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立夏说夏

立夏了,意味开始进入夏天了,然而今年的夏日似乎要比往常来得早了点,才五月初,就热起来了。气候真是异常了啊,人类该为曾经的行为买单了。

提起“夏”字,你会想到诸如华夏、夏朝、西夏等词语,我们是华夏的子孙,那么“夏”源于何处呢?本期说字我就来谈一谈“夏”字的前世今生吧。

说解汉字,不能仅仅依靠繁简转化,要透过较早的字形才可以,比如甲骨文。我们从“夏”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左边像一个人,右边似乎是一把斧头。我们细看甲骨文中左半边的字形中,头、身体、两臂以及双足等都比较明晰。到了金文里面,人字形简化了一下,但头、身体、手臂、双足还是能看得出来。再到篆文里面,笔划趋向整齐化了,人的头讹变为了“頁”(在古文字里,“頁”也是人头),双手没了武器且字形演变为了“臼”,双足篆化为了“夂”,因而许慎的《说文·夂部》就讲“夏”“从页,从臼,从夂”;又经过隶变(篆书到隶书过度)之后,楷书写作成今日的“夏”字字形。

我们可以从甲骨文、金文字形来看,“夏”字为象形字,本义象一位手持斧钺的威武壮大的武士形象。《尔雅·释诂上》:“夏,大也”。“夏”有“大”的意思,即是来源于此义。较古之时,称呼大国为“夏”,称呼疆域之大的地方也为“夏”,于是滋生了“诸夏”一词。

也有古文字学家认为“夏”字金文字形表示的是古人祈求降雨的祭祀舞蹈,由于场面盛大,谓之夏舞。又因《谷梁传》记载“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而推测“夏”是一种祭祀礼仪舞蹈的名字,且有着严格的规范。

私以为这种推测不太靠谱,因为这种看法说到底还是望文曲解了金文中“夏”字的字形。甲骨文中,很清楚地显示,左边一人,右边一斧钺,只是到了金文里面斧钺这一构形被省略了。而且古文字中,表示祭祀舞蹈的有专字,即为“無(舞)”字。《谷梁传》所记载的“舞夏”说的是夏朝的祭祀舞蹈规范——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这哪里是说“夏”表示的是“舞蹈”的含义啊。

许慎在《说文》中言:“夏,中国之人也。”他笔下的“中国”指的是中原之地,于是“夏”可以泛指为中原邦国。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也。其中“华族”与“夏族”历经了多次融合,逐渐凝结为一个整体。如“夏盟”一词即是指华夏诸国之间的结盟。《尚书·舜典》记载曰:“蛮夷猾夏。”唐代孔颖达注解说:“夏,华夏也。”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还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思就是讲: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后来,“华夏”一词就成为中原民族的总称,又因后来的汉代是一个强盛的朝代,我们便被称为汉族,一直延续到今天。

传说之中,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即为“夏”朝。夏启即为夏后氏(夏朝的君主)。彼时之“夏”王朝不同于秦之后的王朝政权,因为“夏”朝仍是一个松散的邦国联合体,实际上它仍是各诸国公推的共主执掌天下。此后的商周依然维持着这样的统治模式,直到秦始皇统一华夏才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国家。今天我们所用的词语中还保留着“夏历”、“夏礼”、“夏书”等词,“夏历”指的是夏朝使用的历法,“夏礼”是指夏朝的礼法,“夏书”是指记载夏朝历史的书。

古代先民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会注意到,暮春之后的三个月里,谷物、树木等会长出大大的叶子,且呈现出茂密盛大的状态。三国的曹植曾在《槐赋》中记载道:“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于是古人便将这段时间(四月、五月、六月)命名为“夏”,即“夏”季。古人的这种命名或许正是基于“夏”字“大”的含义而作的引申。《诗·小雅·四月》有云:“四月维夏,六月徂(cù)暑”。《孟子·告子上》亦记载:“冬日则饮汤(热水),夏日则饮水。”又如“夏汛”、“夏苗”、“夏安居”等词,“夏汛”指夏季汛期,“夏苗”指夏季的禾苗或田猎,“夏安居”转指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的日子,也叫“坐夏”。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中有曰:“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该句里的“夏虫”生命极其短暂,只在夏日存活。这句完整意思是指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子谈论冰,是因为“夏虫”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由此后来产生了俗语“夏虫不可语冰”。再后来该俗语用来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

