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事~手做蝈蝈笼子(原作)

沧浪丑生/文

我相信,每个成年的人,小时候都养过蝈蝈。

每当想起它们威武的站在小灌木的枝头,展开翅膀鸣唱,就觉得可爱。

我的小时候,就养过多少次的蝈蝈,因为蝈蝈笼子也是自己做的。不花钱的东西,就是好,还很绿色环保。

我很清楚的记得,每当田地里面,麦浪泛黄,蝈蝈的鸣叫就登场了。而且,中午天气越热,它们叫得声音就越大。“蝈蝈……蝈蝈……”,一声高过一声,一个鸣叫,会引发一片的叫声。

哈哈,到现在我也是从《动物世界》的节目中,才知道它们那是求爱的信号,吸引异性的目光和爱慕者追随,有点守株待兔的感觉。所以,它们比赛似的鸣叫,总觉得它们就是男人晒肌肉,或者女士打扮的漂漂亮亮,总之,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勾搭异性伙伴。

它们就躲在抬田沟子的荆条堆和编筐用的柳条堆里面。那时候,我们是要帮着家人,在田里面干活的。即便是听到了它们的鸣唱,也是装着听不见,不能立马跑过去抓它们,而是要等到把手里面的农活干利索了,大人们才算奖励我们去抓。否则,干不完农活抓蝈蝈,肯定被家人狠狠的熊一顿。

不过,闻声而去,也不是每次都能抓到。它们满身绿绿的,与杂草,绿叶混在一起,隐藏的太深入。几乎是看不到它们,只能是耐心的等待。等到它们再叫时,便让它们暴露了身影。于是,一个饿虎扑食,大多数会抓到。也有身姿灵巧的,会飞走或蹦到草丛中,逃之夭夭啦!

每当抓到它们,就如同得到了战利品,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或者捂在草帽里面带回家里。

这个时候,我们就急迫的就是给他做个窝,自己动手去做。

说实话,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蝈蝈笼子,要比买来的大。如果买的是个蜗居,我们则会给它们盖个高楼。虽然,我见过城里卖蝈蝈笼子的,他们叫卖的实在是太小了。

具体的做法,其实也简单。就是找来高粱秫秸杆,包去皮,一根根的,笔直铮亮。而后,需要去找个土堆,像盖房子一样,把每根秫秸杆,一根根的插进土里,插出一个四方块。而后,在隔根再放上一横排,旋转90度再码上一横排。找来一个枣树枝,掰下枣树刺,把横竖排相邻的秫秸杆,用枣树刺像钉钉子一样钉好。于是,蝈蝈笼子底部就做好了。再翻过来,做好另一面。于是一个漂亮的高楼式的蝈蝈笼子就做好了。再把一个秫秸杆,做成活动的,就给蝈蝈就好了门口。

制作蝈蝈笼子的过程,大都是我们牺牲中午的时间做成的。因为,下午还要去田里干活。但是我们都是乐而不疲。

我们让蝈蝈,住进楼房后,还要去菜园里,摘来南瓜花,或者黄瓜,那些都是它们最爱吃的。

小时候,在农村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因为,乐趣很多,比如,你干完了农活累时,回来能逗逗蝈蝈,听听它们的鸣叫,你的疲惫的感觉,就会消除了一半。再有时间喂喂牲口,喂喂狗,喂喂猫,赶赶跑到坑里面的鸭子,还有个别时候,在草棚里面能找到一窝鸡蛋,都是快乐的。

制作蝈蝈笼子,我却是忘记了跟哪一个老人学习的。但是,现在想来,那是勤劳的人民最智慧的结晶。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激发了智慧。更关键是儿时的动手能力,教会了我们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只要动脑动手,办法总比困难多。

沧浪丑生2019.4.9于北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