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点单调,那就唱唱反调

©️陶理
2020.05.15 19:51
于伦敦的某个小公园
你好呀,
这篇推送有设定读者,是对上周六推送中一位称自己是 学科地理(教学)的研究生进行回复的。但我一向是一个跑调的人,所以这篇推送应该也适合与Ta有相似专业和疑问的GEO读者。
上周我已经用完了我一年份的耐心,所以这次我就不客气地直接讲GEO存在的意义了,是为了与人分享我所见的千态万状,我写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没有要说服ta人同意我观点的意图,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只因为这样做,或许会让更多人也意识到不只存在一种看事情和世界的方式。
注意这篇推送是对上周六推送(听说你辞职考研,我一夜无眠)其中一条留言的回复。因为这个留言中体现出来的一些观点,我觉得不妨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探讨,因此想说做这样一篇推送应该会是挺能引起讨论。
先要声明从专业领域出发对观点的延展与反对,不应该上升到对个人的语言暴力,希望看这篇推送的读者记得带上自己的脑子,不要让情绪涌上头,做出人身攻击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因为意见不同就要扣死对方。
我对这篇文章的定位是重新理解一些事物与观点,拓展自己对某件事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开阔读者视野的边界,从而用更开放的心态去认识、探索、想象我们人类所生活的这颗星球以及所有可能出现的未来景象。
我不认为自己写这篇是要建立一个有输赢或者正反面的辩论场,也没有要指导人生的想法,只是觉得有必要提供一些我会联系到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与相关的小事情,所以这次的口号是:
生活有点单调,那就唱唱反调。
1:我也有过睡不着的经历,后来发现了个办法,分享一下,对于我还是挺实用的。很简单,从1数到100,以最快的速度不断的重复,中途尽量不去思考,一思考思虑就来了,就不容易睡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要想着什么时候能睡着,快点睡吧,因为人永远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很神奇。再就是,睡前不要思虑思考过多,想很深的问题,思虑一旦陷入其中就很难睡着了。
1/睡不着的处理方式
强行让自己入睡是一种。
顺其自然闭目养神也是一种。
要是头脑清醒就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
但在选择适合你的处理方式时,是不是要问:
为什么你会睡不着?
你必须要现在睡吗?
我的教师朋友们无论在学生期间是多么作息不规律,一旦进入朝八晚六的工作模式,到点就困,按时就醒是日常。
我自己睡不着通常是:脑子里有许多爆炸的想法,有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
所以面对失眠,我的选择近年来更多是不逃避,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是享受黑暗,就用手头的纸笔写写画画,要是想开灯写作,就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打字。
我有时候属于半夜头脑清醒的猫头鹰,有时候属于早晨灵感很多的百灵鸟,所以我的睡眠习惯也就根据我的脑子里灵感啥时候出现来定。
为了让稍纵即逝的灵感与想法得到及时记录,我手边总是有纸和笔,或者手机(语音备忘录)。
我希望看到这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应对失眠措施,不要觉得自己非得立刻入睡,也不要强行撑着苦苦熬夜,就在有幸可以选择的时候,醒着做点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可能是冥想,也可能是写作或者其他,这样醒时不留遗憾,睡觉时也可安心做美梦。
