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氧谷太极微言[19]
谷主:不同的心境,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
从前,练家子中有一句话:'打的好,死的早;拳混子,活到老'!品一下到底哪个功夫高?老前辈早就教导我们: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这个东西一旦有功利心,就错了!
张传卯:泉清水静:需要心静。传统文化是直指人心,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切身的感受。奇巧怪技,执念分别,距离明德越来越远。
蔡岳:练拳有练拳之乐,聊拳有聊拳之乐,观他人乐,自己也乐。乐不止于大功夫,乐又是大功夫,那体察微不足道的众乐,再看自己,原来打拳也是让身体中的小伙伴们互相乐和。
练拳有练拳之争,聊拳有聊拳之争,观他人争,自己也争,拳也争。
谷主:有拳友拿推手、不推手当作真假太极的标准,此认知显然有问题。推手并不能代表太极拳的全部,它只是太极拳中的一个训练环节,是师徒之间喂劲试劲的一种修习方式,并且不合拳理的推手,也不是太极。我虽然推不好,也推,虽然也多次摔到过比我气力大,比我年轻的,也没觉得那就是功夫。各人爱好侧重不同。
推手,是检验和验正练功和走架正偏的一个手段,让自己明白到底太极拳的状态怎样才是正确有用的,然后再反馈到拳架中修正。就如造一只船,下水试一试能否载东西过河,如不行,再拉上岸改造。单纯的把推手放到一个终极目标的位置无意义。你推的过很多人,能上擂台吗?能真的实战吗?如果能,中国早就是博击强国啦。
以前的太极拳肯定能实战,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其从推手环节之后到实战技击这中间的若干训练手段,逐步退化失传了。今人拾起来'推手'这个半截子棒槌约架上擂台,应是无知的,也是被世人看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推手的养生效用,在今天则越来越突显了。
其实,推手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会推独轮车就会推手。如果骑马骑的好,稍加熟悉所谓推手规则,就会推的很好了。不是玩笑,都是感知和控制的事。
蔡岳:名可名非常名,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连老子的智慧都觉得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容易引起误解。学太极拳的都可以算老子的后学生,都受了道家智慧的福。
莫若以明:好比一缸水,乱投了些垃圾杂物,所以混浊;慢慢来,不要着急,假以时日,水自然会澄清。
谷主:慢就是在细节上感知。也称零数之变。因为渐变是所有事物的普遍规律。
莫若以明: 和吃东西同理,细嚼慢咽,才能品出滋味。你品,你细品!
游戏,说白了就是玩儿。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设计好,其实就是让孩子们玩儿好。好的游戏设计,检验标准首先是孩子们是否喜欢,再就是能否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有助于体能提升或者心智的成长。游戏设计,应该融趣味性、娱乐性、益智性、艺术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乐中求知,让游戏本身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参与性、求知欲和创造力。据说游戏有所谓自发性游戏和自主性游戏,我没有时间系统学习和研究,只是觉得,所谓自主性游戏,也应该是在自发性游戏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和系统化总结、提升,结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阶段性成长规律,所设计形成的一种游戏。自发性是自主性的基础,自主性是自发性的提升。但是,从本质意义上讲,自发性游戏和自主性游戏,应该没有根本性区别。只是时代变化,文明进步,形式上有了改进,内涵上作了提升。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摸鱼,粘知了,打弹弓,掏鸟窝,打光瓦,遛铁环,拍烟纸,打弹球,打拉子,抽拉牛(陀螺),等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那个时候,几乎没有现成的玩具,都是自己琢磨着、鼓捣着玩儿,觉得也很好,甚至觉得比现在的孩子还要幸福。比如抽拉牛。