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无从下手的教育研究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很羡慕那些做研究的教师,自己也愿意试着做一些研究。可是,每当真的静下心来打算研究一些问题时,却又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更不知道研究的具体方法。最后,他问我能不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一线教师可以做的研究?我在对自己的长期研究行为进行简单回顾后,总结了以下3个方面或者类型的研究。

对成熟的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在与教师座谈时,每当提及教学论文写作的话题,总有教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认为写论文是专家名师的事情。这时,我一般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做了这么多年教师,你有没有在某一个教学细节上做得比较满意?毫无悬念,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列举出自己最拿手的一些做法,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些做法带来的“巨大成果”。是的,每个人在长期的教育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做法通过研究的方式进行提炼升华,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成果。

具体来说,这个梳理提炼的过程大概要经过以下3个步骤:一是我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把个人比较松散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成简洁、有条理、具可操作性的“模板”,以便让他人能够通过阅读文字就知道怎样去实践;二是我的做法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可以这么说,任何成功的经验做法一定能够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从疲于实践到寻找理论支持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可以说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转型;三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的教育实践可以获得怎样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寻找理论依据并不仅是为了证明个人实践的正确性,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理论提升教育实践,让教育实践在理论指导下走向更加系统、科学和高效。

对失败的教训进行归因修正。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看起来已经有些“过时”的名言,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依然具有效力。人总是难免失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误甚至错误——是“背着牛头不认账”“无理辩三分”式的拒不反思?还是心平气和地承认不足,积极对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两种对待失败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个教师可以在教育道路上走多远。

从失败走向成功,大概要经过以下3个关键环节:一是对问题的陈述和概括,就是把导致自己失败的问题找出来,进行背景描述和关键环节记录,从而把一个失败的案例完整呈现出来;二是对问题进行归因,找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与问题后果之间的联系、解释和因果,从而真正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为问题的彻底解决确定方向和依据;三是形成较为合理的修正方案或策略。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之后就要通过一定的科研方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入积极的自我改进状态。可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科研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方案也就是由失败获得的教育研究成果。由此来看,从“失败”到“成功”,中间最需要的就是教育研究。

对存在的困惑进行解释突破。教师在实践中总免不了遇到搞不清楚的问题。这些困惑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梯子,处理得不好则有可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比如说,当一个教师遇到了一个比较纠结却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时,如果他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搞清楚,那么他收获的不仅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还有他进一步积极进取的激情和信心。相反,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就会因焦虑不安而失去内心的平衡,然后遇到下一个问题。如此循环,他积压的困惑越来越多,就有可能慢慢走向倦怠和颓废。所以,及时化解教育生活中的困惑是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

一个疑难问题或教育困惑的解决,需要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困惑的复述或表达,这既是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也是重新确认问题的过程。对一个教师来说,能够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困惑,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良好开端。其次就是能够充分解释困惑。任何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困惑,就是因为当事者不能用自己的已有实践来解释当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换一个路径来探寻原因。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能凭借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解释问题,还要能够借助教育原理和科学数据等来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比较理性、科学的解释。最后就是要找到解决困惑的路径,这就需要借助科研的力量,通过多种科研方法和路径开展综合研究,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教育研究本就不需要故作深沉的“高大上”,一线教师做研究更需要“接地气”。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训和困惑,开展有效的微研究、小研究、真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因喜欢而全身心投入,因豁然开朗而获得能力和动力,这才是教师走上研究之路的最佳形态,也是必由之路。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24日第8版

(0)

相关推荐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一定需要理论依据吗?

    一.问题呈现 1.对教科研相关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缺乏比较规范的科研训练,不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规范,没有掌握教科研所需要的相关技能. 2.课题研究缺乏专家指导和理论基础,不能把教育理论与教育现象有机结 ...

  • 研究:教师专业提升与心灵自救(上)

    愿你,以教师的职业敏感,研究的思维张力,教育的生命情怀,体验.思考.言说.书写且喜且忧的教育现场,安稳且累且苦且失衡的心灵. --献给走进研究的教师 漫长教育生涯,不乏艰辛困惑.但一个"研& ...

  • 闲言碎语011

    *一位医生瞪大眼睛,对着婴儿寻思:怎么他们会不得老年痴呆症呢?--这是一些人看语文教学时所使用的"超前眼光" *教育是传承行为,不是取悦于受教育者的行为.面对教育行为中的各种内容, ...

  •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流程(上)

         一.从一线教师的困惑说起 我们先看看部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些困惑: 1.对课题研究各个环节认识了解不够清晰? 2.选题之后,主要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展开?不知道该如何去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

  • 教育科研的二种路径与跃进

    在与一线教师和一些学校的关于教育科研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思维差异,这个差异导致了作为专职科研人员的我与一线学校的科研工作者在教育科研过程中的不同做法.这是一种很值得反思教育现象. 一线的许多 ...

  • 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改倡导"人人都是研究者",教师只有从问题出发,走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创新.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

  • 新书推介: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对话一线教师 助推教学科研(序二)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已不再仅仅是口号,而逐渐变为现实.然而,教学科研并非易事,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面临各种问题,陷入诸多困境.怎么办?一方面需要老师们不断 ...

  • 老胡观点:一线教师应知晓的六大科研理念

    我们先看一组一线教师的科研困惑: 1.一线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条件才能搞科研? 2.如何选择有效课题?不知道什么样的选题是有价值的? 3.什么是课题,如何从自己所任教的科目中选择合适的课题? ...

  • 校长“五子登科”管理法摭谈|苏州教育研究

    [题记] 杨绛先生有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放到今天,情况更复杂一点,你看看身边,尤其职场里的人:读书不多,人又很自信.想太多不是病,太过自信就很影响格局.其实,阅读越多,越渺小.- ...

  • 教育研究中存在四种人

    当下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践,背离教育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既有国内大的背景因素,也有学者们的浮躁心态.我们为什么出不了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育家?为什么现在没有陶行知.晏阳初那样的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 ...

  • 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及其方法论阐释

    作者简介 满忠坤/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范式作为学术共同体所遵从的信念体系和实践规范,表现为特定的学科立场和方法论特征.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对教育实践的不同理解,决定了教育研究范式选 ...

  • 电子刊精选 |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专栏

    阅读提示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专栏"是<新青年数学教师参考>(电子刊)的栏目之一,会随着电子刊持续更新.发布(每月底). 为满足读者多样需求,现单独发布"数学教 ...

  •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研究

    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他很羡慕那些会搞研究的教师,自己也愿意试着去做一些研究.可是,每当真的静下心来打算去研究一些问题时,却又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更不知道研究的具体方法.最后 ...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是教育部主管.语文出版社主办的 ...

  • 让人文情怀成为教育研究的“灵魂”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教育是一项传递仁心.弘扬人道的事业,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我最大的好奇是,与其他研究者相比,为什么作者有如此细腻的一颗心?这本书让我不断地问自己,在繁杂的教 ...

  •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研究

    眼下"科研兴校"或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由中小学教师承担或参与的各级教育科研规划项目数以万计,有的学校研究课题多达数十个,"人人有课题"在不少学校并非是一句空话. ...

  • 新青年云论坛16 | 马文杰:数学教育研究漫谈——基于参考文献的视角

    阅读提示 2021年新青年数学教师云论坛(作为第八届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杂志联合举办,特邀多位嘉宾主讲. 202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