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收藏基本辨别知识
1992年,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顾景舟发表了《紫砂陶史概论》。他的精辟论述,受到紫砂陶艺界人士的好评,他在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亲自编着《宜兴紫砂珍赏》巨著,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在紫砂陶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顾景舟穷毕生 精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术,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不愧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正如著 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升温,紫砂壶收藏渐渐从文人雅士转变成普通大众,现已成为全民收藏。顾景舟大师的紫砂壶更是受到众藏家的争抢,顾景舟紫砂壶收藏大军的庞大,使得需要鉴定其紫砂壶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除了专 业的鉴定大师外,真正了解紫砂壶鉴定的人很少。
1987年做《玉璧盖提梁壶》等,为故宫博物院鉴定紫砂器。1988年4月,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1915年-1996年),又名景洲,号曼唏、瘦萍,堂号“自怡轩”。1915年生于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上袁村是紫砂制造中 心,故而自幼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七岁起随其祖母邵氏学艺,天资高远,不足二十岁就已跻身于紫砂名家之列。而除此之外,顾景舟还是一位杰出的紫砂陶器鉴定专家,目前国内所有大、中型博物馆中所藏的紫砂珍品均是由他鉴定确认的。
早年顾景舟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这足以能证明顾老的制作工艺之高超。
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顾景舟亲自制壶的时候更少了,主要是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指导生产。他个人偶尔做壶是一种自我消遣或应单位“表忠心”之要求,这十年他的总制壶量不超过500把,其中也有徒弟制作盖他名章的。凡是自我消遣的壶都没有进入买卖,底款仍只盖个人名章。而应单位要求制作的壶,个人做好用了名章之后,一律收去统一加盖“一九六八年斗私批修”字样,象财务收款用的那种长条形章。盖章的小年轻也不大用心,歪歪扭扭或一头深一头浅、上下不对齐。文革时期紫砂壶还是用品,很便宜,估计这500把壶存到现在的在200把左右,或许还有些残器保留。
2010年,顾景舟于1948年所作的一件“大石瓢”(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以1232万元成 交。这是这位中国紫砂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的作品首 次踏入“千 万 级别”。而在5年后的2015年,这件相明石瓢再次亮相当年秋拍,拍出了2350万元的价格。5年的时间,价格翻了一倍。仅仅是几个月后,一件顾景舟赠给唐云的大石瓢,以425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 交,世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