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出师表》提个问题难住老师,不是孩子闹,易中天也这么说

谁能想到,流传了1700多年的《出师表》,传到现在会频频受到质疑。

先是有一群所谓的“公知”,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儿“假”,认为诸葛亮有沽名钓誉之嫌。在他们看来,刘备已死,诸葛亮根本没有必要对刘家人这么尽心尽力。后来,又有一位陕西的教授,称诸葛亮这是愚忠,明知道刘禅成不了气候,还不识时务。甚至这位教授还提出,不应该让孩子们学这样的文章。

对于这些说法,笔者选择用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的一句话来评价:当真是迂腐!

不过关于这篇表文,最近四川某中学有位老师也被学生给难住了。这名中学生就《出师表》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出师表》写得太没情商了,诸葛亮这么写就不怕刘禅会不高兴吗?

这位学生之所以认为诸葛亮没情商,原因有3:

首先,《出师表》中大部分篇幅都在写刘备,讲刘备对大臣们有多好,又是三顾茅庐,又是废寝忘食地忙事业。但是对于刘禅的功绩,却几乎一句都没有提。按咱们现代话来说,这就相当于是指着刘禅的鼻子说:“你看看你爹多能干,你再看看你”。刘禅再没出息,毕竟是君,而这篇《出师表》又是公开发表的,这叫刘禅的脸往哪儿搁。

其次,《出师表》中诸葛亮强调了很多自己的地位。一开篇就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言下之意是:蜀汉将来会如何,就看我这次北上能否成功了。这无异于就告诉刘禅,你这个老大的位置能不能坐得稳,还是要看我。

再次,《出师表》中提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表明自己是以一个托孤重臣的身份在和你刘禅说话。咱们翻看典籍可以发现,极少有臣子自己提到这一身份的。

综合以上3点,这名中学生得到一个结论:《出师表》写得其实并不高明,作者诸葛亮是没什么情商的。可能很多朋友听到这个观点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想太多,完全是在瞎胡闹。但事实上,持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精通三国文化的易中天教授也是这样认为的。

易教授早年在点评《出师表》时,就曾表示:如果要问刘禅读完后有什么感想,那我想一定是很不爽的。易教授也认为诸葛亮说了太多刘备,而忽略了刘禅看文章的感受。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是怎么看的呢?从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点评上来看,大家对诸葛亮是很佩服的。陆游、苏轼、辛弃疾等人,佩服的是诸葛亮的忠肝义胆。而另一部分人,则对诸葛亮的情商深感佩服,比如杜牧、朱元璋、乾隆等人,都提到过诸葛亮在为人处事上的智慧,称他是深谙人情世故。

那么这么一个懂世情的人,为何会在《出师表》里犯所谓的“低情商”之误呢?显然,此文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诸葛亮很清楚,哪怕刘禅真的会不高兴,他也不得不这么写。一方面,他当时迫切要实现自己北上伐魏的计划,但蜀汉有很多人已经无心再打了,所以他不得不把文章写得犀利一些;另一方面,有了这个表文在,不管他自己将来是死是活,刘禅都不敢太胡来。

诸葛亮是刘备死后,为数不多真正关心蜀汉命运的人。他对蜀汉的忠,恰恰就体现在明知会让刘禅对自己不爽,还是要这么写,这就是所谓的名士之风、坦荡之气。因此就说诸葛亮情商低,笔者认为是说不过去的。而那些天天叫着《出师表》应该移出中学课本的人,未必真的看懂了这一点。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