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苏定方:韩国至今有他的纪功塔和祠堂,大长今拍摄地因苏而名
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定林寺里,保存着韩国政府公布的该国第九号国宝。这是一个兴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珍贵历史遗迹,一座由花岗岩雕砌而成的五层石塔,塔高8.33米,俗称平济塔、或者百济塔。
不过这塔还有一个名儿,咱们中国人会更喜欢叫它做苏定方塔。
定方之名
这座塔,正是唐朝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邢国公苏定方平灭百济后所刊刻的纪功之碑。上书《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八个大字,碑末云“显庆五年,岁在庚申,八月己巳朔十五日癸未建。”
其实远不止这座塔,在韩国境内的大岑岛上,还有苏定方祠,韩国扶余郡的白马江,白江口、白马江东岸的破阵山,还有钓龙台、藏军洞、相传都是昔年苏定方率军破百济时足迹曾所到之处,因而得名。
以电视剧《大长今》拍摄取景地而闻名遐迩的韩国来苏寺,寺名这个“来苏”,就是苏定方曾经来过,布施过的意思。还不仅在韩国,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的《大楼炭经》,那是唐朝章武郡公苏庆节为纪念父亲所敬造的佛经残本。因为他父亲,就是横扫四海的苏定方!
不用怀疑,咱们华夏军事史上这位“名将也大将”苏定方就是这么牛,就是这么传奇,理所当然应该这样被永远铭记在异国山河大地之上。
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
碑文所载的显庆五年,那时的朝鲜半岛同时存在着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其中以与大唐陆地接壤的高句丽最为强大,有长达七百年的悠久历史。
百济和高句丽一样,都是扶余人建立的,而新罗则是三韩人所建,所以百济依仗着高句丽支援,数次侵伐新罗;新罗王金春秋则频频向大唐求援。
公元660年,待苏定方平定西域后,唐高宗决定对百济高句丽动手,于是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十三万大军讨伐百济。又命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士共五万配合唐军行动。
需要一提的是,自隋炀帝612年三征高句丽,644年唐太宗亲征,这已经是五十年内中原王朝第五次以超过十万以上军马,对东北一隅大动干戈了,之前两朝帝王,四次征伐皆未竟全功,这次苏定方又如何呢?
登陆与横扫
显庆五年八月,苏定方率军从成山渡过渤海,直取百济心腹,百济国军队死守熊津江口,企图抵抗唐军。
可苏定方不光陆战勇,骑兵猛,海战也是一样在行,唐军如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鼓作气登上海岸,大败百济军队,杀死数千人,败军仓惶逃走。
首战告胜,苏定方以水陆并进,两栖作战,副将是他悉心培养的大唐第三代“战神”裴行俭,而先锋则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薛仁贵。三军用命,大唐兵锋直指百济国都泗沘城。
唐军逼近泗沘城外还有20余里时,百济举倾国之兵而来,想与唐军殊死一战。
可战场上只讲实力,百济再怎么困兽犹斗,在经过无数战争洗礼的天下名将苏定方面前 ,实在又是何等的不堪一击,定方随即又大败其军,斩杀万余,一路追到百济都城。
前后灭三国,尽擒其王
苏定方挥军将百济国都泗沘城团团围住;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一早逃到北境故都熊津城,而留下的百济王次子扶余泰,则自立为王,试图率军民固守城池。
随即祸起萧墙,太子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也留在泗沘城里,他说“国王和太子如今都还在,王叔却拥兵自立,即使咱们能打退唐军,我们父子也无法再见面了。”于是率左右翻城降唐,许多百姓也都跟随王太孙出城投降,一时城中军心大乱。
苏定方令勇捷士兵登上城墙,高高树起大唐旗帜,扶余泰见大势已去,只得开门请降。随后扶余义慈、扶余隆及百济各城城主都先后来降。
就这样,战无不胜的苏定方很快荡平了百济国,俘获包括百济第31代国王扶余义慈在内的王室成员共58人,向唐高宗献俘,这已是苏定方灭掉的第三个国家,也是他向唐高宗进献的第三位俘获国王。史书上记载着:“苏定方前后灭三国,尽擒其王!”