我的妈妈和我分享过一个她每天晚上睡前会做的事情,就是想想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如果做了挺多事(一般她都做很多)就会觉得:真是很成功的一天!然后就鼾声如雷贯耳。第二天四五点闹钟就会叫醒她,她起来烧早饭,然后她再眯一会儿,差不多六点多就出门去店里开店。她还常和我说我这可不早了,路上其他店铺都开了,我不开别人都开了,我生意跑掉了怎么办?一天下来我爸妈作为个体户,零碎小生意时多时少,爸爸通常在我弟弟开始上课后才来店里,我常打趣他们俩这种夕阳产业在当下是过时的守株待兔,没有什么前景,做一天算一天的。但也确实是我妈妈在这小小的门面起早贪黑,撑起了我们家现在有的生活。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不是要讲我妈勤劳刻苦,的确是这样,但我在这里讲的重点在于有许多职业是经不起失眠的,有的甚至是手停就口停。我妈这样的个体户是不能失眠的,很多从早跟班到晚的中学班主任也是按时睡觉以保证工作日精神饱满。
而像我这样可以失眠的人,其实是有一点特权的,我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待商榷、但不在本文赘述),那所能做的就是不要浪费自己清醒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读更多的书、把更多的思绪记录下来,然后再睡觉醒来后,拿出来看看反思,形成一些文字与人交流。或许从遥远的将来来看,我能够缓解一些家人或同行的压力。
当然这是在保证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长期失眠是病症,如果自己自愈不了,那需要找医生看哟~只有你活得健康长久,才可以爱自己的人、自己爱的人与事创造更多幸福与美好~
2:一个南京师大的师范生,说找工作太难,哎,让我们怎么活啊,哈哈。
2/南京师大的师范生说找工作太难
不知道你指的“我们”是指代的谁?合理推测是在自嘲或者自我谦虚?我其实在上篇文章时没有提到找工作太难是本科学校的关系,主要在讲的是我所认识到的现实情况:我在南京读本科,要去上海找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是基本不可能。
这要放在当时的情境中去看(我2009年入学,2013年毕业):
a.南京师大在我入学的时候对我们这届师范生,一直都是在培养高中地理教师这条路上走,自然而然想到的也就是公立高中,并没有设想学生可能会考虑去国际学校、民办初中等;
b.上海的高中地理课程所用的课标和全国的不同,2015年高考等级考改革前,一直是高一所有学生合格考,高二没有地理课,高三选地理的人高考,每个学校选考地理的人屈指可数,这样的考试制度使得地理科目在上海的高中是边缘化的,因此也没有什么招聘需求,当时不少学校宁可每年招代课老师,也不乐意把编制给进一个新地理老师;
c.本科学校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了解和准备的就是全国卷以及全国课标,上海的考试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我都不熟悉也没人和我交流,同时我在大学一开始也没有很大的兴趣去钻研高中地理,以为不过就是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考试考什么,我就准备什么的状态,也谈不上积极、有目标;
d.就算是上海的公立学校进老师,要进编制也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分数落户,学校还会考虑学校师资的配比,研究生因此比本科生占一点儿优势,本地人相对比外地人多一点优势,每年华东师大和上海师大毕业的地理系学生,无论硕士还是本科,也都在看着这份工作,我一个外地的本科生,没上过也没学过上海的地理课程,竞争力是什么?(图我是江苏考生擅长做题吗?)
所以我在本科对自己未来找工作前景判断时,是基于个人情况以及就业形势的合理判断,我想要找的工作和我的能力是基本上完全不匹配的,所以志大才疏要安心读书求学。
我想提醒一下,看到这里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些还在大学的,真不要有任何对大学的盲目崇拜或者什么名校情结,找工作靠的是自己真才实学,不是靠着学校的名头能让你畅通无阻的。
而这里我所指的真才实学,不是说你做题刷题的本事,也不是你上课表现多优秀(要是你初出茅庐,怎么可能上得过有丰富代课经验的人),而是你要找到一个目标之后会想方设法去学习,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要想清楚什么是大学所能教给你、带给你,而你想去的这个中学是给不了、却十分需要的。想清楚这一点,然后做到,你想要的那份工作离你就不会太远。
3.考研期间,我也是6点起,10点半睡,算是比较奇葩的人吧,这样效率更好。还记得在北方,大冬天6点在校园里瑟瑟发抖背教育学,教学论,冷得效率真高!
