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种球处理及复壮栽培技术研究,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发展
百合又被称为山丹、强蜀地、中庭等,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植物。百合鲜食干用均可,其独特成分为生物碱,具备显著的止咳效果,同时可增加肺脏内血液灌溉量,可有效改善肺部功能。作为发展最快的一种切花花卉,种植百合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尤为广阔。百合主要通过鳞茎种球进行分球繁殖及组织培养,分球繁殖系数较低,品种易发生退化,切花成本较高。而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可迅速扩大百合种球繁殖系数,经济效益良好。
当前,传统的百合种球养护已无法满足高品质切花栽培需求,通过复壮提纯可提升切花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百合种球处理及复壮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期为百合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实现百合种球产业化,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发展。
1百合种球一代复壮
组培小鳞茎低温处理
通过组培扩繁所获取百合小鳞茎虽然形状与种球相同,但因生理休眠直接栽种后无法发芽,需对其低温处理将休眠打破。常见处理方式为多次变温处理法及一次低温处理法。1.1.1多次变温处理法多次变温处理法即在15℃冷库内将组培小鳞茎及组培瓶放置2d,8℃冷库内放置5d,接着置于4℃环境内暗培养60~70d以将其休眠解除;在10~15℃冷库内放置2~4d后即可。
一次低温处理法
一次低温处理法就是从组培瓶内小心取出组培小鳞茎,清洗冲净后置于吸湿纸内并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每100粒置于一个塑料袋内,在3~5℃冷库内贮存10周。
复壮基地选择及处理
百合偏爱阳光充足、凉爽干燥的气候环境及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对潮湿耐性较差。因此,需选择高海拔或高山地区作为百合种球复壮基地。对基地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翻耕土壤,采用甲醛溶液均匀消毒,充分混合后采用薄膜密封5d,将薄膜揭开晾干7d。施入1.5万kg/hm2腐熟厩肥及240kg/hm2氮磷钾肥,腐熟厩肥采用与土壤相同方式消毒,将土壤pH值调节至6~6.5,充分翻耕后制作120~150m宽的高畦及50cm深的沟渠。
种植鳞茎
按照0.5~1.0cm及>1.0cm2个等级对小鳞茎分级并分别种植。栽植前需对鳞茎消毒,将小鳞茎置于50%多菌灵500倍液及50%新硫酸1500倍液混合液内浸泡30min,捞出后置于阴凉处。一般在2~3月,当气温达到9~18℃时即可栽植种球。若具备控温及遮阴设施可四季栽培。栽植前1d,为畦床浇一次透水以促进鳞茎萌发。若鳞茎粒径较小,可采取沟栽方式,沟深为5cm,沟距为30cm,在沟中竖放小鳞茎,种植密度为60~70粒/m2,覆盖2~3cm土壤;若粒径较大,采取穴栽方式,覆盖30~40cm土壤,种植密度为50粒/m2。栽植后需立即浇水。
苗期管理
光照及水分栽植后15d温度不得超过18℃,15d后将温度控制在15~25℃,在夏季及强光强烈的中午可利用遮阳网遮荫。在夏季晴好天气时,于上午10点~下午3点遮荫并补充水分,营造阴凉湿润的生长环境,强化田间排水以避免积水。鳞茎嫩芽出土后,落实中耕除草工作以避免土壤板结,同时需注意防治鼠害。在小苗生长过程中,应坚持“宁干勿湿,浇则浇透”这一基本原则,避免因土壤湿度过高导致鳞茎腐烂。
施肥鳞茎
出苗后需适当追肥,每月施入1%的复合肥或腐熟饼肥水。病虫害防治在百合疫病及根腐病发生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每7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对于叶枯病及叶斑病,通过叶面喷施50%百菌清600倍液防治;对于蚜虫,采用诱虫灯诱杀,同时交替喷施1.9%阿维菌素1200倍液就10%吡虫啉1000倍液,每14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其他管理在栽培时,需及时中耕除草,避免土壤板结,除草时不得伤苗。若百合植株茎秆出现花苞,需及时去蕾,避免因养分消耗而导致地下鳞茎膨大受到影响。
鳞茎收获及处理
收获及分拣百合植株茎叶枯黄但未枯死时,即可挖取种球,挖取时需避免种球受损,在挖取前15d,需控制土壤水分。收集所采收种球,并对种球严格标识,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将种球置于阴凉通风处,清除残留鳞叶。
鳞茎消毒用清水清洗种球,将其腐烂鳞片、泥土及烂根除掉。采用50%多菌灵600倍液、50%锌硫酸乳油1000倍液、70%代森锰锌700倍液对种球浸泡30min,接着置于通风处阴干。
分级及装箱
按照周茎<6cm及≥6cm的标准对鳞茎分级并分别包装。装箱时,采用草炭隔离种球,在袋包口张贴标签,注明百合品种、规格及数量等,避免混杂。包好后置于冷库内储存。
2百合种球多代复壮
第一茬花种植在温室内,于7~9月播种百合种球,其栽培方式为无土基质栽培,基质内主要成分为泥炭、河沙、牛粪及亚麻秆,添加比例为6∶1.5∶1.5∶1。严格把控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及肥料条件等。在10月底~第二年1月底对鲜切花采收。
第一茬花后种球复壮在剪第一茬花时,茎秆长度需保留15~25cm,叶片需保留10~12片。采花后利用多菌灵与甲基异柳磷的混合液对基质消毒,然后浇水并施肥,养球30d以复壮种球。对复壮后种球进行冷处理,逐步降低温室内温度,待7~10d后将温室温度降低至-4℃,将栽培基质的结冻深度控制在3~4cm,保持栽培基质温度为-1.5℃左右,湿度控制在60%~70%,此状态需保持1~2个月。
经过上述处理,在第2年1月上旬~2月下旬第二茬花种球即开始预热,7~10d后逐渐提高温度,直至白天温室气温达到20~25℃,夜间温室温度达到15~18℃。待基质全部冻化后,将基质温度稳定在15℃,开展正常的切花生产管理,在5~7月对第二茬切花采收。
第二茬花后种球复壮在采收第二茬切花后,需养球30d以复壮种球,在6月中旬~8月中旬将复壮后种球挖出;筛选种球并对其清洗、消毒、阴干、分级并包装,接着置于(-1.5±0.5)℃的冷库内4~6周。结合播种期,可将种球冷藏时间延长至10~12周。在9月中旬~11月下旬对第三茬花的种球出库并播种,采用与第一茬相同的定植方式及栽培管理方式,但需注意应添加1/3未使用的基质,待12月中旬~第二年3月下旬对鲜切花采收。在采收第3茬切花后,采用与采收第1茬切花后相同的种球复壮及冷处理方式。
第4茬花采用与第2茬花相同的栽培管理方式,出苗时间一般为3月中旬~4月上旬,采收时间为6月中旬~8月下旬。通过应用百合种球复壮技术,各茬口切花质量与第1茬切花基本一致。
总结:
百合切花栽培对花色、花枝长度及硬度、花朵数量等均要求较高,传统种球养护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品质切花栽培具体需求。需对种球鳞茎低温处理技术、复壮基地处理及种植技术、苗期管理及鳞茎收获处理等一代复壮技术高度重视,同时做好种球多代复壮及栽培工作,以提升切花百合的质量、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