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利大航海时代
心如大海,可以平静深邃,亦可汹涌澎湃。以为股东创造最大财富价值为己任,为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为己任。长达十八年的创业大考下来,汪潮涌达标了。
信中利,这家在“本土地平线上”峥嵘头角的公司,由于新三板上的抢眼业绩,被誉为“海归创投第一股”。而收购惠程之后,资本的双翼张开了:以信中利集团为主体,深圳惠程和信中利股份为两翼。践行左手A股、右手新三板,左手硅谷、右手巴菲特的思路。涵盖创业、创服、创投、产业并购的千亿市值综合性控股集团正具雏形。
不知多少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迷失,汪潮涌却升起了信中利的风帆。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中,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追随着汪潮涌的脚步,一批批小帆船在信中利巨帆的指引下尽情逐浪。
而在通往全能型社会企业家进化的道路上,他的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担当,有了中流砥柱式的责任感,汪潮涌没有忘记“反哺和回馈”母校、家乡、祖国。
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
上世纪末,诗人北岛写下了“我来到这世界,为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充满理想情怀的宣言,来企图平衡一个物质时代的沸腾和浮躁, 满街都是摇滚歌手蒙着一块红布更为通俗地唱吼,“你问我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人文启蒙运动,催生了精神的烈焰和民众创造力的爆发。
彼时,创业投资在中国刚刚萌芽,太阳在哪里,大海在哪里?没有方向,没有答案。而汪潮涌却用一首诗给出了答案。他直抒胸臆地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是比天空还要湛蓝的海水,我是比黄金还要灿烂的阳光” (摘自汪潮涌《水手之歌》)。
在新世纪来临的前夜,创投的“蓝色地平线”正冉冉升起。以汪潮涌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归风险投资家,可以说是最早的探路者,是中国最早那拨幸运地看见地平线、甚至是制造地平线的人。
在理想的撩拨下,创业投资家汪潮涌骨子里的诗人情怀忍不住飒飒作响。
“最蓝的海水”和“最灿烂的阳光”——诗中大气磅礴而不乏细腻的比喻,让人想起了《圣经》中那句“我就是道路、真理和光明”。而那分明是上帝创世纪的全景视角,也是一个创业者隐秘的内心独白。
1999年,三十四岁的海归精英汪潮涌,还没有来的及脱下华尔街的那件名牌阿玛尼西装,就被裹入北京长安街创业大军的滚滚红尘中。他的名字里恰巧有个“潮”字,正跟这个时代一样“潮”,而创办信中利无疑是最潮的一件事。
作为留美归国投资银行专家、前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潮涌的事业轨迹已经足够瞩目了,是一个人们眼中各式标配齐全的“华尔街精英”。但这距离他的梦想——心中那片“最蓝的海水”和“最灿烂的阳光”还远远不够,要超脱世俗眼光里的成功,实现心中完美夙愿,必须开始新的冒险历程。
可以说,在汪潮涌身上流淌着创业者不安分的“蓝血”,追求成功的路上必须走的“比远更远”,不惜撕掉传统投行精英的标签,从零开始创业,堪称中国最早冒出的那茬“蓝血贵族”。
从85年清华大学公派美国学习金融,到第一批华尔街大陆留学金融专业人士,汪潮涌在摩根士丹利中国代表处操刀了一系列成功的投融资项目,包括财政部、中国银行、大唐电力、北控、东方航空等融资总额达60亿美元的业务。
1995年,他还参与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筹备、组建工作。1998~1999年,汪潮涌曾参与筹备和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当事业到达一定高度之后,需要静心思考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选择创业,也意味着选择了无法估算的风险和决绝,抛弃了过去的舒适区和安全区,进入鲨鱼暗礁出没的危险的深水区。但在汪潮涌看来,那才是真正的大海的方向。
