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不如三岁小孩?脑科学研究专家告诉你原因
文章开头,先给大家做一个小测试:
你能找出来吗?我相信,如果你按传统的方法去找,你找一天也找不出来,为什么?
因为你是在咱们习惯的模式里找答案,所以,很难。
因为我们习惯性的在括号内找答案,我们习惯性的看阿拉伯数字,所以忽略了最上面的“二”
不是吗?这个题里面从来没有说只在括号内找哦!
“在2025年,将有数百亿中等技能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全球硅谷资本创始人兼CEO Michael Moe。
“未来人类只剩下两类工作,创造型和关爱型!”——李开复
以上言论绝非危言耸听,发展这些能力是对未来的重中之重。
那么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你还不如三岁的孩子了?
如果你不服,如果上面这个题目你觉得不能说明问题,那么看看下面这个。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思维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思维定势的存在也同时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进行突破。
孩子之所以拥有神奇的创造力,从脑科学研究来看,有这样两个原则可以依据:
一、 神经元运作和创造力开发的超前性原则。4岁孩子的知识加工水平最高,尤其0~6岁是人一生认知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根据这个发展规律,我们要尽可能自己带孩子教育孩子,在点滴的生活中,促进孩子动手动脑。
二、镜像神经元与创造力开发的体验性原则。灵长类动物在看到同类从事某项活动时,相应脑皮层区域的镜像神经元也会有反应。所以,指导、引导孩子去亲身体验、模仿是一种重要的技法,最好的创造方法是“没有办法”。
最近带孩子参加了一个《STEAM创客嘉年华》的活动,在学校,孩子们在课堂上,使用树上科技的可编程电子积木,真的很震撼,随意拼搭,加上电脑编程控制,通过数据线连接就可以了。课堂上,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做红绿灯的案例,让孩子自己拼搭,然后再给孩子解释如何使用电脑编程,最后,让大家进行作品展示。锻炼孩子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你能看出来,这是孩子们眼中的红绿灯吗?是不是每个人的都不一样,但是想想,如果自己搭建的话,你是不是脑海中就只有一个红绿灯?
(孩子的成品各不相同)
小家伙们正听得起劲呢!
“没有办法才是最好的创造方法!”就如这个《创客教育嘉年华》倡导的“教育理念”,一套树上科技的酷比克玩具,在一个主题下,每个孩子都玩出了不一样的内容。孩子在动手进行拼搭的过程中,体现出不一样的创造力,与此同时,孩子得到了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力的锻炼。
关于创客教学,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将它引入了平时的教学中。孩子在这种酷比克教具中学到的编程,也让他们越来越体会到未来科技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关键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抓住孩子大脑发育黄金期,给孩子创设一个可以自由创造环境,让他们尽情发挥,尽情专注,不会造成思维定势,这样孩子在未来才会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