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还是专断?—“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一十三

听话还是专断?

宣帝六年,汉宣帝除去霍家一族,重掌社稷大权。而就在这一年,西域国家莎车(近今天我国新疆莎车县)叛乱,诛杀汉使节。前将军韩增举荐郎官冯奉世为卫侯使,持汉节送大宛国诸臣回国。

奉世少学春秋,并读兵书,精通六韬三略。当时冯奉世还在路上,听说莎车国叛乱,就与副使严昌商议,莎车国叛乱,势必影响西域各国,应发兵征讨。

严昌本想上书朝廷,等批文下来再定夺,但冯奉世认为兵贵神速,就假传王命,在西域各国征调了一万五千人,很快就平定了莎车国。

宣帝得到捷报,丞相魏相等人都说,“春秋遗义,大夫出疆,有利国家,不妨专断。冯奉世功绩卓著,适宜封侯。

但少府萧望之劝谏说,“冯奉世是矫诏发兵,虽然侥幸成功。但如果后世都依照冯奉世的做法,向邻国寻事,国家恐怕从此要多事了。

宣帝正当加强中央集权的时期,因此听从了萧望之的说法,不给冯奉世封侯,而只封为光禄大夫。

你赞成哪种观点,冯奉世应该封侯吗?个人赞成正方观点,冯奉世应该封侯。理由有三点:

第一、顾全大局。我们知道中国各朝代最大的外敌来自于北方,而非南方。秦汉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北宋的契丹、南宋的蒙古,都是对汉民族统治有极大威胁的。

自汉武帝后,西汉王朝对西域各国的控制力度已远不如从前。而匈奴与汉王朝对西域各国本来就是博弈关系。如果西域各国亲近汉朝,就能形成对匈奴的东西夹击之势,无论对匈奴的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都是极为有利的。

当时的西汉王朝历经汉昭帝、霍光、汉宣帝近二十年的主政,休战养民,国库渐盈,民生丰足。汉宣帝除去霍氏一家,朝政大权也逐渐掌握。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大局就是抵御外敌。所以无论是组织的资源和激励措施都是要倾斜于这个大局。

第二、激励作用。冯奉世的封侯是一个风向标,会激励更多的组织员工服务于组织战略,抵御外敌,巩固边防,从而保障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这对后面的皇帝尤其如此,因为汉武帝是整个汉王朝的鼎盛期,汉宣帝也算明主,而包括汉元帝(汉宣帝的儿子)在内之后的皇帝都很平庸,无力抵御外敌,能理好内政就很不错。

第三、影响作用。汉高祖立过祖训,无功不得封侯。汉宣帝因为许史王三家都是自己在民间时期的直接亲属,无功而得封侯。

天下士子本来就不满意,这次冯奉世有功仍得不到封侯,会导致组织员工的不思进取和消极怠功,不利于组织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从组织发展角度来看,冯奉世封侯的利远远大于弊,因此应该封侯。

请思考:你喜欢哪一类的员工?听话类型的,还是专断类型的?为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