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方略看世界,乾坤圈里看乾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伟人曾说:“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亦即,矛盾具有普遍性。换句话来说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综合辩证、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规律作用于宇宙一切事物,如果因某种原因,暂时还没发现事物另一面的矛盾关系,那就是我们对“无”的探索和认知还不够深入,还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领域。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我们还有那么多一“无”所知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和发现,那我们就更应该在充分学好各种辩证法逻辑的基础上,再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综合辩证方略的真实案例,以宏扬古圣先贤的辩证方略和阴阳思维之道,进而古为今用。
虚战:法曰:“ 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正战:法曰:“ 实而备之。”
虚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 可以全师保军。法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①
【注释】
①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马本及诸本皆将“得” 字误作“敢”,不符原义,故改。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倘若我军兵力虚弱,应当伪装成实力强大的样子,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 力量的虚实情况,敌人必定不敢轻易与我交战。这样,我就可以保全实力不受损失。诚如兵 法所说:“敌人所以无法同我交战,是由于我采取示形之法而改变其进攻方向的缘故。”
《虚战》旨在阐述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我处于势虚力弱的情况下,如何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我军力量虚弱,则应以“示形”之法伪装成力量充实雄厚的样子,使敌人摸不透我军的真实情况,它就不敢轻率进攻我。那么,我就可以保全实力,伺机再战了。力量虚弱而“伪示以实形”,实际上是一种以假乱 真、迷惑敌人的方法,这在古代战争中,常常是处于弱军一方,用以保存自己、待机破敌的 一种战法。
神机妙算,诸葛亮
【经典案例赏析】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驻守在阳平关,派部将魏延等率主力东进,只留下万余 人守卫阳平城。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军二十万人前去抵御诸葛亮,与东进的魏延军错道而行, 径直进至距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其侦察人员回来向司马懿报告说:诸葛亮所在阳平城中兵 力不多,力量虚弱。而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军即将来到,担心他向自己逼近,打算开赴魏延 处,却因彼此相距太远,事态紧迫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蜀军将士个个惊慌失色,不知应当 采取什么办法。然而,诸葛亮却神态自若,镇静如常。他命令城中蜀军都放倒旗帜,停息鼓 声,不准随便走出营帐;又命令士兵大开四面城门,于门前洒水扫地。司马懿一贯认为诸葛 亮用兵谨慎持重,而现在却又摆出虚弱的姿态,因此怀疑诸葛亮于城中埋设有伏兵,于是便 率领大军退往北山之下。到了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诸葛亮同他的参谋助手们拍手大笑说: “司马懿一定认为我故意装出怯弱的样子,埋设着强大的伏兵,所以才沿着山麓退走了。” 蜀军侦察人员此时回来报告的情况,完全像诸葛亮所预料的那样。司马懿后来知道了这个情 况,深为悔恨。
实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势实,我当严兵以备之,则敌人必不轻动。法曰:“实而备之。”①
【注释】
①实而备之:本篇所引“实而备之”,乃是孙子著名的“诡道十二法”之一,其意思是,对于力量充实雄厚的敌人,要严加防备它。历史经验表明,对于势强之敌,固然应当严加防备,而对势弱之敌,也不可以放松戒备。对于任何敌人,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做到有备,才能实现无患。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力量充实强大,我军应当严阵以待;周密防备它。这样,敌人就一定不敢对我轻举妄动了。诚如兵法所说:“对于力量充实强大的敌人,要严加防备它。”
《实战》旨在阐述对实力雄厚的敌人作战应取何种指导原则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势实”之敌,应当严阵以待,周密防范。只有这样,敌人对我才不敢轻举妄动。
百战百胜,关云长
【经典案例赏析】
三国时期,蜀国先主刘备尚为汉中王的时候,他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予其符节斧钺,让他率兵驻扎在江陵地区,这一年(公元2!”9年),关羽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公安和南郡两地,以防东吴来犯,自己亲率主力北上,进攻驻守樊城的魏国大将曹仁所部。曹操急忙派遣于禁等将率兵援救曹仁。时值秋季大雨,汉水暴涨泛滥,于禁所率七军都被洪水淹没,于禁本人投降了关羽,其部将庞德被关羽执杀。加之梁县、郏县和陆浑等地起义民众有的在遥远之地接受关羽的官印封号,成为他的支系同党力量,因此,关羽的声威一下震动了整个中原地区。
【阴阳之道、辩证方略看世界】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实践的经验表明,战争不但是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智慧的竞赛。所谓“世间万物皆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愚者反阴阳,智者转阴阳”,带兵之道首在于阴阳兼治,统筹兼顾,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厚此薄彼,执于一端,终将首尾不能兼顾,前后不能统一,带兵打仗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出发,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依据不同态势采取不同作战方式,以及根据事态的发展变化而适时转换攻守作战方式的思想,这正是兵法谋略中综合辩证作战谋略的鲜明特点之一。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对立统一、综合辩证的转化规律需要首先考量。
一、对战争中的胜与败问题的综合辩证关系:即胜败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规律。如打了胜仗,易产生“骄惰”“放佚”“怠忽”思想,这就成由胜转败的条件。把握了这一规律,对己可以防骄惰轻敌,对敌可诱而生骄,来促使胜败转化。这对今天的经济活动也有极其可贵的启发作用。
二、对战争中强弱众寡问题的综合辩证关系:即强弱众寡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规律。在对敌我兵力强弱众寡的分析中,充分利用古代兵法中“示形惑敌”的战法,启发人在临战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付各种不同形势。如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如何用“设虚形以分其势'之法,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我众敌寡的形势下,又如何“设虚形以分其势”和如何“置死地而战”激励战士拚死奋战精神的种种方法。
三、对战争中生与死问题的综合辩证关系:即战争中生与死的矛盾,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规律。贪生怕死,是生转化为死的条件;英勇奋战,是死转化为生的条件。
凡此种种,所体现的综合辩证思想,不仅能使我们体会用兵之妙,还能深得商战之法。
此文为东方既白《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方略看世界》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