1999年,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汪潮涌离开摩根士丹利,一年后毅然选择创业。与恩师巴菲特在钓鱼台养源斋的餐叙犹言在耳:“相信中国就能获得巨大盈利”,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信中利三个字的招牌也拜巴老的点化所致,并成为汪潮涌创业路上的强大动力。信中利的英文名是ChinaEquity,在汉语的丰富语义中,“利”不光指盈利,还出自《易经》“因势利导”,讲的是投资的基本原则——诚信、公正、顺势而为,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1999年,如同神启般,他看到新世纪曙光中的大海正咆哮而来,激动不已。远方蓝色的地平线隐约可见,创投的风帆刚刚鼓起。“我是白帆,告诉你什么是追求”,汪潮涌写下这句诗,并创办了信中利。
信中利俨然是国内最早的VC/PE探路先锋。投资百度搜狐,她是中国最早参与中概股企业海外上市的国内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华谊兄弟、龙文教育、中诚信,她是国内领先进入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前瞻性的创业投资机构。
1999年互联网大潮猛然而至的眩晕中,不知多少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迷失,汪潮涌升起了信中利的风帆,并继续写下诗句,“我是北斗星,告诉你什么是方向”。也许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诗中“北斗星”的含义,但在整个中国漆黑一片的早期投融资航道上,信中利作为培育市场的先行者,无疑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导航作用。
“作为信中利号的船长,我肩负着船东(股东)们的信任和水手(员工)们的期待,不敢有一丝懈怠,冀望不辱使命。” 汪潮涌说,以为股东创造最大财富价值为己任,为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为己任。这也许是“北斗星”最基本的内涵,长达十八年的创业大考下来,他达标了。
而北斗星有着更为深刻的外延。如今,除了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身份,他还是年轻人心目中最闻名遐迩的中国创客导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中,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追随着汪潮涌的脚步,一批批小帆船在信中利巨帆的指引下尽情逐浪,那大概是“北斗星”最璀璨最丰富的含义。
所以,他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信中利的事业伙伴,而是辐射到了整个创投圈,可谓“地上的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从这个意义上看,汪潮涌具备了从成熟的投资人转型成为一个社会企业家的开阔胸襟和高阶位。而真正的“北斗星”型的社会企业家,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种。
在通往全能型社会企业家进化的道路上,汪潮涌更自觉多了一份责任担当,有了中流砥柱式的责任感,这个清华大学培养并送出国门的学子,没有忘记“反哺和回馈”祖国。“我的血管奔腾着长江黄河,我的头颅高昂在喜马拉雅山上”,进化到这个层面的他,把抒情小诗写成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究竟是大海召唤了帆的渴望,还是帆的渴望召唤了大海呢?
总之,帆船和大海已深入信中利品牌的精髓。信中利LOGO的底色就是海洋之蓝,寓意着无所畏惧、生生不息的大航海探索精神。业余酷爱航海运动的汪潮涌,对“蓝色地平线”的含义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领悟。“只要我站在帆船上,就仿佛进入那种忘我的境界。天地间只剩下了我和眼前这条船。我喜欢航海的感觉,虽然在船上能看到海平线,可是你往前走,会发现海平线还在更远的前方,你还得往前走,没有止境的追求,永远得往前走。”
心如大海,可以平静深邃,亦可汹涌澎湃。仿佛,汪潮涌已汲取到大海的灵思和生命哲学,并融会贯通到信中利的永恒事业中去。
2017年3月底春意融融的北京,在首开幸福广场的潮客咖啡厅,汪潮涌接受了笔者的专访。“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海归创办的本土化创投机构,国内最早的市场化创投机构”,他开门见山地表示。
国内媒体普遍误以为信中利是靠外资背景发家的,实际上信中利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家创业型的纯粹本土化的公司,根本不是什么外资。那时,外媒称我们是“Independent China home-growned VC”。
