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学历的“显摆”,别让民间绝活成为美好的传说 ​

01

中医不应是学历的“显摆”,而是疗效的突出,尤其是在基层。

可是眼下,好的中医越来越少,哪怕每年有大量中医毕业生,可是仍改变不了中医人才后继乏人的局面。现在的中医学历普遍越来越高了,可是看病水平却并没有同比增长。

某位乡村医生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

他遇到一位舌苔黄厚腻的湿热体质,先求治于某研究生学历的中医师,遍做了全套生化及影像,都无阳性体征,服了二个多月所谓调理的中药,没有改善症状。这位患者有些气愤地说道:“中医是骗子,治不了病,还害我喝了两个月苦水,下次再也不看中医了!”

现在许多高学历中医对中医治病救人缺乏熟练驾驭,甚至思维偏向于西医,难免在中医的临床中力不从心。久而久之,病人不反感中医都难。

如董洪涛先生所说,中医最明显的特点及其生存的根本在于能治病。至于中医的理论如何高妙,其理法方药如何精微,这些都没有说服力。

一个不能治病的医学,将会被历史淘汰,而中医之所以还没有被淘汰,是因为在基层有大量的传统中医医生,他们用中医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这才是中医走到现在的根本原因。

我国基层百姓占人口大多数,患者需求量大,没有基层的中医人士,实现不了中医的健康崛起。

如坚守基层的中医贠克强所说,中医理论和技能的高低跟诊病环境没有一点关系,并且基层由于疑难杂症怪症较多,基层中医更能得以锻炼和提升,故常言“好中医在民间”。中医自古就是以民间的形式存在着。

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是中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许多民间中医,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现代医学的专业背景,没有经过全国通行的医师执业考试,可以说是与现代医学背道而驰,可是却并不妨碍他们,凭着祖传医术和经验摸索行医治病。

如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的中医张泽民,从没在医学院校接受过专业学习,是不折不扣的“土郎中”。当年政府曾给他颁发过“地方粮票”,但《执业医师法》实施后,也都没了合法地位,这位民间中医于是像做贼一般开始了非法行医的生活。但是他已经行医四十多年了,看过的病人超过六千人,锦旗、匾额围满了他的小诊室。

像张泽民这样的民间中医还有很多,他们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几代人在一些专科专病上,千锤百炼,经过迭代的临床实践完善,许多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是他们却一直在水深火热中岌岌可危。

调查曾显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有些民间郎中的乡情、乡恋在慢慢褪色,不少身怀绝活的民间中医在逐渐消亡。如果再不重视,再不搜寻,再不采取传承举措,这些民间中医药秘方、绝活将成为美好的传说。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曾表示,“我是中医的痴迷者、维护者、支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是民间中医治好了我40多年久治不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而且是中国国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我愿意为了中医药去呐喊。”

02

现在中医虽一路高歌猛进,中医馆和中医诊所越来越多,中医院也越来越好,可是我们却无法否认,病人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尤其是在缺医少药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中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

正如浙江省政协委员孟旭莉所说,“虽然我们的不少乡镇卫生院都有中医馆,但还没有实现人人身边都有中医师,这说明我们基层中医师的数量是不够的,中医必须基层化。

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技术在农村更能派上用场,因为农村患者劳动强度大,颈肩腰腿痛患者特别多,加之农村百姓经济实力不足,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加适合在基层普遍推广和使用,可是目前却并不尽如人意。

未来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尤其尽快解放广大民间中医,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如贠克强所说,为了迅速弥补人才的不足,当务之急则是,国家主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抢救及发掘民间中医的瑰宝,不致有着百年口碑的民间中医沦为消亡,给国家带来莫大的损失。

民间中医是一门手艺,是良心活,而不是江湖骗子,哪怕骗子充斥其间,也不能抹杀真正民间中医治病救人的功勋。再说,骗子充斥的不仅仅是民间中医,西医,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都不绝于耳。相反,因为民间中医的问题总是无法解决,所以更增强了骗子的野心,让中医更加“真假难辨”。

如今,中医专长考核随着民间中医问题应运而生,2019年对于许多省份来说已是第二次,希望在第一次经验的基础上,民间中医的心声能被更加体现。

实施民间中医的准入办法不宜“一刀切”,而应重视从各地实际出发,尤其应坚持疗效第一、病人认可的准入标准,或可探索实施区域性“地方粮票”。

同时,相关人士建议根据中医药法的原则,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在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宽民间中医对中药材的自主使用,为民间中医药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文源:医馆视界

延伸阅读

从中西医的区别去领会中医 | 陈胜威

导读: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这一点无可非议。但中西医到底区别在哪里?初学中医者也往往弄不清楚,若能从本质上领悟中西医的区别,对学好中医很有帮助。


中西医的区别表现在诸多方面,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两者的差异。刚刚接触中医时,对常言说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并没有体会,学了十几年后才能感到中医药的深度。西医属现代科学,现代人学习起来并不感到困难,而学中医就没那么容易。笔者深有感悟:中医好比是一杯沏好的浓茶,只能慢慢品尝,须磨砺十几年后才有可能感知中医确实是一杯美味,学中医不宜速成,而且越学越有趣;西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杯冰镇的冷饮,只须一饮而尽,绝没有中医的品味。

