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谁的眼睛更有穿透力

文\张玉庭

谁的眼睛更有穿透力

名人的眼睛的确更有穿透力,他们的确比我们更善于发现。

如若不信,请先细品老舍先生的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作,兴之所至,加灭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其淋漓之致。”瞧!在老舍笔下,小女儿“涂鸦式”的操练“前无古人,自成一家”,是多么美不胜收,提起此事,先生又是多么的悠然神往。

可是我们呢?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常会扫兴地说,这叫乱画,这叫糟蹋!不是吗?既然孩子是抓起笔在纸上乱涂乱画的,那,这种“涂鸦”就肯定全无章法也全无意义。

其实,如此“嗤之以鼻”的大人们显然忘了,他们小时侯也曾如此这般地“涂鸦”过,他们更不曾发现,以大人的“成熟”嘲笑孩子的“幼稚”,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说,对于幼儿,涂鸦乃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创造”,对此,家长不仅不应说长道短冷嘲热讽,还应当学学名人老舍,笑眼盈盈地看,兴致勃勃地夸,趁机培养他们爱画画爱创造的兴趣,这至少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手、眼、脑并用的准确性与灵活性。

请再听马克思是怎么说的,他曾引用过黑格尔《美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段话就是:“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见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已活动的结果。”(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81年版39页)

说得太妙了!名人们居然认定:小男孩往水里扔石头就是在“创造”“作品”!可是我们呢?我们能认识到小男孩儿那神采飞扬,得意忘形的表情乃是一种创造的欢乐吗?如果没有,那就只能说明我们还不理解孩子。

让我们再看看郑板桥,郑板桥有一次处出,曾看到一群顽皮的孩子在用石头垒城,深有感独且越看越奇,就细细地在一边观察,看了很久很久,他还由此大有所悟,回家后就苦思冥想,发明了著名的书体“乱石铺路体”,这--就是郑板桥首创的独特的书体。再试想,如果板桥先生也如某些家长似的全无慧眼,全无此种发现能力,能有后来那种神彩飞扬的极独特的书法吗?

既然如此,当孩子极认真地“玩耍”时,让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好包含其中的创造性因素吧!

学学名人,千万别糊涂,千万别浅薄。

不要说长道短,不要冷嘲热讽。而应当多理解,多鼓舞,多赞美。

当然了,这才叫明智,这才叫深刻 。

作者简介:张玉庭  淮南师院中文系教授 安徽作家协会会员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出版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