“信中利是纯粹自创的本土品牌。”让他引以为豪的也正是这一点。
独立正是信中利身上浓浓的特质,有着中国民营企业共有的野蛮生长的活力基因。如果说,深创投是国资系的,IDG、软银是美资日资系的,信中利就是草根系、民资系——是在创投史前时代、蓝色地平线上脱颖而出的第一家真正独立的本土创投机构。信中利创立时值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的第一轮创投热潮,成立的宗旨在于为广大中小创投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化提供资金支持,如今累计管理数十支基金, 基金规模超过百亿人民币。
在如今全民PE、遍地VC高涨的行情下,如果问一家创投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大概首先就是独立的决策机制和效率。这意味着纯粹的本土化、纯粹的市场化,与市场近身肉搏、短兵相接,没有盔甲保护。
而在上世纪末,创投的史前恐龙时代,独立是对开局者最残酷的考验,意味着无法言喻的孤独、坚韧的抗风险能力、竞争流血中独自舔舐伤口。在没有退路和后援的四面夹击八面埋伏中,敢于独立的机构真的可以说是“斯巴达勇士”。
当然,独立也意味着最大限度的自由,与那些动辄就要去境外沟通的同行不同,汪潮涌有着在中国本土疆域信马由缰、自由驰骋的决策活力,效率奇高。
以汪潮涌在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的专业背景,捞个外资投行香喷喷的招牌当盾牌肯定是小意思,以他在国开行副局级顾问的资历,搞点国资金灿灿的门道也不是难事,但他偏不,仿佛跟自己赌气一般,他偏要信中利以绝缘体的独立之姿艰难出世。
对于拓荒者来说,独立是格外稀缺的价值,也可以说,是他们为之苦苦奋斗的阶段性目标。以IDG资本为例,尽管是最先进入中国的美资风投,直到1999年才摆脱了与美国的股权附属关系,从原IDG集团的投资部门演变成独立运作的机构,中间过程可谓费尽周章。再以深创投为例,1999年脱胎于深圳市政府和高交会的深创投的前身,也曾经历一个长期煎熬的过程,直到2002年正式成立。信中利与他们相比,可谓是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彰显了自由独立之姿。
“因为没有靠山,所以我们早期的发展也比较艰苦一些。”汪潮涌说。没有政府背景,得不到银行和国有投资机构的融资,困难可想而知。那时候最难的是两头空,创业板没有开、法人股没有流通、并购市场不成熟,在国内没有退出通道;另一头,国内也没有募集资本的渠道。
没有靠山意味着自谋生路,公司生存下去成了第一要义。他把目光瞄上了国内巨大的市场空白——为中国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提供500万~5000万美元的投融资服务,一边投资,一边为企业做FA。
一年后局面慢慢打开了,信中利为近20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资金总额超过两亿美元。汪潮涌的座右铭是海明威笔下《老人与海》里的那句话,“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创投教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信中利成立之初,正好赶上了全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行业的爆发点,汪潮涌手头精准地捕获了第一波互联网独角兽,比如搜狐上市之后的定向转让,百度的B轮投资。彼时,创投与同处地平线上升期的互联网惺惺相惜,两者在中国有着水乳交融的关联度,而信中利有幸见证了第一代海归企业家在互联网领域创造着巨大的奇迹。
那时,汪潮涌与互联网“先驱”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创业经。汪潮涌更多时候是一个耐心倾听的“大师兄”,听他们吐吐融资不顺的牢骚,听到节骨眼上,不时出谋划策点拨一番。早些年他在华尔街“卧底”所沉淀的成熟的金融智慧,使他的话往往有点石成金的奇效。
