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书法结构初析
赵孟在他的《兰亭十三拔》里写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他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同时也讲到结字不可忽略,后面还有“结字因时相传”,这就提到文字的时代性和风格特征,自古至今,文字结构始终在演变中产生着极大的变化,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魏晋的行草书,隋唐的楷书,随着时代的变化,结构一直也发生着变化,并没有一成不变。
小篆是秦始皇“书同文”的产物,也就是规范化的成果,所以在结体上比较统一。与甲骨文或金文相比,它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但是小篆自秦相李斯《峄山碑》始,其间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众多风格流派的演变,并且各成体系。因此,为便于大家容易理解,统一认识,本专栏还是继续承续上一专栏内容,从吴大澂《说文部首》和邓石如《千字文》挑选范字,针对小篆的结体知识,给大家做一下初步的说明:
一、字形:
(一)基本字形比列:
基本字形呈长方形,大致比例为4:3左右,结构主体趋于正方形,余下为垂角。当然,从各类风格来说,也有3:2或2:1等形态。以下为小篆《千字文》中范字(天、昃、在):
(二)特殊字形比例:
1、封闭结构:
封闭结构(如全包围),因其外轮廓具有外扩的张力,则需适当收缩,以求得视觉上和基本字形保持一致。如:因、图。
2、局部封闭:
有些字上下封闭,也有左右封闭,或者半包围结构,也需要进行适当收缩。如:上、同。
3、固有字形:
有些独体字具有特殊的形制,因此只可考虑其宽度或长度,而不能用基本比例进行强制界定。如:田、予。
4、笔画繁多:
字形结构复杂(如左中右)或笔画繁多,可考虑适当增加空间,有些垂脚过长的字体,亦可以出格。如:微、颇。
二、布白:
书法是一门白纸黑字的艺术。黑色的点画落在纸上,点画之外就会有留下空白,亦就是所谓书法的“布白”。它和点画一样,是书法作品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均间布白:
小篆线条横与横、竖与竖,以及弧画的各种平行线之间,基本都属于均匀相等的空间划分关系,所以显得严谨有序。如:巨、鸟、羽。
(二)八面贯通:
除了平行线之间的等距关系,也需要考虑上下左右的均间呼应,这就犹如城市中的街道,无论东西南北,道路都是交错贯通。如果存在疏密差异过大,也要注意局部的呼应。如:图、曲、夏。
(三)计白当黑:
小篆布白除了均间,其疏密关系也是非常明确,其特有的垂脚给小篆严谨齐整的结体带来了飘逸的灵动,横平竖直的主体空间,像极了规整有序的建筑平面,空处则如延伸出的通道、庭院。如:面、网、平。
很多布局暗含了有规律的定位,它们连接起来,可以看出有序的规律,计白当黑,此时无声胜有声。如“王”、“匡”、“女”。
以上是本章节针对小篆字形比例以及布白安排所作的分析。小篆布白的重要法则是构形规范和审美秩序的严谨。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行气贯通。因此,掌握结构关系是写好小篆的重要环节。
陆维钊《书法述要》:“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
作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并不是几篇文章就能够把小篆结字讲述的淋漓尽致,单独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取势和走向,所以在临摹字帖时,需要观察的是每个字的造型特征,在造型中去体会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并在观察中体悟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作用,从临摹中汲取某些要素,最终运用在创作中,这才是本专栏最寄予的期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