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庭实验室:小实验——小孔成像

小实验——小孔成像

日期:2017.10.19 星期四

实验人:王春力

实验材料:易拉罐、塑料袋、橡皮筋、蜡烛、打火机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易拉罐的一头剪掉,另一头开一个小孔(孔径1-3毫米)。

2.用半透明的塑料袋将剪开的那一头蒙好,用皮筋扎牢。

3.将蜡烛点燃,将罐子的小孔对准蜡烛,就可以看到蜡烛的倒像。

4. 根据物体与小孔距离的远近和物体大小的不同,薄膜上的成像大小是不同的

(1)远:

(2)近:

实验现象:小孔成像中的像:①上下左右都颠倒;②像与物相似;③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小孔的远近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注意事项:

1.孔的大小,物与小孔的距离配合要适当,以保证所成实像既清晰又有一定的亮度。一般来说,孔径越小,像越清晰,像的亮度越差;孔径越大,物与小孔屏的距离应越大。亦是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越广,所以孔径不宜过大。

2.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科学道理: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反之,越大且暗。

3.孔距蜡烛越近,所成像越大且暗;反之,越小且亮。

4.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大小、清晰程度与上面的结论有关。(亮和暗可以分别说是清晰和模糊)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指导教师简介:潘书朋,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学物理教师。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当代教育家》、《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多次为市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经验交流,多次在各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公益讲座。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入选《星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5”,荣获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评选的“首届中国最美科学教师专家提名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