搜狐是信中利闯下名头的第一单。当年,汪潮涌从英特尔手里接下搜狐的股份,4年后,这笔投资转化成为30多倍的回报。以每股不到4美元的价格投资百度,待百度上市后股价超过400美元后陆续退出。信中利还是华谊兄弟的首轮投资人,并帮其引入之后的战略投资者,成功退出。此外,投资东田时尚、龙文教育、双威通讯、朗新科技等项目也相继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些早期成功的经典案例让信中利开局有利,但永不止步。“我们有信心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成功率”,汪潮涌说,他相信未来新的百亿美金、甚至千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将诞生于信中利的投资组合中。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5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中华有五岳,佛教圣地五台山有五顶,道教圣地华山有五峰,而5对信中利而言,是个充满玄机的环环相扣的时间节点,迄今为止她走过了“四个五年”的创业历程。
“第一个5年我们在爬,第二个5年我们在走,第三个5年小步快跑,第四个5年开始起飞”。汪潮涌掰着手指数数,“今年信中利发展到第四个5年了。”
时光苒苒如白驹过隙,信中利这艘帆船在时光之海上平静地驶过四个5年的区间,每个区间的风景旖旎如画却又迥然不同。第一声汽笛鸣响在1999年,那是信中利航海元年。
这个阶段,中国信息科技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的旗帜猎猎作响,迎来了第一个五年,那是外币VC的五年,用外币VC基金来投资中国市场。
当时的投资特点是:两头在外,企业在内。信中利第一期基金的合伙人是瑞士驻中国大使乌里·希克先生,瑞士的很多古老的财富家族隐居在世外桃源般静谧的小镇里,但思想却活跃在全球各条挣钱的火线上,他们隔着遥远的地理距离也嗅到了中国新经济商机的芬芳。当时,乌里·希克助力信中利拿到第一期基金是一头在外的资金来源,而另一头在外则是,当时所投项目的退出都是在海外上市,包括香港、新加坡、纳斯达克。
企业在内是稳稳擒住中国细分行业的优质龙头企业, 第一个五年偏后期,信中利主导了对华谊的投资,那时候汪潮涌就敏锐地认识到了“拥有优质IP内容和强大IP运营能力的公司”的巨大盈利能力,着手布局影视娱乐产业,包括后来在这一领域投资强视传媒、东田造型、粉丝时代、烈火影业、多乐互娱等。
播下的种子长成了摇曳多姿的“摇钱树”,除了华谊兄弟、东田造型这些经典案例,2015年2月,强视传媒借由道博股份并购上市,使道博股份实现了业绩逆袭,2015年同比收入增长超5倍,净利润增长更是超过50倍。2014年粉丝时代得到信中利的大力扶持,收购成立于2005年的老牌娱乐门户“粉丝网”,以“粉丝网”的品牌开辟粉丝经济的新赛道,构建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的交易模式,现在俨然是业界领军企业。
从2004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信中利开始做外币PE。这个阶段是信中利的匀速行驶期。驶过最初危险的那段海域,可谓“潮平两岸阔”,海面上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占据了有利航道的信中利独领风骚,稳健前进。这个阶段重点尝试了直投实业的模式,如“李时珍国际健康产业”、粉丝网、组建美洲杯帆船赛事管理公司、中国越野拉力赛等等。
出道以来真正令信中利美名远播的,不是那些伏案劳作的无数案例,而是一批国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体育盛事。2005年,汪潮涌斥资4亿元组建了“中国之队”参加32届美洲杯帆船赛,第一次让中国人跻身这项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并成功地让全世界的目光在那一刹那聚焦“中国龙”的荣耀。
汪潮涌至今对“中国之队”首次出征美帆赛的景象记忆犹新,“当时,'中国之队’的赛船就像是一条红色的巨龙,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腾跃。”从蛰伏到腾跃,而这又仿佛是信中利自身成长过程的隐喻,用易经的卦象来说,从“潜龙腾渊”到“飞龙在天”,信中利蓄势已久。
他因此被媒体加冕“中国最敢玩富豪”,这个暴发户式的俗称有点玷污了情怀的高雅,但“敢玩”却是真的——他一不小心成了中国新航海时代的开启者,“民间的航海运动消失了600多年,这是件很可惜的事,希望现在能重新恢复辉煌。”
而他开启的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自然之海,还包括中国新经济的蓝海。在汪潮涌的感召下,美帆会俱乐部会员迅速达到数百人,均是高净值企业家。他每次让一两位企业家和“中国之队”同在一条船上,近身观摩美洲杯比赛。信中利投资过的明星企业LOGO也醒目地出现在船帆上。
美洲杯对汪潮涌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成为了一种企业家精神追求,他希望在中国能涌现出一批敢于探索的“蓝血贵族”,宛如华夏民族的先祖。
这个站在“情怀榜首”的男人,把诗的灵感和投资的理性思维完美结合,却于无形中打通了风险投资和诗歌的“任督二脉”,而美洲杯帆船赛的机缘使得信中利投资了二十多家不同的体育赛事和推广公司。
