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28:望都之战北宋战败,主帅却不服气,马上向皇帝告状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128篇。
宋真宗赵恒最怕的就是两面用兵。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他越怕两面用兵,就越是战争不断。西北李继迁跟他死磕之时,大宋就与契丹发生了望都之战。
前线主帅
想想赵恒这个皇帝也做得挺难,每年秋高马肥的季节都要预防契丹。可国防线太长,分兵把守吧,力量比较分散,后勤供给困难;重兵集于一处吧,又给敌人可趁之机。
但1002这一年很奇怪,契丹并没有大举入侵。赵恒得以部署妥当。
先是换了前方统帅。年老的王显数次请求退休,赵恒无奈,只好随了他意愿解除他的兵权,调任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算是照顾这旧臣,让他安心养老去了。
对于大宋来说,这本是个新陈代谢的好机会,赵恒可以找骁勇战将来替换王显。李继隆也多次上表要求复出。但赵恒没有答应李继隆,而是将他调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判许州。
没有投名状,赵恒还是不敢信任李继隆。
顶替王显的是谁呢?是王显的老朋友、老搭档、刚丢掉灵州的王超。
赵恒任命王超为定州路驻泊行营都部署,殿前都虞候王继忠为副;宣徽南院使周莹任高阳关都部署兼三路都排阵使,桑赞任镇州都部署。
看似三路大军,实际主帅还是王超。因为赵恒除了把定州大军交给他外,还专门把前方边境城寨守军交给王超统一指挥。
素无战绩、全凭旧关系的王超,能胜任吗?历史很快给出了答案。
望都之战
1003年四月,休整一年多的契丹大军,在耶律奴瓜、萧挞凛(萧太后的族兄弟,曾随耶律斜轸擒拿杨业)的率领下,越过边境,杀向宋军要塞望都(今保定市望都县,满城南部)。
王超得知后,先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自己和王继忠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桑赞、周莹率部前来会战。
这时出了意外。周莹说,你王超虽然统帅北面三路兵,要我们听你节度,但我高阳关的兵马,没有皇帝旨意绝不发兵!
周莹也是赵光义府邸旧人,大家一直共事,并不怎么服气王超。况且王超刚丢掉了灵州,自己也兼三路都排阵使,还听他号令?
怎么办?只有王超自己上。就这样,王超、桑赞率领部队来到了望都县。
两军前锋昨日已经小战一场,今天主力一到,大战正式开始,从日落西山打到晚上二更,才各自休战。这是场势均力敌的恶战!
第二天天刚亮,双方各自拿起武器,继续恶战。这时,契丹发现了个机会。
当时王继忠阵势偏东,到达了康村位置,稍稍偏离了主力。
契丹当然不会放过机会,他们集中力量猛攻王继忠,并派出骑兵截断了宋军粮队。
王继忠急了,部队已经是饥渴难耐,可不能断了粮草。他连忙率轻骑前往察看。
然而他身穿官服,非常显眼,契丹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鱼。于是王继忠被围数十重,与部队彻底分离了。
王继忠连忙指挥突围。由于他与主力之间的道路完全被契丹填充了,他只能选择往相反的方向突围,企图撤回遂城。就这样,王继忠带着少量士兵,边打边退,沿西山而向北,一路而去。
王超、桑赞见辎重粮草被焚毁、王继忠兵败,估计王继忠活不了了,就开始撤退。对临阵撤退,桑赞最是熟悉,当年君子馆之战,就是他带头跑的,现在只不过重复了一下动作而已。
这主力一撤,兵败就在所难免了。
败战责任在谁?
王超再次败了,败得明明白白,但他并不心服口服。他马上派人上奏朝廷,告了周莹一状。
赵恒这才知道王继忠兵败。先不忙追究责任,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应急措施。
一是下诏从河东(山西)调兵一万五千,从土门(即井陉)进入镇、定州援助。
二是下诏周莹率全军屯于望都东南的宁边军,随时应对入侵。
而契丹大军打扫战场后,沿途劫掠了十几天,然后见好就收,打道回府了。
王超马上上奏,契丹出境了!
周莹按照诏令到宁边军后发现契丹已退,马上又自行回高阳关了!
对于这次失利,赵恒很心疼,但是责任在谁?
对王超,赵恒称他尽忠职守,给予了嘉奖。
对周莹,他也没有责怪,一如既往地像对待裴村之战的傅潜、遂城之战的王显、灵州之战的王超,予以免责,既没撤职,更没处分。
只是对周莹马上退兵的举动有所批评,说,身为大将,怎么能不持重呢?就是你在宁边军稍作停留,起码能让契丹有所误判。
周莹得到这不着边际、无关痛痒的批评,心领神会。
不过,赵恒心里还是很痛的,因为王继忠从自己王府府邸时就侍奉左右、亲密无间,现在估计是战死沙场了,怎么都得为他讨回公道。
赵恒派人审讯调查,最终处理结果是:
将镇州副部署李福、指挥使王升予以流放!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追赠王继忠大同节度使兼侍中,将他四个儿子全部录用!对阵亡将士厚加抚恤!
一切为了下一场大战
契丹这次南侵算是结束了,但是从这几年越来越迅猛的攻击来看,双方终究会有一场大战。必须早作打算。
赵恒祭出自己屡试不爽的大招——下诏征询对策。文武大臣中有战功的不多,但动嘴动笔的不少,在军力部署上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这样好,赵恒可以综合出一个方案,然后向大臣们出示阵图。
最终议定:
前锋:魏能率六千骑兵屯于遂城(威虏军),杨延朗率五千骑兵屯于保州,田敏、张凝率五千骑兵屯于北平寨。策略为:契丹如越过保州与主力交战,则前锋部队从敌人背后攻击,让他腹背受敌;契丹如不攻定州,直接南下,则前锋部队攻击其粮草辎重。
主力大阵:镇、定、高阳三路兵共六万全部集于定州,沿唐河结成大阵,由王超、桑赞统领。策略为:契丹来,就坚守勿战,等敌人疲敝再行攻击。
中阵:孙全照领兵八千屯宁边军,李重贵领兵五千屯邢州。策略:扼守东西路,阻止敌人逃跑,如敌人逃跑,则与定州主力、前锋骑兵一起合兵追击。
侧翼:石普统兵万人于莫州。策略为:敌人北逃,则西向顺安军袭击,断其西山之路;如果河水结冰,敌人由东逃跑,则再命五千人,会同石普、孙全照组成犄角攻击。
后阵:其余重兵,全部集结于天雄军(大名府),由石保吉统领。
阵图一出,大家齐声叫好,说这是神机妙算、唯才是用,必能大展神威。
赵恒的意图非常明白,黄河以北皆是战区,前锋实为第一道防线,但是太为脆弱,敌人随时可以攻下甚至绕过,所以才有侧翼及主力大阵、后阵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
除此之外,赵恒还令前方多开营田、河道、沟渠,以遏制契丹骑兵;并加强修葺城防,加强战备,做好一切防御。
这种全国性、大范围的纵深防御一出,标志着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