3/每个人复习考研的节奏不尽相同,建议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相对而言冷一点的确是比温暖的氛围更适合保持清醒,但瑟瑟发抖这个词真是,听起来就是感冒边缘试探啊。
我觉得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都没有必要虐待自己,稍稍踏出舒适圈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步子一下跨太大,或者看别人适用这招那我也试试。因为每个个体的经验就像我在上面第二点反调中描述的一样,有诸多的不同,放在情境中去看的时候更加明显可以看出情境的复杂性与个人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今年考研复试和明年的考研(以及出国留学申请),相较于之前,肯定是会受到疫情影响的,但保持身心的健康,做好脑部和身体锻炼都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必要备考基础。
另外我觉得除了背诵之外,我考研过程中真正受益的是我总是喜欢在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习惯,慢慢这样的能力上来之后,我就跟更够看到不同的内容之间存在着联系,自己尝试去归纳总结和反思。是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但我的理解是这句话里的“读”也是带着思考去读,不是背。
不是我要污名化背诵这件事,我觉得能够背出一首古诗、一段名言是挺酷的会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考研考的应该不是记忆力,而是你是否有钻研的劲头与思考后的表达吧?所以我会更强调“理解”教育学。
回顾我的考研,这些“理解”建立在我教育实习的亲身实践、我脑内对各种教育教学场景的具体想象、图书馆里看到相关书籍里的真实教师案例。
4: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也有过类似的思考,人要有理想这是肯定的,但是要用现实的方法去实现理想。
4/我知道我的理想实现不了,用什么方法都实现不了。
其实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肯定或者必然的事情,理想更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标配,而我心知肚明自己的理想根本不会在我有生之年实现,甚至可能人类永远都实现不了。
我不会去看不起说自己没有理想或梦想的人,也不会去在意别人嘲笑我说这个人太理想主义、整天在做梦。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太相同的,我知道我最想看到的那个状态的世界我努力再多,也不会实现,因为有太多超出我主观能动性的事情了。
就举我理想的一个小侧面来说,从今年3月8号开始我就在跟着今年国际女性日的口号提倡:#EachforEqual #每个人的平等 【征集】2020国际女性日的主题是每个人的平等 #EachforEqual
我也很开心地得到了许多新老朋友的支持,也让我更明确自己对于平等这个词的理解是更宽广的意涵,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得到完全平等的所有一切待遇,而是在公共领域,每个人得到的对待应该是不会因为出身、性别、取向、种族、外貌被区别对待。
我呼吁每个人为此努力,但我能做到的就是自己尽力去做到,然后也鼓励并且为已经在尽力去做到这点的人鼓掌而已。
这个其实和我致力于地理教育也有联系。
因为我觉得地理所蕴含的本质是看见每个人的差异与相似。
两年前在UCL一节storytelling的选修课上,鼓励我们创意表达自己研究的老师说你们上来表演自己的研究啊,还可以邀请在场的人一起,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感染力。我想了想还是半举着手,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我要是来演示的话,我不是需要一两个同学帮忙,而是需要所有人。然后因为是在课堂上,大家就说,那我们一起啊。于是我就开始讲我的研究,我先站到前面,然后说,现在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伦敦所在的经纬度,然后我指出了前后左右是东西南北,教室空的地面想象成世界地图,大家先站到自己的家乡。因为我们所在的空间是比较大的,然后毕竟都是博士生,UCL也是以global university (全球性的大学)为标志所以博士生大都来自世界各地,这点地理素养和空间想象力也都还是有的,所以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够根据对方的位置来了解对方大概是哪里。然后我们就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了。我说这时候可以看看彼此,打打招呼,但还会受到地缘位置的影响。然后现在时间轴变到今天,站到你今天所在的地方来,于是我们所有人都围拢,有的甚至抱在了一起。我说这就是地理:地理让你看见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也让你们有机会靠近聚拢在一起,通过交流对话然后发现你们的相似之处也非常多。等到在英国毕业学成归国的时候,可能我们又分散在各地了,但学过地理的话,我们就不会觉得彼此之间有那么多隔阂,而是更能够理解对方,也因此更能够给理解自己。