2009年,信中利也从小心翼翼匀速航行变加速前进,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五年。这个阶段,是她高速发展的平台期。信中利由政府引导基金的VC基金入手,很快就在2011年做了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基金,偏重于PE或者是成长性的VC+PE,还增加了广东粤信、华中汉信、浙江浙信等3只区域性基金。2009年创业板开板标志着在国内做基金有了出口,信中利及时拓展了国内的人民币基金业务。尽管信中利不是最早做人民币基金的那批,但成长速度非常快,“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做的非常扎实。
信中利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来自于北京市经济信息管理委员会,经过层层严格筛选胜出,成为了经信委第二批引导基金的管理者。2011年,信中利也同时成为了北京市发改委引导基金的管理者。随后几年,信中利陆续成为来自于山东、广东、湖北、天津等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者,包括后来与母基金相结合的杭州、贵州等城市。公司还发起设立益信、美信、明信、上海来硕等多支基金,可谓遍地开花。
在第一个五年和第二个五年当中,信中利的退出都是海外上市或者并购退出,海外成功退出案例包括搜狐,百度,华谊兄弟,富通,朗新科技等。
从第三个五年开始,信中利所做的人民币精选基金开始陆续有退出的代表,包括强视传媒、龙文教育、美年大健康、中诚信、品尚汇等等。截至目前,投资项目中有26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迎来了这些公司发展中的新的里程碑。
龙文教育、天能重工堪称优质退出代表案例。2011年,信中利入股龙文教育,是国内教育产业最大一笔PE投资,获得可观回报。2012年,信中利投资青岛天能重工2600万,截止2016年底,持股天能重工市值2.78亿,投资回报数超10倍。
在信中利的资本运作中,一套虎虎生风的“募投管退”资本组合拳打的十分精彩。
从2014年开始步入第四个五年,2015年挂牌新三板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信中利驶入了风驰电掣的快车道。由于新三板上的抢眼业绩,信中利被外界誉为“海归创投第一股”(股票代码:833858)。
细数起来,信中利是最早参与中概股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个投资搜索巨头百度,门户巨头搜狐;国内最具前瞻性领先进入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第一个布局影视巨头华谊兄弟;国内第一个在民营教育领域投入重金,打造教育翘楚龙文教育;第一个投资全产业链眼科连锁机构何氏眼科;旗下的东田造型,是中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顶尖时尚集团;易瓦特,是中国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民用无人机龙头企业;中诚信,中国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本土评级事业的开拓者。可以说,信中利开风气之先,新三板上“海归创投第一股”名至实归。
能够在新三板上千家公司中脱颖而出,汪潮涌归结为“利润突出”。但深嚼这句话背后,这家自1999年以来经历了草根初创的苦涩、靠狼性竞争在“本土地平线上”峥嵘头角的公司,恐怕不只是“海归”这个脸谱化的词儿能一语带过的,海归之后如何接地气应该是一个更丰富、更有说服力的过程,因为十年之后,有那么多同时期创业的海归已消融于地平线、流逝于地缝中,而信中利成功崛起了。
信中利挂牌新三板的首日,市值突破100亿人民币,随后在二级市场受到追捧。短短20余个交易日内,市值升至180亿,在今年4月28日发布的2016年年报中,信中利披露的收入约13亿,利润6个多亿,对应的二百多亿的市值,让信中利成为新三板一万多家挂牌企业中利润和市值名列前十名。
创投业务挂牌新三板成功,意味着资本的双翼已张开了一翼。
生逢大时代,有多少人能够敏锐地觉察到那些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汪潮涌很早就发出强烈看好新三板市场的声音,认为新三板正成为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其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就像改革开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打开中国经济30年腾飞之门一样,新三板也在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
