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巧用不等式 妙解光学题
历年中考试题中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是一个热点问题,除了考查实验探究以外,还侧重于考查此规律的应用,主要在于要熟练掌握这一规律并且会运用不等式加以解析。
为此自己以前曾经撰写过相关的论文,并且发表在《中学生报》上,下面将此论文重新整理一下,并且再补充相关的习题,作为教学的素材之用。
一、典例解析:
题目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离凸透镜20cm时,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离凸透镜10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物体离透镜20cm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此时u=20cm,于是:f<20cm<2f,则:10cm <f<20cm
若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cm时,则物体此时放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应该选A。
题目2:已知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银幕上成放大的像,幻灯机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10cm B. 20cm C. 30cm D.40cm
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此时u=30cm,于是f<30cm <2f,则:15cm <f<30cm,故答案应该选B。
二、习题强化: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C )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透镜可作放大镜
C.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光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厘米,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 C )
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成虚像
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D )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D )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C )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