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01篇 贤文集韵 观古鉴今
【增广贤文】视频
01
原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02
译文
古代圣贤的名言,谆谆教诲着我们。经过大量地搜集,扩大篇章,使我们的见闻有所增加。把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今天处世行事的指导,因为古今是一个传承关系,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03
注释
①诲:教诲,教导。汝:你。谆谆:恳切而不厌倦地。②集韵:联集一起的押韵的文句。增广:增加我们知识阅历的广度。
04
解读
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处世观念更是有了全新的改变,但是中国古典文化作为世界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奇葩,其对国人几千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确是一以贯之的,从来都不曾中断。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当你在中国这片国土上成长起来以后,你的身上自然会散发着中国的气息。而这种气息是用五千年的厚重堆积起来的,是用五千年的广博成就起来的。
《增广贤文》是一部集思广益的人生智慧全书,是历代文人学者总结前人的处世智慧,以合辙押韵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一部指导人们为人处世的精华之作,书中多是一些言简意赅的名言警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们得以在寓教于乐的状态下学习昔日圣贤留下的至理名言,聆听古人的谆谆教诲。对于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现代人应当以虔敬之心予以珍视,人性亘古未变,人性的指导法则也就有了千年不变的理论基础。这是一部融入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圣贤之书,人们若能从中汲取精华,便能提高自己处世行事的能力。把它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更能使人生旅途中少走一些弯路和险路。
05
故事链接
唐太宗的三面镜子
唐太宗即李世民( 599-649),太宗是他死后的谥号,谥号为“文皇帝”,他是一个在隋末乱世成长起来的文治武功卓著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他自己也被北方诸民族誉为“天可汗”。唐太宗在位时年号贞观,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赞誉和向往。
唐太宗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真正吸纳了中国古代智性文化的精髓,善于借鉴历史,体己知人,广纳谏言。唐太宗曾经对他亲近的臣下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意思是说:“拿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拿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拿别人作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优缺点与对错。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唐太宗的话指导人们:要善于吸纳历史经验,常将人比己,相互比照优缺点,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体察戒除别人的缺点。太宗的话内含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历史的真理,因而成了千古名言。他的三面镜子:铜镜、史镜、人镜,作用巨大:铜镜明,人就可以正身知礼;史镜明,国家就富裕兴盛;人镜明,人心就仁良淳善。
唐太宗把魏徵比作是一面“人镜”,魏徵死后,唐太宗到灵堂放声大哭了很久,并亲笔撰写碑文,认为自己损失了一面镜子。魏徵是一位历史学家兼政治家,他远见卓识,总揽粱、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的编撰,并亲自主编《隋书》,前后达16年之久。唐太宗之所以采纳魏徵提出的二百多条“谏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魏徵所提的“谏议”,言之有据,据之源史,绝不是信口开河。唐吴兢撰《贞观政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徵等45位大臣的问答,也是大臣的劝谏奏疏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对唐太宗君臣以史为鉴治国安邦的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铜镜,史镜、人镜这三面镜子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熔冶打磨出来的,铜镜人人常用,但是史镜、人镜却往往被人忽视,唐太宗作为古代圣君的这一哲言,是对我们很好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