屈原在《楚辞·九章·哀郢》里言:“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王逸注解说:“夏,大殿也。”洪兴祖补注曰:“夏,大屋也。”后来为了更为明白地表示“大屋”这个含义,人们便给“夏”字加了“厂”旁而成为“厦”字,这个“厦”字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比如如今的“高楼大厦”一词。但是在古文中,古文家们往往为了行文逼格还是少用带“厂”旁的“厦”字,一般仍会沿用“夏”本字。

“夏”自夏启建立第一个夏王朝,便有了夏后氏,姒姓,颛顼的后代……又陈宣公之子少西,字子夏,其孙夏舒,以祖父的字为氏;后汉有夏馥、夏牟。

此外,“夏”在古书里还能用来表示水名、地名。如《哀郢》中的“遵江夏以流亡”的“江、夏”皆是水名。如《左传 宣公十一年》:“楚子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刘文淇疏证:“夏州在汉阳府汉阳县北。”秦代设置过“阳夏”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隋开皇七年改名为太康。秦末农民起义吴广就是阳夏县人。

“夏”在古文中也还常用于通假。比如通“暇”,闲暇,空闲之意,《汉成阳灵台碑》曰:“匪皇启居,日稷不夏。”比如通“假”,宽容、宽假之义,《诗·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俞樾平议:“夏之言假也。《释名·释天》曰:'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关于“夏”的不知不觉说到这么多,现在留个问题吧:历史上还有哪些割据政权曾以“夏”作为朝代的名字呢?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0)

相关推荐

  • “金铸墨冶”金文大篆“学院派”教学集训·授课纪实一一一现场课堂录音整理

    因为新冠疫情,我们一年多时间没有碰面了.这一年间,看来大家没有浪费,这次集训,和以前的状态不一样.以前,有的同学一离开这个团队的学习环境,马上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这次,我看了大家的作业,基本符合我 ...

  • 赤峰发现的这些古文字,你能读懂几个?

    #草原文旅消费季#2017年,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在赤峰高家台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令考古工作者的惊喜的是,在这个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址发现了古文字资料,这些古文字为陶文与刻文卜骨各2件.那么这些陶文记 ...

  • 节气|立夏: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立夏 柏拉图丨理想国 节气文人画<立夏>  朱樵 辛丑年三月廿四, 2021年5月5日,14时47分,立夏.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 "立 ...

  • 今天立夏丨夏不养心,冬至重病!

    立夏后,灸友们有2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给孩子吃蛋艾灸长高高,自己艾灸养心护健康. 小时候,一到立夏,妈妈就会给我煮一锅鸡蛋,并对我说: '吃了这个鸡蛋,就可以长高高哦.' 以前不太理解,后来学了中医, ...

  • 说说立夏的“夏”

    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夏"的金文字形很像一个人拿着锄头在锄地.<说文解字>中对"夏"字的解释是:"中国人也."这里的中国是指 ...

  • 立夏时节——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今天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 ...

  • 立夏知夏 | 五一假期里,你听到夏天的声音了吗

    假期的尾巴悄悄滑走, 熙攘的人群逐渐散去. 不妨寻觅一方阴凉, 慢慢闭上眼睛, 静静听-- 一朵花开的声音. 别急,别急,沉下心. 听到了吗? 是夏天, 那是夏天的声息. 出游季的街市摩肩接踵, 而你 ...

  • 图说丨立夏:夏木庄园,花之序章

    <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忙春夺夏 | 立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qu ...

  • 敬一丹 | 立夏: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 朗诵:敬一丹 立夏时节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就立夏了.作为西王母的使者,青鸟立春时飞来,衔来绿色的种子:立夏时飞去,给西王 ...

  • 【健康养生】夏季烦躁跟“心”有关,立夏常做三事、喝三茶,助你安然度夏!

    内容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 进入五月,迎来了夏季的第1个节气--立夏. 立夏之际,天干物燥,风多雨少,人体的水分比较容易通过呼吸.出汗等流失,尤其是进入夏季人们容易烦躁不安,产生焦虑的情绪. 那么,在 ...

  • 立夏:愿你生如夏花,永远热烈绚烂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斗转星移,一个不经意,夏天竟已伴着温热的南风,悄然而至. 不同于百花馥郁的春和百果飘香的秋,处于春华秋实交际的夏天,是个万物迸发.肆意生长的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