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为色彩代言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你的内心现在是什么色彩?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感知客观事物离不开印象和经验,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常常会联想与此色彩相关的事物。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但我们的情感却总是充满了色彩。色彩的形式因素对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也有着直接的作用,艺术家常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

马蒂斯红

说到红色,我总会想起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高饱和的红色符合艺术家的强烈情感。在马蒂斯的晚年作品里,似乎很少有“中间地带”,所有的一切都要最纯粹的色彩。这样单纯、执着的性格也贯穿了他的绘画人生,“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莫奈紫

莫奈不喜欢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线条至上,他偏爱色彩,注重景物赋予感官的整体氛围与感觉。

未成名时,即便画展被各种“专家”嘲讽,也曾穷到连颜料都买不起,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理念。一切赋予了他的感官感受,他要用色彩表达出来。

最终,人们记住了莫奈,记住了印象派,记住了他那些“偏执”的色彩。首当其冲的,当属那些浪漫的紫色。

暧昧的紫搭配静谧的蓝,迷人诡谲。

凡戴克棕

画家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Dyck)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男孩”。他不仅是英国皇室首席画家,同时也是艺术圈的弄潮儿,以他名字命名的胡须样式、骑装样式以及深棕色都受到人们的极力追捧。

凡·戴克棕是一种深沉而温暖的棕色,它的原料是一种极其日常又普通的物质——泥土。安东尼·凡·戴克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这种颜料,后来人们干脆以他的名字命名该颜色。

高更绿

“满地都是六便士,但是他抬头看到了月亮。”提到高更,就会联想到毛姆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他的画喜欢用线条来分割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量绿色的运用,如同他精神世界里原始灵魂的流动,流进世人的眼睛,流进世人的心胸。 在他的画中每块绿色的深浅不同,有草绿、浅绿、黄绿 、深绿……富有变化的色彩让画面看起来美丽、生动。

常玉粉

携少女烂漫,织漫天童话。常玉这位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的莫迪·利阿尼”。

因为他总是以孩子心性作画。不讲“常理”,而是随性所至、随兴所至,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绘画对常玉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

我最爱他作品里的粉,如同常玉本人,出生富贵,心思稚纯,结局也是“纯真地干净”。

克莱因蓝

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曾说:“当线条还在奔跑,试图趋近极限时,色彩本身已经成为了无限。”因此,他笃信世上存在着能够超越语言、直击灵魂深处的颜色。通过不断的探索,克莱因终于找到了这唯一与他灵魂契合的颜色——克莱因蓝。1960年,他将这种充满想象力、与灵魂共舞的颜色注册成为国际克莱因蓝(IKB)。

伊夫·克莱因与蓝色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青年时期,热爱航海的他对于天空与海水的颜色具有一种别样的亲近感。在与好友躺在沙滩上幻想如何“瓜分世界”时,19岁的他选择将蔚蓝的天空“据为己有”。后来,蓝色的纯碎与虚无缥缈的美使其彻底折服,他希望用这种颜色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觉察与无边的想象。

克林姆特金

克林姆特善长色彩的运用,他的笔下出没着一群妖娆的女人,她们穿着绚丽的衣服,她们身后的背景无一例外具有镶嵌画似的美丽,画中金色的运用是如此耀眼,而又如此和谐,那些金色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海中,热烈而又鲜明。

克林姆特巅峰的“金色时期”代表作《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完成于1907年,以威尼斯与拉文纳的美丽马赛克镶崁工艺特色而闻名,他很有可能是得到金色与拜占庭式画风的灵感而进行该创作。

在克林姆特的另一名作《吻》中,金色主导着整个色彩格调,鲜花的明媚色泽与富丽雍容的衣着从画面里穿透出来,周围充斥着长方形、螺旋形、圆形的各色图案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同时也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画中的女人娇柔地依偎在男子的怀中,向他献上自己的脸庞和嘴唇,在鲜花和各色图案的包围中,让人没有一点邪念和粗俗的感觉,只感到一种温馨、浪漫、富有激情的生命冲动。画面上色彩主要是金黄色,点状的背景以及开满鲜花的草地把整幅画衬托得唯美而轻柔,让人不管怎样看都能得到一种新鲜而典雅的艺术享受。

End

图片、资料来自于网络,版权归艺术家。
本公众号只作为学术交流,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