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2019:光环褪去、结构性崩坏与有心杀敌的人们

2020近在眼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总结时间。
2019,你生意更好了,还是更坏了?
2019,你的钱包变得厚实了,还是亏损更多了?
2019,过的还充实吗,有遗憾吗?年初许过的愿望实现了吗?
在我看来,2019,主色调是阴郁的。
早在年初,健身行业的空气中已经弥漫出一些焦虑的味道。一线城市开始批量出现场馆倒闭转让的情况。而还没波及到的地区,很多人则苦恼于雾里看花的迷茫。
很多人说突然看不懂行业走势了,前进的道路上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为此,我写了一篇《19年健身行业预测:巨头伺机而动,回归运营本质》的文章。
在文章中,我认为2019健身行业将是价值回归年,用户的注意力将会往更稳定的服务水平和更可靠的连锁品牌倾斜
何为更稳定,即有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真正与之匹配的考核标准,绝非嘴上动员只打鸡血,却没有结合到薪资绩效。
何为更可靠,即相对稳健的扩张步伐,将品牌形象与用户体验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企业。
文章也顺带提醒健身用户和盲目追求创新模式的创业者们,俱乐部不都是洪水猛兽,工作室也不都是白莲花。决定用户去留的绝对不是装修、模式、背景深厚的创业团队,也不是课程内容。
更不可能是按次付费。

比如年初匆忙跑路的GUCYCLE,就是典型的例证。
创业团队背景不可谓不光鲜,地段和装修不可谓不豪华,课程和付费模式不可谓不创新。
然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危机近在眼前,或是我们始终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们。
紧随着GUCYCLE的步伐,XONE、Runningcat跑步猫、Keepland、超级猩猩……,在年内纷纷遭遇到场馆的“关转退”。
《精品模式的崩坏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的文章中,我指出不同于大投资,贵器械,名教练和无尽的炒作,精品是一种体验感,任意一名来访者,是否都能在第一时间体验到你精致的运营理念,是否能让精明的消费者感到满意?
如果延伸到所有的创新模式,管理者还需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员工是否理解你的品牌理念的精华,是否能帮助每个员工成长为精英。
无数新模式的“翻车”告诉我们,创业者不能一边号召用户自律,自己却一点儿都不自律。
就像8月份另一篇被广为传播的文章所说,光环褪去后,《中国健身专治各种不服》
我相信即使经历了2019年的大变局,健身行业还是会涌入不少拿着风投的钱进来“折腾”的跨界精英们。
希望大家都能在初期时冷静一些,不冷嘲热讽,也不吹嘘奉承,正视行业规律,做好品牌和产品的定位,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行业负责。
2019年,有些正逐渐成为过去时。
比如曾经视作流行风向标的维密秀被取消,标志着极端性的审美正在改变。
我们也希望健身场馆和会员之间联系的纽带不只是停留在身材,因为外表的改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改变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北京上海等地有关部门密集出台对于预付费管理的风声,或许也将倒逼健身创业者们不再把负债当成收入。
2019,也是反省的一年。
相信每一个行业人内心都有个灵魂拷问:《“健身行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在一个知名网络社区里,用户也曾经发起过这么一个投票。
结果在用户眼中,“捞金老板”和“不专业教练”已然成为众矢之的。
在练吧的文章留言区,很多人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大家都有三点共识:
  1. 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导致很多觊觎高额收益的投机者进入。
  2. 传统管理制度要求教练工作以逼单为中心,缺乏服务。
  3. 健身是一个反人性的小众行业,市场发展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发展那么快。
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纯粹是用户矫情,我只能遗憾的说这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到了年末很多人工资发不出的时候,就会发现用户用脚投票时,绝不会留恋的说一句再见。
2019,现世报来的很快。
当大量真实的用户体验和固化印象日积月累演变成行动时,输掉的不仅是很多人的生意,也是整个行业。
去年浩沙的倒闭犹如拉开了传健身俱乐部噩梦的潘朵拉魔盒,全国各地的关店新闻犹如多米诺骨牌现象一般,接连发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场馆的大面积崩盘,是传统健身老板不聪明吗?并不尽然,从草根创业到今天的成就,谁都不是笨蛋。
我们认为,传统健身模式的困境不在于大环境变坏了,或是人变懒了。
而是挪用预付费做本金的扩张方式,只注重开单销售额的考核标准,缺乏品牌运营和客户体验营销的综合因素作用下,造成用户大量流失。
当流失率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善,场馆增速又大大超过用户增速时,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这是行业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缺陷
同样的问题并不是大型健身俱乐部专属,在《健身工作室三年魔咒》一文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工作室从诞生之初就照搬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或是仅仅对传统模式修修补补。
还有不少老板只是口头上说重视品牌和服务,但一天到晚还在用业绩和私教大单麻痹自己。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环境才是最可怕的。
重读《威尔仕宣布前CEO离职及一揽子改革措施》这篇文章,你就会意识到,大咖们只是看上去不动声色,一旦时机成熟,必然壮士断腕。
因为站的越高,越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但黑色幽默的是,还有人病急乱投医,甘当接盘侠,大概是舍不得那空中楼阁般的高业绩,结果大概率闹得个人财两空。
2019,也是回归本源的一年。
一直以来,教练们都在抱怨苦销售久矣,很多人也认为健身教练不该有太多销售的元素。
但仔细想来,或许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偏差。
从营销理念上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产品和服务不需要销售,用户也从来不会抗拒好的销售模式。事实上,市场营销这一门学科常年就在研究如何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达成更大的销售业绩。
中国健身行业的销售行为会遭受如此多的指摘,和落后的销售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国健身对于营销方式的认知还处于极其原始的水平。
今年9月,我专门制作了一门独特的销售线上课,从销售概念的本源出发,讲述长效高业绩教练的几大培养方向。
这门线上课很适合用来给新教练进行入职培训,因为其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感和热爱的重要性。

没有职业感,就没有分寸感。没有热爱,就没有敬畏心。在一个缺乏监管的环境下,就会催生出各种乱象。
其实这门课程的诞生 ,一部分还要归功于《不爱健身,能成为好教练吗?这篇文章。
入行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个行业并不是每个教练都热爱健身。
一些人在其他行业做的不如意,觉得做教练能赚钱,搞了个证书摇身一变当起毁人不倦的教练。
很多培训机构为了招生而刻意夸张的宣传,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负面作用,片面强调做教练能月薪过万,或是只强调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对于用户体验的感知能力与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因此对于教练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设立职业准入门槛也是行业的当务之急。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2019,都过的如此不堪。

比如长沙的健萌私教馆,就取得连续300%的增长,上海的中田健身,高歌猛进实现500家店的扩张计划。只要是没有扩张过猛的大型俱乐部品牌,如威尔仕、一兆韦德等,也能安然过个好年。
就连前不久被各路媒体口诛笔伐的keep,风传又搞定了一轮融资……
总的来说,虽然2019年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如意,甚至是危机四伏。但若是预感到生存压力,大多是在为之前的放纵和轻视来还债。
生活不易,创业维艰。在各个行业都在叫苦不迭的时候,过分强调危机和焦虑,显得有点矫情。
那么,2019年,你看到了什么?不妨也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