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1375年5月16日明太祖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在文学上以诗文见长,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题太公钓渭图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王若水点评:

元朝末年,诗人以诗文明志,此诗就是在鉴赏《太公钓渭图》时,触画生情而作。诗中通过述说姜太公在璜溪独钓以及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抒发了自己怀命世之才,盼望得遇明主,报效家国的心情。

姜太公,即姜尚,字子牙,在殷商末年怀才不遇,年过六十时,已是满头白发,却仍在寻找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他在璜溪垂钓,遇到明君周文王,辅佐周室修德振武,文王逝后辅佐周武王剿灭残暴的商纣王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首联两句“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酷似电影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同时展现两幅画面,一副是荒淫的宫廷生活,一副是即将埋葬这王朝的英雄的生活,并且由古代穿越而至当今。殷商末年商纣无道,性情残忍,好酒淫乐,沉迷妲己的美色,夜夜欢娱,荒理朝政。首句的“璇室”即指宫廷奢侈宴乐之所,商纣王“经典”的淫乐欢娱即是“酒池肉林”:他在摘星楼前设宴,令男女裸体追逐戏谑,同时在鹿台下挖两个坑穴,一个引酒为池,一个悬肉为林,令各嫔妃裸戏于酒池肉林,互相扑打。“璇室群酣夜”借写商纣昏淫暗指元末元顺帝惟淫是乐,据《元史·列传·第九十二》载:元顺帝“选采女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诸弟,与其所谓倚纳者,皆在帝前相与亵狎,甚至男女裸处,号所处室曰'皆即兀该’,华言事事无碍也。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无所禁止”。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元朝统治阶级的不满。荒淫的王朝必然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抗,就会需要能建国立业的人才,需要能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明主。当年的姜太公有雄才大略,他在璜溪独钓,就是为了等待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璜溪”即磻溪,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他在磻溪钓得玉璜,故名璜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璜溪独钓时”也是借姜太公独钓遇到明主周文王,暗指自己也拥有“命世之才”,希望遇到像周文王一样的明君,辅佐他开天辟地。

三四两句“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写姜子牙的垂钓生活,他淡看富贵如同浮云一般,虽然须眉已白仍然心志恬淡似流水平静。诗人依然是借写太公而写自己,向世人表白:自己过“草野自屏”生活的心态就是姜太公在璜溪垂钓的那种淡如水的心境。姜太公的情怀和诗人自己的情怀一样,既怀“济世”之才,又兼有淡如水的君子情操,这种人必将建立旷世功业。

五六两句写出姜太公终于得遇周文王,实现理想抱负。“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君臣际遇典故——“姜太公遇周文王”。《六韬·文师》中记载:周文王将要前往渭水打猎,临行前卜了一卦,卜辞说:“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来在渭水边,果然看见太公在垂钓,于是前往与太公搭话,太公以博学的言辞使文王大悦。于是邀请太公坐同一辆车回西岐,并拜太公为老师。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正是诗人日思夜想的。

尾联两句“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中“轩裳”指车服,引申为官位爵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姜太公建功立业是天命所注定,那就不由得让数千年后的诗人也想着自己完成功业也会是天命所归。

全诗借太公钓渭的图画,叙说周文王与姜子牙君臣相知,改朝换代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荒淫的元朝的愤慨和胸怀报复,渴望明主,建功立业的志向。诗人借题画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托物寄兴,巧妙地将主观心志寄寓于客观的描述之中,为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后来诗人终得一代雄主朱元璋礼聘,他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了大明王朝。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轰隆。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只留下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这首诗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大地显得那么的恬静。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

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正如今人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感叹。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

(0)

相关推荐

  • 姜太公有多少名字

    姜太公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说":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指的就是姜太公这段隐钓生活. <吕氏春秋>云:太公钓于滋泉遇文王.滋泉即宝鸡磻溪. &qu ...

  • 商灭亡的三个原因,周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来历?姜太公的太公指谁

    商灭亡的三个原因,周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来历?姜太公的太公指谁

  • 任人唯贤

    任人唯贤 读<韩诗外传>第四卷·十五 (峻岫) (原文) 人主欲得善射及远中微,则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内不阿子弟,外不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谓之大道也哉!虽圣人弗能易也.今欲治国驭民 ...

  • 刘基《松风阁记》

    松风阁记  (明)刘基 ①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②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①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 ...

  • 行书 松风阁记 (刘基)

    松风阁记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 ...

  • 《莫之小草书》松风阁记

    松风阁记(刘基)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 ...

  • 傅山行书《丹枫阁记》

    傅山行书<丹枫阁记> 傅山<丹枫阁记>(绫本 山西博物馆藏 荣宝斋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傅山>) 傅山<丹枫阁记>,此帖共有两种,真迹本每页七行,藏山西博 ...

  • 台北故宫“松风阁” 请给个解释

     中国有十大行书,"松风阁"排名第九.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 ...

  • 黄山谷书法精品《松风阁》高清放大本——《砥柱铭》拍3.9亿,《松风阁》可抵N个《砥柱铭》

    黄山谷<松风阁>书法全图 黄庭坚<松风阁>诗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 ...

  • 傅山 精品行书《丹枫阁记》《丹枫阁记》写...

    傅山 精品行书<丹枫阁记> <丹枫阁记>写得苍劲有力而又秀逸多姿,看得出魏晋书家及唐代颜柳的笔法气韵,是继承传统的佳作.他的草书用藏锋圆笔,寓刚于柔,婀娜刚健.<霋岳楼笔 ...

  • 晨之风随笔《夜遇六艺阁记》

    夜遇六艺阁记 晨之风 六艺阁是淮阳新近增添的景点,这一点尤其是多次来淮阳的人都会得出的结论. 淮阳古有"七台八景",每一个"台"都是一剪绝妙的风景画,并漫漶出无 ...

  • 刘泽达(湖南):《天心阁记》

           凡本刊发表的文章阅读量满1000,评论10条即有15元稿费,阅读量满2000,评论20条即有30元稿费.领取方式:直接截图发总编即可领取!以上以初发时间6天内为准. 天心阁记 刘泽达(湖 ...

  • 张雨《台仙阁记行书卷》用笔清劲、结体紧密、姿态洒脱,极有风韵

    张雨<台仙阁记行书卷>上海博物馆藏 张雨(1283-1350),又名天雨,道名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道士,擅长诗文.书法. <台仙阁记>是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