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机器人租赁模式可行性几何?

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传统的产品售卖之外,当前移动机器人企业正在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进而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产品到服务,移动机器人企业的不断探索

当前国内物流移动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4大类:
1、提供设备:指向集成商提供单机设备产品,由机器人厂商提供相关产品,集成商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去做规划设计,机器人厂商按照产品数量向集成商收取费用。
2、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指为企业建立自动化仓库,提供集规划设计、软件开发、设备生产、现场安装、售后为一体的服务,由企业对仓库进行管理,机器人厂商收取行业解决方案费用。
3、提供运营服务:指为企业运营一个智能化仓库,由物流机器人厂商提供设备、人员和运营服务,帮助企业管理仓库和负责发送到该仓库的订单。机器人厂商负责仓库的日常运营并按照仓库的发货数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一模式的诞生主要是源自于物流行业的高风险属性:在不同时期,每家客户的业务需求量都不尽相同,只有相对平衡的供需关系才能避免机器人资源的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
4、提供租赁服务:指针对一些难以承受机器人换人费用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仓储物流机器人租赁服务,仓储物流机器人厂商将按月或按年收取租赁费用,这种提供租赁服务能够减轻有使用意愿企业的资金压力。
目前来说,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仍是行业最主要的业务模式,代运营和设备租赁都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模式,极智嘉正在开展的“机器人即服务 (RaaS)”服务目前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通过设备代运营或者智能仓储服务的方式运营超过30万平米的仓库,并打造了一个数千台机器人的共享网络。而根据ABI Research的研究预测,到2026年,全球将有130万台机器人以RaaS方式被安装与应用,这一市场将产生340亿美元的收入。当前,RaaS的市场规模正在全球迅速扩大,Locus、InVia、RightHand等欧洲机器人公司也已相继开展。国内除极智嘉外,快仓也有自己的自营仓库,此外还有一些仓储机器人企业也都在计划和观望中。
培育市场、拓展业务,新模式规模化推广是否可行?
事实上,企业从设备提供商向仓储服务商转型,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拓展业务。物流自动化目前的渗透率其实并不高,尤其对一些中小型电商或者制造企业来说,物流自动化改造的成本难以承担,而不管是设备代运营还是租赁,能够有效降低应用企业在投资机器人中的财务障碍,并可获得“即时”的投资回报(ROI),这无疑增强了企业的使用意愿。
培育市场的考量。快仓创始人杨威曾经提到,在前期的市场教育期,面对不知道如何应用仓储机器人的客户,选择自己运营几个仓库,提供最实在的运营服务,这样能不断积累场景能力,更深切的体会客户的需求,进而改善和研发自己的新产品,这也是快仓选择自营仓储主要原因。
从以上角度来说,新模式似乎益处多多,但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备代运营,移动机器人厂商需要另外组建专门的仓储运营团队,而智能仓库其实并不仅限于移动机器人,还有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所以这种服务模式对于机器人厂商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一般的厂商是没有能力去实施这种模式的,现在在推行这种模式的也大多是行业头部企业,所以其实自营仓储这种模式对于大部分移动机器人厂商来说是不大适用的。
此外,关于设备租赁的问题,移动机器人其实并不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大部分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定制化的设计,移动机器人企业设备租赁在前期的投入其实并不会少费工夫,而收益则很难保障,这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移动机器人的更多可能
以上提到的都是移动机器人在制造业和仓储物流领域新模式实现的可能,事实上,在商用市场,租赁的模式也正在推行。
例如高仙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目前已全面向新加坡地区展开租赁,擎朗目前盈利主要也是来自于智能机器人的出售和租赁,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产品目前虽然以售卖为主,但也有部分通过租赁的方式来降低体验的门槛以帮助提升销售转化。
相对于工业市场来说,商用领域对于移动机器人租赁模式的接受度可能会更高,一来是因为商用市场应用并不成熟,租赁的模式显然更加契合应用端初步尝试的需要,二是对于一些餐厅来说,移动机器人一次性投入的花费可能难以承担,而租赁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来说更易接受,例如擎朗的花生机器人一天的出租费用为99元,一个月不到3千块,这个价格相信大部分商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不论是在仓储物流领域还是商用市场,移动机器人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从侧面印证了行业在不断发展扩大,也将会推动移动机器人在更多细分场景和领域应用的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