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运行,电脑竟能回答人类的几个终极问题
意识和潜意识问题。
基于宇宙全息论假设,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而我们观察人类创造的事物,也总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外化着自身的结构和模式。
在结构方面,人类创造的实物模仿着人类的结构,比如汽车的底盘就像人的躯干,发动机就是心脏,轮子就是腿,人以粮为食,汽车以油为食。对于人创造的虚拟事物,比如大大小小的团队,都会有一个核心对应人的心脏。在模式方面,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也对应着人的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
当我们用外部事物类比人,相当于跳出人自身体系,从外部视角观察自身,这些外化的事物就给了人类一个全新的研究自身的机会。
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里,只有意识问题是最难以研究的,因为我们在用意识研究意识,“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研究自己确实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而电脑就相当于人的一个简化模型,其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可以看作人的外化,分析电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以此来类比人的意识产生和运行模式,这样研究起来就比较清晰了。
让我们先看看电脑的生产、启动、运行、关闭的过程。
首先,电脑的生产采用了典型的专业分工大协作生产模式,尤其体现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特殊优势。只要生产者遵循同样的标准,就能生产出适合任意一台计算机的配件。计算机配件从世界各个角落的公司、工厂中设计生产出来,汇集到组装厂或者电脑散件市场,组装厂进行组装,有时候甚至不用工厂组装,用户就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购买配件,进行DIY装配,一个新的电脑就这样诞生了。
当一台电脑插上电源,首先时钟芯片开始工作,向COMS和开机电路发送时钟信号,当我们按下开关,电源风扇开始旋转,电流瞬时充满整个主板,启动CPU,电流继续流向每个部件:声卡、显卡、内存、硬盘,接着进行时钟复位,各部件完成复位后,CPU调取BIOS对各个部件进行自检和识别,自检完成,犹如一个巨大的工厂完成了开工准备。当操作系统开始安装并运行,就像人流涌入各个工位,开始操作所有的机器,工厂里机器轰鸣,一个充满活力的工厂就开始工作了。
人通过键盘和鼠标与电脑进行交互,电脑与电脑通过网络联接起来。电脑运行程序对输入进行运算,将结果输出到文件、屏幕或者打印机。当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关闭程序,或者点击关机按钮,电脑运行关机程序,关闭电脑,电脑又回到初始状态。
从电脑看人类的意识机制。
用计算机启动过程类比人的启动模式,当人类获取最初的能量后,通过基因中的初始机制建立时空坐标,再激活基因中保存的本能信息,这些基因保存的本能信息的集合就构成“心”,“心”并非指心脏,而是大脑之外,存在于身体各处的一个虚实结合的构造,“心”再调用初始化程序对各部件进行自检和标定,使其完全适应当前时空,做好启动准备。当一切完成以后,“心”开始启动大脑,调取大脑中存储的记忆,处理各类事物。
存储在CMOS里的BIOS程序包含人类基因中的启动机制,而存储在主板上的所有集成电路,以及所有电路的结构共同构成基因,那些存储在硬盘中的程序和数据就是后天习得的能力。
电脑程序就是这种后天习得的能力。
电脑程序由程序员用编程语言编制,存放在电脑硬盘里。电脑程序可以看作人的意识,不同的程序可以看作人的条件反射,显示器显示出来的界面可以看作各种条件反射分类后构成的解决不同问题的套路。存放在硬盘里的程序,在需要解决相应的问题时,就被调出运行。调用程序时需要经过主板的通道,在CPU运行程序时也需要通过主板通道与各个部件进行通讯,比如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其他资源。
用电脑类比人类,我们能否这样推测,人的潜意识存在于身体的结构中,初始启动程序就保存在基因中,潜意识对应本能,是先天结构带来的。意识是后天产生的,并且从外部进入,目的是应对各种情况,解决各类问题,意识对应条件反射,将条件反射提炼后就形成了人类的表层意识。大脑并不是意识运行的主要器官,意识主要在“心”里运行,并消耗能量,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其他相关器官配合,如肠胃。
用计算机的运行类比人类的意识,这种方法不失为认识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