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禁止出境文物 · 凤冠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中国境内,不包括民间收藏,仅国有博物馆和文保单位保存的可移动文物就有一亿另八百多万件,其中古代文物占大多数。三批共195件组的禁止出境文物,就是从这几千万件古代文物中选出来的,而且是真正的万里挑一,更严格说是五十万挑一。
因此,要成为顶级国宝,就需要文物不仅要稀有或唯一,还要具有能补史的重大历史价值,要具有能显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大文化价值,要有能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生产进步的重大艺术价值。
按上面的标准来说,宋代以后的文物就吃亏了,主要是因为中古信史时期的文献非常丰富,对历史情况的记载很详细,即使有不全不真的地方,对历史总体走向也没有大的影响,所以历史价值就比先秦时代那些能弥补文献不足的文物要低了。
另外,宋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处于衰落时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少,连对外交往都不敢,也就难以拿出能反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文物了。
综合上述原因,195件组顶级国宝中,清代的一件都没有,明代的只有两件,其中一件还是碑贴,另一件就是国博收藏的明代凤冠。
第二十三件,明代九凤九龙凤冠
凤冠,1957年北京明定陵出土,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是明代皇后在受册封、谒庙、朝会等典礼时戴的礼帽,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
上世纪50年代,在明史专家兼北京副市长吴晗和有多重学术身份的郭沫若的推动下,中国考古工作者们开展了建国以后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主动发掘古代帝陵,清理了明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棺椁,出土了2648件明代宫廷文物。
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明朝皇帝和皇后的冠服,但很可惜,龙袍、凤袍等纺织品出土时还比较完整,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历史背景下,都没得到很好保存。相比已经无法公开展示的纺织品,帝后的皇冠保存较好,包括皇帝最正式的十二冕旒,日常戴的乌纱善翼冠,和陪葬专门制作的金丝善翼冠。还有孝靖、孝端两位皇后的四顶皇后凤冠,分别是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孝端皇后的六龙三凤冠和九龙九凤冠。
目前,九龙九凤冠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三龙两凤冠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两件收藏于定陵博物馆,以九龙九凤冠的冠形最高最大,制作最为精美,堪称瑰宝。
九龙九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立于花丝制作的云头上,下有8只点翠金凤。
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
龙凤都口衔由珍珠和宝石做成的珠滴,可以在走动的时候,象步摇那样随步摇晃。
冠后侧下部左右各有三扇饰点翠地嵌金龙珠滴的博鬓,使整个凤冠从侧面看就如一只亭亭而立的凤凰。
凤冠上还有3排以大块红蓝宝石为中心的珠宝钿,整个凤冠嵌有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堪称奢华至极。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采用的工艺有花丝、点翠、镶嵌、穿系等。其中点翠是非常讲究和非常麻烦的工艺,就是先用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位涂上胶水,再把从翠鸟身上拔取的羽毛镶嵌在座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
一只翠鸟身上可用于点翠的羽毛不多,所以大面积点翠就要很多只翠鸟,而且为保证翠鸟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要从活翠鸟身上取毛。过去鸟有的是,皇帝家更不在乎钱,但现在鸟是人类的朋友,翠鸟是保护动物,再从活鸟身上取毛就属于政治不正确了。难怪有一位戏曲名角,发微博炫耀自己得到一件点翠制作的行头,结果招致一片骂声。
这件凤冠金翠交辉,富丽堂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水平,特别是制作工艺已经可谓登峰造极,无与伦比。凤冠如此精美,它的主人戴着它应该光彩异常,但却相反,那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
孝端皇后王氏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由万历皇帝的母亲认可成为皇后,享受了女人的最高尊荣,实现了天下女人们的大明梦。但万历皇帝却对她没有一丝兴趣,连生孩子的机会都不给她,孝端皇后在位42年,每天都是在深深的痛苦中度过,最后痛苦的死去。
因为孝端皇后无子,皇帝没有嫡子,结果引发了一场是立恭妃所生的长子朱常洛还是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为太子的“国本”之争,影响明末政局甚深,使万历朝成为明朝开始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而另两件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似乎更不幸,因为她的儿子与皇帝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出现皇位竞争,孝靖皇后一生都被万历皇帝嫌弃和打压,生前一直是妃子的身份,死后才由她的孙子天启皇帝追封为皇后。因此,那两件精美的凤冠只是她死后的陪葬品,生前她从未奢望能戴上凤冠。
那位郑贵妃其实也不幸,虽然她得到了皇帝的爱情,还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让自己也能戴上凤冠,但最终她也没能如愿,而且在万历皇帝驾崩后,被朝野上下一致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妖孽,孤独地死去了。
皇后的凤冠折射出三个女人一生的痛苦,就如同《万历十五年》里那些各自努力但都以悲剧收场的人们。
这说明,大明王朝已经无可救药,中国的帝国时代也走到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