渊盖苏文死守平壤
百济原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高宗下诏以百济之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用百济酋长为都督刺史。百济从此在历史上消亡。
消灭百济之后,唐高宗又复得陇望蜀,想一鼓作气再灭高句丽,于是苏定方大军奉命向北出击,虽然军力疲惫,但一路野战依然势如破竹,击破高句丽各地军马城池,唯独攻到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时,遇上了高句丽头号猛人渊盖苏文,这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有名的权臣战将,信念坚定,战志顽强,他就是秉承一个字“守”,全国汇聚粮草,坚守平壤城,死不出战,最后苏定方围平壤城长达半年之久,却始终攻之不下。围城陷入了持久战阶段。
此时,西域又发生了铁勒九姓叛乱,唐军不得不分出精兵回西域平叛,加上战线太长,粮草供应不足,最终苏定方只得班师回朝,
战神辉煌无比的统帅生涯,留下了唯一的一次遗憾,虽然这次对高句丽的大规模用兵依旧未尽全功。但却迈出重要一步,百济的消亡,让高句丽失去了身后最坚定的盟友,陷入大唐新罗包夹之中。
高句丽的覆灭,高丽的崛起
苏定方的遗憾并没持续多久,之后百济遗民发起复国战,从日本迎来义慈王另一个儿子扶余丰,立其为王,席卷200余城,一度声势浩大,但663年,唐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击败来援百济的日本军队,扶余丰逃亡高句丽,亦有大批百济人逃到日本。
666年,高句丽国顶梁柱渊盖苏文病死,儿子争权,内部随即发生混乱,两年后薛仁贵破平壤,高句丽终被大唐所灭。671年,大唐赐准百济故地并入新罗。随着高句丽这个绵延七百年的政权灭亡,新罗在唐的帮助下,就这样逐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那高丽又是怎么来的呢?公元900年是唐朝末年,新罗人甄萱打着百济的旗号建立“后百济”。918年,又一位新罗王室弓裔造反,称王建国,与新罗和后百济对立。朝鲜半岛进入新三国时代。
没到一年,弓裔就被一个叫王建的手下推翻,此人建立了高丽政权,并攻灭了新罗与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而王建自己临死前写了一纸遗言“十训录”,一再申明自己是三韩后人,所以高句丽和高丽这两个王朝,名字相差就一个字,但是真的是没啥关系。
定方之死
未攻下平壤城,荡平高句丽,成了苏定方一生最后的遗憾。虽然借高句丽内乱,他的徒弟裴行俭和爱将薛仁贵替他完成了这一遗愿,可惜,这时他已经看不到了。
从高句丽回国后,公元663年,苏定方以72岁之高龄,再被唐高宗重用为安集大使,全权节度西北地区唐军,帮助属国吐谷浑守备日益强大的吐蕃,为大唐镇守西部边陲。从此,苏定方把自己最后的四年时光也贡献在了边疆。
公元667年,76岁的苏定方在西北度过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病死在行军途中。
西部边陲啸啸马鸣和瑟瑟寒风中,至今仍倒映着他辉煌万千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抹神光。
绵延万万里的脊梁,撑起家国傲骨
苏定方自幼而从军,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虽饱经挫败忧患起伏,寂寞冷待,终能得展平生抱负,北击颉利,西灭突厥,踏平葱岭,东夷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令四宇诸国震慑降服。从功绩来讲“前后灭三国,尽擒三主”在中国军事史上几乎不做第二人想。作为一位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之王,他骑战步战海战,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更每每以少胜多,把唐朝的疆域向西一直开拓到了中亚,向东到达朝鲜半岛,使唐朝立国289年,疆域在唐高宗时达到了广袤的巅峰,大唐声威远播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也作出了难以磨灭的重要贡献。其功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