这个做法当然也就是在一个大家都上课知道自己是在学些什么的时候才可以做成。大街上你这么宣讲,没有人理你的。网络上你这么呼吁,也没几个人会看的。但在课堂上这样做就是非常有魅力的教学手段,而且很能够触动参与者的心。这节课后,我就因此有机会结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我们也依然有很多可以交流分享的事情。她们也都觉得这是非常印象深刻的经历。
所以教育就是我采取的现实,不是幻想着自己发明创造一套理论所有人都同意,而是你因为有了理想,就会看见各种在你眼中显而易见的联系,抓住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可能打开窗户的机会,让更多人意识到说:啊,地理可以提供这样的角度啊。原来你说的地理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在我这里所谓的现实,不是改变自己的理想,我也从不妥协自己的理想,只是越来越意识到我的理想不会因为我尽了全力就能实现,但哪怕是这样,我还是有这个理想,还是会去做一切在我道德准则以及处世原则内可以做的事情,想方设法去提倡和鼓励,但绝不去说服和强迫。
5:我也遇到了好些好老师,从小学到现在,有好多个,一直记在脑海中。这些老师,为人处世,言谈举止,给人以力量。
5/我始终觉得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只是人身正德高,能做好老师,首先业务能力要好,至少应该说要有向好前进的步伐。
我有一阵总喜欢给朋友讲一个故事,而且通常是用代入法。男生就是你和你怀孕的妻子,女生就是你怀孕和你的丈夫一起,场景是在街上走,这时候孕妇突然要生了,冲上来一个路人说自己是好人,来帮你接生,你会同意吗?这个人当然老师做的事情可能不及妇产科医护人员那么专业,你每时每刻在学校里的场景也不一定都完全需要专业人士,但上学首先是要学习课程的,当然要学做人,老师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但好老师,不只是一个好人,也有一个专业身份,就是xx科目的教师。
你是地理老师,就要能够上好地理课,这是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会使用地理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做也会解答相关的考试题,并且在学生考虑将来大学报考地理走上地理这条路时,可以根据你对学生的了解和你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如询问校友、同行),推荐适合学生的学校与专业供其参考。
看到这里的读者肯定要觉得我对中学地理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那让我们来换成医生、律师的场景看看,医生需要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职业标准与守则并且能够运用,律师也应该不太会说就靠律师资格证就可以应付所有的场合吧。跟着医生和律师的实习生,做为指导者是否需要给出合理的建议呢?对照这两个相对而言最被认可为专业人士的职业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前进的方向,并不是说做不到这些就不可以被说成是一个好老师。我只是要说明我对“好老师“的定义里必要的一环是业务能力得过关。
而业务能力本来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经验中精进的,所以应该来说新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如果只去强调好老师当成是做个品德高尚的好人,绝对是狭隘理解了老师的专业身份。
我绝对不是说老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不重要,我是说不要忘记我们看的是好老师,不只是好人。这两个其实不是对立面,只是一味呼吁表扬一面的话,另一面可能就被忽视了,其实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另外相比留言的这位,我在中学遇到的许多老师里好老师很少,有好几个上课不好好讲课后让学生去家里补习的(不包括发现你的确跟不上班上整体的节奏,从而建议你补习但并不强迫你必须跟ta补习的),有觉得不会做题就是蠢的,或者觉得女生就是学不好理科的,甚至是小题大做觉得学生不能看教材和讲义以外的复习资料(我的高一班主任,就因为我在晚自习时看政治老师发的《时事》小册子而不是读政治讲义,而把我拉到教室外训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又去办公室继续训)。
之所以前面没有写这些老师的性别,是因为不希望形成一种男老师歧视女学生的错误理解,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中正好给我带来这些负面影响老师性别是男性,而给我很多支持与鼓励的老师大多是女性。而正是这一小部分老师,让我没有沉沦放弃,还是奋发向上,如今走到了今天。
现在回看我经历的这些中学老师,其实至今我也可以受用的一个经验是:老师和学生都有挺难的地方,但老师站在自己的位置,还是不要轻易给学生这个人做判断,更不要有性别刻板印象,或者智商上的判断,不如就事论事简单些。可能这道题确实对你来说简单,也讲过许多次,但对于学生或许是上次上课走神没听到,也可能是之前讲的方法就没听懂?