众所周知,西医治病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中医根据阴阳制衡、五行生克、整体论的法则,和西医大不相同,如中医治头痛有时去降肝火以平抑头痛;治肝炎也不是直接治肝,而是按见肝之病治之以脾,见心之病治之以肺;中医针刺治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都不是直接治头,常在脚上选穴去治头疼、肝火上升,如针刺太冲穴、三阴交等穴位;西医治高血压药是一种强制的方法,口服降压片可以速降,但药效一过立即回升,所以医生告诉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不能见血压正常就停药,药一停马上会反弹,因此说西药的降压法属“扬汤止沸”,和中医的“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是两回事。

但西药对某些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可以做到速战速决、药到病除。而对现代一些慢性病,诸如眩晕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疑难杂症则疗效不尽人意。如临床常见“无名水肿”,患者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查验血常规、尿常规一切正常,西医单纯开一些利尿药也可以凑效,但水肿的根源并没有调理,这类水肿中医治疗则更胜一筹。再如“虚汗”一症,不论自汗还是盗汗、战汗或大汗淋漓,中医治疗往往一周见功,而西医则认为“汗”与植物神经紊乱有关,往往疗效不佳。西医属现代科学,为什么有诸多慢性病的治疗效果不如传统中医呢?主要是思维观的差异而为,分析病理、病机的切入点不同,所以有人说中医虽然不是现代科学,很可能是更复杂的超前科学。

笔者还体会西医诊疗的方法类似“拍照摄影”,而中医的治病方法好像是在搞素描——画像,“照像”与“画像”二者绝不相同,照像是绝对真实,但缺乏艺术品味,再高的摄像作品也比不过一个名家的画作的价值。西医从表面上看就和摄影师照相没什么两样,是纯粹的写实主义者;而中医师则相当于写意派的画家。

现代医学的血常规、尿常规、B超、CT、MR,所获得的生命数据和影象都是真实的写照,量化的指标和诸多的标志物都是客观的生命参数,然而人体的组织的复杂性往往不是用几个数据就能概括的。

西医的微观查验,仅仅是人体结构的可视部分,即人体解剖和细胞结构、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肌肉骨骼等,都属于有形部分;而无形的经络、气、藏象因视而不见,则被现代医学排除在外,而且根本不承认有经络、气的存在。所以可以肯定现代主流医学虽然是分子水平的基因医学,但也只是研究了生命体的一半——有形部分;而无形的部分则由中医来弥补,所以说中医应该是医学的另一半。

从目前临床实践也发现主流医学大约有一半的病治起来并不如传统的中医。因此应当看到中西医是医学的两翼,车之两轮,无论未来科学如何发展,医学想甩掉中医这个主轮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体确实复杂,现代医学虽然发达,高科技层出不穷,但仍停留在纯生物医学的层面,也只看到了冰山之一角。

国学大师梁漱溟认为:“西医以人的肉体为主要对象,西医无论如何解剖,但其所看到的仅是生命活动剩下的痕迹,而非生命活动的本身,无由去推论其变化。在解剖上,无论用怎样精确的显微镜,结果所见仍是粗浅的;无论用如何高的功夫,结果所产生的观念亦始终是局部的,而非是一个生命的整体。”梁先生指出:“西医对生命的认识不足,实其太短,西医相对于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尚幼稚,”但西医的方法也要学习,比如治某些局部病变能够快速有效,同时认为西医发现病菌是一大贡献。

笔者认为:现代医学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和数字化的量化指标有关,西医能把人体许多疾病都规定标准的参考值,这个方法很有说服力,现代人也非常相信量化指标的科学性,而中医无论您诊断如何正确,疗效亦佳,但诸多患者还是怀疑中医诊断的模糊性,许多人不明确模糊也是一种科学,不仅哲学有,数学也有“模糊数学”,画象和照象当然有差别。幸而医学看重的是疗效,而不是量化的金指标。

上面只是谈到中西医区别的一般情况,那么中西医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归纳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一、 理论方面:

西医是以还原论、机械唯物论为基础的,属于二维纯生物平面医学;

中医是以“天人相对论”、“整体论”为基础的属于天、地、人、宇宙四维医学。

二、 研究方法和对象:

西医是以人体解剖、结构、形态,采用微观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细胞、基因;

中医是以“藏象”、“经络”和“气”,采用宏观“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生命体疾病与天、地、宇宙间的关系。

三、 治疗的方法:

西医所采用的是量化分析、杀灭、对抗、打击的方法;

中医所采用的是阴阳制衡、调整共存的方法。

四、 思维方式:

西医采用“逻辑思维”分析的方法;

中医采用“形象思维”综合归纳的方法。

五、 哲学方面:

西医是研究有形的解剖结构,属于“形而下”,任何手术、介入疗法都是一种技艺,属“器”的范畴;

中医研究的是无形的精、气、神、藏象、经络,属“形而上”,以“道”为主,器仅占一小部分。

六、药品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