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家上市公司从被质疑财务造假,到股价暴跌,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

(一)
一家上市公司从被质疑财务造假开始,到股价暴跌,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原因何在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因为股价下跌,需要有人砸盘,那么促使股价下跌的真实动力,就来自于之前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而他们为了避免损失,不可能去砸盘。
财务造假揭穿者,手里一般没有股票,纵然有股票,也一样没有砸盘的勇气。相反,庄家手中只要有钱,反而可以额外买入更多的股票,以抬升股价,一方面达到通过股价上涨来反击揭穿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让原有的持仓,有更多的盈利。
最可恨可怜是的,中国的散户们多半只看股价,不研究公司财报,而且胆大,追涨杀跌,最终等到庄家出完货了,才是财务造假引发股价暴跌的时刻,留下散户们在高岗上恸哭。
海豚游泳2017:真的不要指望做空机制能够让股价回归。说实话,在中国如果你放开做空,只会增加一个割韭菜的工具。很多散户会被证券公司骗去做空,然后就以更快的速度血本无归了。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对财务作家的惩罚。用刑罚来威慑作假的人,用集体诉讼机制让被骗的散户得到赔偿。
悟空投资:感谢马总的提示,目前已知的猪茅就是典型的未来即将发生的案例。
(二)
根据几百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造假上市公司的基本特征:

  1. 高负债率,尤其是有息负债高;

  2. 大股东高质押率,并且资金用途不明;

  3. 融资额远远大于分红额;

  4. 显著高于同行的盈利能力,并且没有合理的解释;

  5. 公司生产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或行业中知名度并不高。

以上特征若同时存在多个,就需要特别注意。

西格玛:不知道质押率多高是风险区,多低属于安全区,去年买入赛轮轮胎当时是20%多的质押率,没拿住基本没赚钱。
复利者联盟:即使不造假但超高有息负债干脆就别碰,可以筛除一半以上。
(三)
企业缺钱时能够融到钱,肯定是有好处的,企业至少还能活下去,但要分析这些钱用的合不合理,也就是财务杠杆是否发挥了最大效能。
具体可以用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变动与资产周转率变动做作对比,如果一个公司有息负债占资产比例提升迅速,但是资产周转率却没有提升;同时,公司的毛利率、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并没有明显改善,那基本可断定该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那可能就是公司业务或者项目出现问题,未来其偿债能力可能也会出大问题。
(四)
财务费用主要是利息净支出,有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我们从财务费用总额的多少能够大体判断出企业的资金和现金流状况。
财务费用为负数,一般说明企业资金充足,拿着大量现金理财;而相反财务费用为正数,一般说明企业资金紧张,更有甚者抵押借款,借新还旧,可谓冰火两重天。
财务费用与净利润的比值可以用来分析公司的偿债压力,如果财务费用与净利润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公司的财务费用吃掉了大量利润,一定程度上沦为银行的打工仔,偿债压力大,而且其偿债能力大幅减弱。对于这些企业,投资者要着重关注其近年来的融资成本走势以及融资渠道。
(五)
所谓利息保障倍数是指未扣除借款利息的利润总额能够多大程度覆盖借款利息,计算公式: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即(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表明企业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较大风险。巴菲特的一个选股标准:非金融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一般高于7倍。
从国内债务违约企业案例来看,利息保障倍数可较好地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发行人利息保障倍数在2以上,其一年内违约的概率极小;而利息保障倍数在2以下,其违约的概率显著增加。因此在财务分析时,要关注利息保障倍数低于2的公募债发行人可能发生实质违约的风险,特别是那些极度依赖借新还旧的发行人。
不过,利息保障倍数也存在局限性,其分子、分母都是建立在利润的口径之上,而实际支付利息需要付出真正的现金流,如果利润与经营现金流背离较大,指标再高,也不能说明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利息。
巴菲特非常青睐那些利息支出占息税前利润的比率很低因而利息保障倍数很高的企业,非常喜欢低负债甚至零负债的公司,非常讨厌高负债公司。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资产负债率很低,反映在利润表上就是利息保障倍数很高。
马靖昊: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因净利润说不清楚。实务中,建议改用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税支付的现金+利息支付的现金)÷利息费用。
太阳出来了V:马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利润除了水深(真实性)外,还有就是利润是以销售收入-成本-税费得出,但是销售收入不一定转化为现金,很多情况下转为应收帐款,从现实角度,马老师提出的计算方法保障程度较高,受教了,谢谢。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