这是一种什么游戏呢?其实就是用鞭子抽陀螺。陀螺多为木制,把一截短木削尖,然后把尖磨钝,挖出凹槽,置入钢珠(露一半),用熬热的沥清粘好;鞭子也是自制的,鞭杆用白蜡杆,顶上拴绳(最好是牛皮条)。把绳一圈一圈缠在陀螺上,置于平地,迅速抽离,陀螺就开始随惯性旋转;然后按其旋转方向,一鞭一鞭地抽,使之旋转不停。玩熟练以后,可以掌握陀螺的移动方向,甚至可以抽出倾斜度。当年我边走边抽,从老家往北,过亚圣坊,西去,一直抽到南关小学校门口,引得众人侧目,自己也有炫技式游戏带来的小小的满足感。关于抽拉牛,很多年以后,机缘巧合,忽然生出另外一些感受。前段学太极拳的时候,张老师拿抽鞭子来打比方,让大家琢磨发力方式。我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忽然悟到,这和小时候喜欢甩鞭子、抽拉牛,有关。如果连鞭子都没有抽过,无从体会坐腕和鞭梢回打的感觉,所谓的弹抖劲,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记忆,蛰伏于心里,长达四十多年,忽然让人证悟出一些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是多么重要啊。
刚强,皆因经验少,和顺曾受折磨多;天道有常,屈适不伤。皆至理。
太极刘:我已体悟到,脚心手心的共振效应。一线相牵,如电相连。就听你给不给力点了。
诚之:要能牵动对方才行,自己体感不算。不给力点,要想办法要出来。
谷主:摘选一段康伟老师说″刚柔':
拳谱云:“常求柔软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
水中之劲,就是柔中之刚。
即柔软又有力量,即柔即刚,刚柔相济!
这个劲力是水这个极柔软的本体中自然就有的,你如果求柔求到了和水一样的状态程度,那个水中之刚自然就有了。
这种柔中之刚的力量,就是太极劲儿了!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所以,“刚柔相济”说的是太极劲的性质,这种力量性质和我们常人故有的身体力量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太极拳和其他的拳就产生了本质的区别。
所以,练太极拳就要求你不用力,这个力就是你固有的体力,是身体紧张才会有的,而太极拳的力量,是放松达到极柔软的状态下产生的柔中之力量,这就不是你原来的那个体力了,所以叫“劲儿”了,通过正确的训练,把力扔掉,把劲生出来,把力换成劲,这就是练太极要干的事儿!
蔡岳:我初学郝拳的时候,我的师兄告诉我,当肩能够落到腰胯上的时候才算入门。在此基础上,拳谱上的要求会逐步对应上。
由此我才知道除了仪式上的入门外,还有身体上的入门。我爱好多,练的不勤,现在肩虽能落到胯上,还不够深呀。
谷主:此谓肩胯合,松不到一定程度,无此感受和状态。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离极柔软还远着那,坚刚(坚刚的意思可不是硬啊,指强大)还未出来,或者不相信改弦易辙去练力量;或者半路就求坚刚,就如炼钢火侯不到就拿着半生不熟的铁当钢用一样,到底还是块铁。
理可顿悟,功须渐修。太极拳永远在路上。其实从与太极结缘的笫一天起,身心就已开始因太极而慢慢向好了。这是个慢活,所以农业文明时期处于巅峰。慢,实则是快;快,反而是慢。急攻近利,违反天道。
致柔:谷主您这个极柔软而后极坚刚的解释有点牵强。
用意不用力,这个力指的是精神力、心力、意念力、呼吸力,然后才是肢体力。
极柔软是因极坚刚是果,这个因果是一步一步同时同步骤实现的。
意气君来骨肉臣不是先后关系是主从关系,这里没有先后要同步。
蔡岳:气比力柔,意比气柔,心比意柔,有一个老大,他说我把你们都统一起来吧,这个老大叫势。
诚之:没有练出外三合,讲内三合都是虚幻。
形不对,意不出。以形导意方能入门,入门再谈以意导形。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次序颠倒,说得再漂亮也永远门外汉。
蔡岳:每个人都免不了有自己的执着与不足,也不可能完美。而且自己的一部分成绩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另一部分是别人捧场给的。当珍惜每一个与自己讨论的人,可论上下,不可争上下。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既是态度又是方法,首先是态度,怎么守中呢?老子说得很清楚,不多言,管住嘴是基础功课。先有管住嘴的心,才会考虑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久之,就不会执着于自我的角度,放下多少自我,就能守住多少中。
诚之:中庸必须有两个条件才是真中庸,第一必须当仁不让千军万马一人独闯,第二必须刀架脖子亿万金钱不动心。没有这两个的中庸,叫和稀泥。