当然面对道德品质败坏(比如作弊)、抄作业屡教不改、想要好成绩却不努力整天做梦的学生,我也觉得老师没有必要时刻都慈眉善目,有些原则和底线是不可以试探的,有些白日梦除了找机会去戳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可取,也没有办法让做梦的人清醒。当然尽了一切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的老师也还是有可能无法让学生清醒一点,那能怎么办?在我看来是老师仁至义尽,不用给自己再多压力了,不要有拯救者心态,学生的人生是学生自己的,拦不住ta去作,那你反正也尽力拦过、劝过了,无愧于心、于行。
诶,讲到这里,忍不住要感慨,老师这行有心做好老师的人辛苦是真辛苦,而浑水摸鱼、别有用心的人也真是总钻得到空子,让老师的整体形象受损。其实多想一点,好像每个行业都是如此,还是秉持着“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吧。
8:很想了解一下国外的地理教育现状,但在国类的我,无从发现,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分享些,在此谢过。
10:学外语,自己没太大动力,国内没有氛围,学着不用,那干嘛。。字数限制
8/《地理教学》杂志了解一下,“国外地理教育专栏”存在了几十年了,我都在这个专栏发表过文章了,是真实存在、持续更新的了解窗口。再怎么样,研究生总知道知网是什么吧?关键词搜索会用的吧?
结合一下第八条和第十条,其实我小小的脑袋有许多个大大的问号?想了解国外地理教育现状,又不想学外语,这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啊,是在等我投喂吗?
都是成年人了,网络和科学上网都可以了解一下,就连我这公众号,善用一下公众号内部的搜索引擎,查找关键字,都会跳出挺多与国外地理教育相关的中文内容。
说到这里我应该就可以停止了。我也认为对于学科地理(教学)的专硕对国外地理教育感兴趣,能做到定期看《地理教学》杂志的相关专栏、知网上做一些相关搜索就挺好的了。
所以接下来这些是写给可能在看的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硕或更高阶一点在做博士研究的人,要是有与留言的这位读者有类似想法,觉得国内很难发现国外地理教育现状的。我写的就会比较严格,心灵脆弱、精神上不能接受合理质疑与批评的别往下看了。
我是立志要建立起国内和国际地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沟通桥梁,但如果面对的大部分人都是:我英语不好或在国内学了英语没用,你给我讲讲国外地理教育现状的态度。我也是会有种连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时期的许多传统知识分子觉悟都比这样要高一点儿的感觉。我也没那个本事去带动你。
我们国家辛辛苦苦脚踏实地发展了这么多年,基础教育就开始教英语,不是说你非得出国才能用得到英语,也不是让逮着一个外国人就要使劲练习口语,一定程度上我们为什么在英语教育中那么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要看懂国际上用英语为母语的那些国家的同行在做什么,而且也要去理解为什么ta们这么做。因为语言背后其实存在着文化和思维。
而我们学英语不是要让自己变成英国或美国人,而是有一种我可以理解你、读懂你在说什么,这样我会说两种语言,而且都能自如表达的话,我就能够有两种思维习惯进行碰撞交融,从而思考得更加辩证全面。如果和我交流的外国人不会中文只会自己的母语英语,很可能觉得我的语言是密码,反之亦然。
2020年不是1990年,我们所处的现实状况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基本上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已经接触到了,虽然不是所有的网站在每个国家都一样使用,但是大部分的网站都是可以免费搜索使用的,我不觉得现在是国内无从发现国外地理教育现状的时代,觉得自己无从发现的人,可能没有经历过没有网络甚至没有相机的时代,那时候再辛苦,也总有人在译介。
而正是这前仆后继的一代代人,才让我们的学术领域逐渐地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且不说其他行业,中国地理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就有合作关系,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也在中国设有分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觉得国内无从发现国外的地理教育现状,应该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吧。
