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个永远不过时的作家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鲁迅的作品,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痛,是因为鲁迅笔下有太多苍凉的故事:祥林嫂问我“人死后有没有灵”,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华老栓居然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疗儿子的痨病,用革命者夏瑜的血救自己的儿子,却无用;阿Q临死前依旧麻木,死得也毫无价值;闰土从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中年人;吕纬甫失去了年轻时期的热血,变成了一个庸常的人……这些故事让人看透那个时代的荒唐。快乐,是因为鲁迅的文字具有充沛的精神力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多么酣畅淋漓的文字啊!这种直面黑暗,针砭时弊的精神,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
鲁迅对人性中的奴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看到了太多悲剧,感到无可奈何,却始终不肯放弃希望。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告诉我们,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是悲观的,但是也是坚韧的。每当我因为遭遇挫折的时候,我只要想到鲁迅,我就会觉得精神一振,“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是鲁迅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也绝不绝望的人生态度。
鲁迅所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人性,是跨越时代,始终存在的人性的悲剧,对人自己笔下的人,鲁迅怀揣着冷峻的悲悯:祥林嫂勤劳朴实,不想伤害任何人,却在封建神权面前充满了恐惧;华老栓是一个慈父,却因为无知害死了自己的儿子;阿Q的自欺欺人,也是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得不采取的自我麻醉;闰土的那一声“老爷”也是因为太多的苦难让他失去了少年的初心;现代不也有很多人在轰轰烈烈地奋斗一番,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选择了回归平淡的生活吗?
鲁迅的精神,是在黑暗现实面前永不妥协的精神,是面对大众的苦难悲天悯人的精神,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执着精神,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鲁迅的精神是永不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