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动物园与童话式治愈—评赵虹南作品《假动物》

摄影:赵虹南        文:邢千里         指导: 安光系

人都需要童话,无论是孩子还是长大后的我们。

区别在于,童话对于孩子和成年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就孩子而言,童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世界本身,是他们接触、了解和最终走进现实世界的一个美丽缓冲——虽然这个过程本身最终也必然以某种形式融入到那个逐渐清晰的“现实世界”之中。对于成年人来说,童话往往意味着回忆或者隐喻。回忆也好,隐喻也罢,其实是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面对和承受现实世界的无奈与重压之下自我治愈的有效方式。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长大之后的我们依然需要和制造童话的原因

童话当然是虚拟的。在童话世界里,除了人自己之外,各种各样被拟人化的动物显然是而童话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角色。人把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复杂、暧昧又无法真正实现的精神和情绪需求寄托于童话的人、物和话语逻辑之中,从而构建一个个与现实既独立又有交集的更有温度的虚拟世界。因为真实世界中的动物无论智商多高,多么所谓的通人性,都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我们的沟通对象或合作伙伴。在这个世界中,动物除了有限地保留某些象征性的生活习性与性格特征之外,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人类灵魂主宰和驱动下的躯壳,如同化装舞会中的无数个心思不同的男男女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话中的动物其实早就沦为了一个个“假动物”。

 赵虹南的作品《假动物》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视角切入现实世界的。“假动物”的概念本身有现实和隐喻两个维度的属性。它来自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城市乡村,同时又重建起了一个既不同于自然也不同于人类社会的“第三世界”。这个“第三世界”事实上也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世界,它保留了童话的样貌,却又切实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作品《假动物》注意到了这些人造童话主角儿与这个世界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以及背后复杂多元的意义指向。在《假动物》里,我们可以看到儿童世界中的动物玩具,也可以看到城市园林中的动物雕塑,或者家居生活中的动物摆件。既有写实风格的,也有卡通类型的,既有艺术性创作,更有流水线式的工艺现成品。通过摄影师的眼睛,我们忽然发现,原来我们从来没有走出过“童话”世界,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虚拟的“动物园”里。

“假动物”无处不在。它们在孩子们的眼里或许是老师、家长口中或者动画片里童话故事的延续和“变现”,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可爱伙伴。在成人世界中,这些“假动物”的作用和意义却是耐人寻味的。童话一词俨然已经退化成一个关于童年的视觉符号和文化标签,人在成长过程中陆续将欲望、利益、冲突、压力、无奈、踯躅等等现实元素不断融入,儿时曾经美丽的童话世界就这样一步步地被逼后退,直至凝固成一个模糊的想象。“假动物”起于温暖和善意,却常常不可遏制地走向了粗糙、浮夸、庸俗和沉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由“假动物”组成的现实图景就是波普艺术当代化、中国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它们在赵虹南的镜头下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柜台里摆放妥当的货品,又或者博物馆展厅或动物学家工作室里的标本。这种看似简单的呈现方式本身也是有隐喻意味的。当我们以商业、艺术或者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身边这些一直以来熟视无睹的“假动物”时,这些真实动物在人类世界的投射物,这些被凝固和异化了的童话符号便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与世界、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及处境。这些“假动物”脱离了原有的使用语境,如今似乎有了一种与我们对话的特殊使命。当我们凝视着这些可爱、粗糙、雷同又有些夸张的“假动物”时,一种莫名的荒诞感和无力感便油然而生。我们创造了童话用以开启人生,又试图让“假动物”制造一种童话从未褪去的假象来抚慰长大后的自己,但却发现更多时候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赵虹南的作品提醒我们,在这个由“假动物”组成的虚拟动物园中,与其说我们是一个当代童话的制造者、叙述者,毋宁说我们就是童话本身。我们制造这些“假动物”,也重构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看着这些“假动物”,如同看着我们自己。

附一

《假动物》

部分作品

(本系列作品百余张)

附二

《假动物》

摄影师简介

赵虹南

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

曾获全国性参赛奖项

附三

《假动物》

摄影师自述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演进的长河中,也伴随着动物生长的印迹。人类往往把感情和希望注于某些动物,自古以来,古人在画卷、墙壁上留下了动物的画跡、刻跡,流传于世。如12动物生肖象征了人类与动物生存的密切关系。

当今人们可以去动物园观看各类活生生的动物,也可以从博物馆、陵园看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和石雕动物,更可从书籍影像上获取动物的知识和形象。与此同时,艺术家、工匠们、乃至普普通通的人们,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塑造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于是动物作品走进我们生活,供观赏、崇拜、祭祀、玩耍。我追求的则是将动物作品拍成摄影作品。

首先将日常所接触的动物作品分了三类:公共空间的雕塑动物作品类、游乐场所的动物作品类、工艺作品和玩具类。这里有艺术家的作品,也有专业工匠的作品,还有艺术民俗制作的结晶。动物的分类为:水生类、飞禽、家禽畜、野生猛兽等。动物制作的材质有水泥、岩石、铜、塑雕、水晶、瓷、布绒纤维、木材等。

为了拍摄几百张不同类型的动物作品,寻找动物作品必然成为拍摄的难点。特别在疫情期间,游乐类动物作品受到较大影响。不同动物个体在前期都需花许多心思,尤其是后期的毛绒和刺绣类。在考虑动物作品合集时,如何在一张图片中显现不同的动物,尝试从横排、九宫格、四田式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采用了四田式。与此同时,合集后期用了大量精力去调整,直至修改或重拍个体原图。在四个动物合处时还需全面考量其个体动物的属性、类别、材质、色彩、色调、光线、大小、姿势等等,尽量使其画面上具有相近性、和谐性。

在拍摄过程中,随着对动物作品仔细观察,对动物作品的创造者、制作者们的精心制作和创作灵感深感钦佩。

-----赵虹南

附四

《假动物》

文字作者

邢千里

艺术史博士
专栏评论家
著有《中国摄影简史》《照片的罗生门》等。

为中艺文旅(原中艺影像)旗下子品牌,专注于摄影艺术文化等相关的推广。

老安摄影+品牌内包含多层级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联的延伸产品,安光系先生出任品牌首席内容研发官CCO。致力于打通国内外之间的摄影艺术壁垒,让国内摄影人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讯及优质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