但坦白来说,我很难列举出国外地理教育现状,首先我只会中文和英语,个人精力也有限,只简单了解一点英国近年来的情况。另外我一直都觉得在用中文提到地理教育的时候似乎有不少人默认就是中学地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考试),但其实在我看来地理教育不仅包括中小学,也包括大学和研究所,地理和教育的关系也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而是彼此平等但有联系的相交关系,我感兴趣的不只是相交的部分,而是这两者(可以看成两个圆)如何相交,又为什么这样交合。
这就是我的问题了,我经常觉得和人以及所谓的同行交流困难重重。
当我要认真严肃地与地理教育领域从业者交流之前,我都要至少来明确说对方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以及为什么会对这个内容感兴趣。
我惯常要交换彼此对地理和教育的理解。而且为了不让我的观点影响到对方的表达,我都会选择后讲,以免我所说的让对方误以为是我希望ta也这么觉得。
所以看到留言,宽泛地让我讲国外地理教育现状,我着实是讲不出来,因为根本没有对观众的任何了解,也不知道对方兴趣点在哪。同时我也不觉得自己目前有这个水平去涉及这么宏大的主题。我一个初入研究'密林’的人,自己还在艰难前行,在黑暗中摸索,所以我做不到,不用谢我了。
但既然看到这里,还是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IOE的学妹和我讲自己选择了一门课程,是讲国际教育发展(英文是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或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我记不清了)的,她一开始选择的时候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觉得会是:美国、英国等几个主要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而真正去上课,才发现老师根本不是按照国别来讲,而是会通过国际组织来讲在非洲一些国家如何运用各方力量来发展教育。
这个小故事的意义是说我们有时候太理所当然认为国外地理教育是英美国家,而事实上凭什么你去定义这几个国家是主要国家?又为什么觉得自己需要了解?一旦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或许学习和了解的动力就更足,学英语的目的性也更强了。
对我来说,学英语是相比去学德语、韩语、阿拉伯语、毛利语之类简单许多的事情,因为国际上通行交流的语言里英语最为广泛、学习的渠道和方式也最多,IGU-CGE也有专门的期刊在更新世界各地地理教育从业者们写的文章。
看得多一点,想得多一点,和人多探讨,我觉着是在大学里可以稍微努努劲就能做到许多,但在中学工作时可能需要克服许多,才能喘息一下去做一点儿这样的事。
另外,每个人对“在国内英语学着没用”的看法不同,我是属于试过所有我能尝试的方法之后才会找外部因素的人,也就是说我想法设法去用了,最后再也想不到办法用上,我才会叹一句:目前还没找到用处啊。这样做当然自己是挺累的,可我就是属于没有我想要的氛围,那就创造一个我想要的氛围。这也是我筹建地理教育字幕组的初衷,写到这里,就适合再发一下:
【招募】我们成立一个地理教育字幕组吧?Why not we build a team for GeoEdu subtitles?
最后,提醒读者需要带着脑子阅读文中的观点,然后思考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不同,因为本来就代表着看待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这些观点没有必要彼此厮杀,到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正确的观点。

不伤天害理、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话,异见可以存在,反调想唱就唱。
小松鼠虽然超级可爱,但到处找吃的,然后一股脑塞在嘴巴里、到处藏起来的收藏行为,不应该是我们求知与对待新知的方式,作为会思想的人,还是要常动动自己的小脑瓜子、和同样动脑的人说说话。
©️陶理
2020.05.15 19:52
于伦敦的某个小公园

本周(我的一周一般都从周日开始)推送概览:
只要你会发弹幕,不需要英语好,不需要会用软件,就可以支援我们这个刚成立的字幕组~
【招募】我们成立一个地理教育字幕组吧?Why not we build a team for GeoEdu subtitles?
环保这个问题那么大,一个人可以做啥呢?嗯,我可以挑战每天只吃一磅钱啊。
那些你想拉黑却无法拉黑的人
不花一分钱获得六倍快乐的秘密,我告诉你
母亲节分享地球青年们的54挑战及2.6挑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