中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极顶,千斤能顶住,一个是极丢,千斤都不要。没有这两个条件的中定,假中定。
知学笃行:地低成海,人地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
谷主:《中庸》中有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我们心中产生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不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观点,这种状态叫做“中”;表达观点及情绪时采用恰当的方式,既不会令他人难受同时又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种境界叫做“和。这句古话体现的是中庸和适中的意思,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不能走极端就是这个意思。在对立双方里面,不走极端,而要找到中庸之道,这就是找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用太极拳理说就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混一,阴阳同出,阴阳相济。
道在阴阳混一、阴阳同出,也有说道在阴阳之间,一个意思。据陈惠良文章:石明先生在北大的一次讲座中是这样说的: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他认为,打拳就是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同生共灭,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程。
星月禅尘:无处不矛盾,又处处协调;无处不对立,又处处统一。
诚之:太极拳就是把自己练成双节棍。大家琢磨琢磨,任何两个骨头之间都是双节棍。本来两根骨头之间,不练功的人都粘连了,好像成了一根棍,现在非得练成双节棍,中间是个软连接。太极拳只有能够每个关节都节节分家,最后才能节节贯穿。练太极拳是个“拆散”和“分家”的过程,拆的程度、分开的程度,就是功夫高低的标志。
致柔: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要松出激活细胞,激活细胞才能脱胎换骨,激活细胞才能易筋易骨洗髓,才能明心见性。激活的细胞是有知觉感应的,这个知觉感应与大脑互动叫做身意,用意不用力的意就是这个意。您以为正正骨架玩点技巧搞几个莽汉就是太极拳吗?
张传卯:结构力学加一些强力的训练方法。速成班没好处。故弄玄虚。
先练出结构这个是需要的,是基础入门的东西。采用速成的方法,对大多数人不试用。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的人。这个方法,有人也叫由骨入门。由气入门也是很好的方法。
谷主:是啊,现在都急攻近利,特别是培训班,大部分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太极旗号而已。太极的东西是养出来的,是以修'性'为主,哪是那些折腾身子的事啊。说白了,太极拳是形而上的东西。
诚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不行,道何处安放。形不成,意何处安放?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莫若以明:君子不器!
蔡岳:大圣的筋斗就是器,佛祖的手是无形无相的佛性,形下可能承载形上吗?
拳本无法:@诚之 你在道中,道在你中,请问你,哪个是器、哪个是道?
正午时分你的头朝上,午夜时分你的头朝下,你自己知道吗?
蔡岳:“你只有把杯子清空,才能装满水,所以大家要学会放下,经常放空自己……”这样的鸡汤一不留神就能喝到。看到杯子里面没有东西,随即落入空相,空性即在空相里又在实相里。杯子里不论有没有货,都是盛着空性之究竟真理的实相。
参禅之人有很多功课可以做,常常觉察自己的分别心是可以帮助破除各种相,尤其要把功夫放在那些无形的实相上。空性在每一个相之中,甚至连“在之中”的用词都不妥当,因为本无内外之分,缘至,见相就是见空性,无内外、无前后之分。
大多数人只能见到世界是各种各样的相,于是说相是真实,并心甘情愿地驻在物质里。
有些人有缘看到世界上只有空性与装载空性的容器这二样东西,此容器就是所有的实相。
还有人看透了实相只见空性,实相还有吗?实相就是空性,唯有空性,不二智慧,再无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