线绳,将草帘子拴在门框架上。这样,一是防止刮风时草帘子来回摇摆;二是用草帘子挡住来犯的狗和猫光顾宿舍。到了晚上,同学们挂起了蚊帐,便可以睡觉了。就这样,同学们在紧张忙碌中又度过了十多天。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支农劳动就结束了。
每年春末与初冬参加稻田拔草、稻谷脱粒,是那时中学生常干的事,而每个人的收获各异。
几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还一直不忘怀念那年芳华,那年在生产队劳动的情景。
作者简介:杨文海。中专。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三农场居委会。自1987年1月在农场党委办公室做宣传工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报刊、电台、网站发表文章4000余篇。撰写的多篇征文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单位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