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折叠 编辑本段 治疗方法
发病症状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现状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甚至错误地认为单纯收缩压高点算啥,尤其是老年人收缩压高是自然现象,无甚危害。果真是这样吗?国外有学者对5727人随访观察20年,结果发现,冠心病与收缩压的关系明显高于舒张压,并发脑卒中、左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舒张压更密切。我国北京阜外医院报告117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其中并发脑卒中者占41.9%,心肌梗塞32.5%,心力衰竭28.2%,肾功不全57.3%,其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高血压。还有一些报道显示,老年高血压的几项并发症,最常见于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易发生缺血性中风。可见,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决不可掉以轻心。
最近一项国际性研究也指出,老年单纯性高血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使脑血管病减少36%,心血管疾病减少32%,因此,主张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应及时治疗。
折叠 编辑本段 临床诊断
收缩期血压为21.3kPa(160mmHg)以上,舒张压12.0kPa(90mmHg)以下。如果收缩压在18.7kPa~21.3kPa(140~160mmHg)之间,称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折叠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1]
1、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②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③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2、运动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②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③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
④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居家自我照顾:
卧床休息之重要性:采左侧卧,可减轻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因而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循环、胎盘和肾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
按时就医
①服完药
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
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救120急救中心。
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