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浪费提供法治保障

近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饮浪费,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前,法律草案初立,尚在审议阶段。法律草案公布:对餐饮服务提供者来说,应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对消费者来说,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来说,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甚至被处以罚款。

近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法律草案指出:消费者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甚至被处以罚款。请谈谈你对该法律草案的看法。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长效机制。好风气的形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向法律要规范、向制度要动力,也需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对政策作出整体评价。

把体现中华民族勤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有利于更好弘扬新时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2.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

(1)现状: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从现实生活场景看,宴请点餐时为了面子,只管“多多益善”,无视剩下多少;网络直播时为了博取眼球,“大胃王”不惜假吃、催吐……种种助长浪费之风的行为,理应坚决纠治。

(2)有利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新时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通过法律手段,给肆意浪费行为戴上“金箍”。为涵养节俭品质、塑造朴素美德提供助力。

(3)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道德最终也需要依靠法律的约束,发挥法制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体现社会治理的不断现代化。

(4)引领带动全社会构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我国粮食安全更有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3.完善政策。

(1)完善法律细则。展开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奠定良好的法律群众基础;召集专家,收纳意见,明确各项规定管理办法。

(2)广泛宣传。进入各大餐饮店展开宣传,讲解政策意义、具体实施办法等,形成懂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3)加大监管。定期进入餐饮店开展暗访行动或专项整治工作,一切浪费行为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加大违法成本。

(4)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和形式。广大党员干部理应走在前、作表率,贯彻落实好各项制度规定,为推动全社会节约粮食和资源作出应有贡献。

文/安徽中公事业单位招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