无疑,新三板正吸引着中国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为中早期创新性公司提供便捷融资渠道,提高“创业成功率”,有力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催生伟大的创新性企业。汪潮涌预判新三板一定能够成长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而PE/VC等创投机构将成为新三板最重要的权重板块。他与管理团队当机立断,抓住窗口期半年时间内完成股改、成功挂牌、实现做市。这些雷厉风行的举措,及时吃到了新三板的政策红利,为信中利这艘航船拿到了未来在更广阔的水域里航行的通行证。
而舵手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在关键性的历史节点握稳方向盘,引领前进。如果只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不去主动把握一些有利时机冲浪而上,那么这艘船只能在烟波浩渺中漫无目标地漂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浪遏飞舟中,一个智慧型的舵手何其重要,汪潮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确定了“信中利号”的航向,使其顺畅地驶入新三板的崭新的航道。
在大航海时代,每一次新的起航之前,船长总要先对上一次航行进行深刻总结,继而为新的壮举指明航线。所以,信中利通过新三板变得更加主动,如果同时持有A股上市公司,那就更妙不可言了。有可能的话,布局更多的上市公司,未雨绸缪,等于为未来的退出布局了赛道。 按照这一思路,信中利2016年上半年成功完成对A股上市公司深圳惠程的收购。
占领了新三板的高地,再占领A股的高地。创投业务挂牌新三板,直投和并购业务通过A股上市公司,践行“左手硅谷,右手巴菲特”的理念,资本的双翼终于完全张开了。
而挺进A股的传统海域是需要勇气的,整个2015年市场动荡幅度世所罕见,余波延续到2016年仍未平息。市场上充斥着相当数量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游走在亏损与退市的边缘,大量代表“新经济、新产业”的优秀公司却被A股严苛的发行制度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汪潮涌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要能够为真正需要资金的新兴产业和创新公司提供资金,有能力孕育出伟大的成长性公司,从而为投资人带来持续稳定的财富回报。中国的经济总量足够支撑一个大体量的资本市场,中国的经济转型也需要一个健康的、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顺畅的资源配置机制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锋刃和命门,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的A股市场,应该是能够为广大民众创造财富的市场,而不是成为资金博弈的舞台。
2016年,信中利发布重大重组预案,收购A股上市公司深圳惠程电气。
信中利立足惠程原有实业的基础上,力图构建新的利润增长极。重新规划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的“工业4.0”产业升级路径,并构建针对高端制造业、文娱等高附加值领域的互联网产业服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注入优质资产后,惠程获得跨越式发展,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以实体为主,兼顾高端制造与大文化这“一高一大”两条线发展,作为信中利的长期战略,惠程的未来路线清晰可见。
而收购惠程之后,信中利等于有了左右手。左手新三板的公司是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未来发行人民币VC基金、成长性VC基金、PE基金还有并购基金。在基金管理和直接投资进行融合,同时也在按照证监会规定的股转系统规范化在做。在有了新的挑战之后,右手的惠程就为信中利未来的布局有了更多的出口。
而一旦持有上市公司,是需要有产业性的布局。“新三板的投资方向,我们有“三高三大三新”,汪潮涌说。聚焦“新产业”作为核心投资思路贯穿了信中利的投资业务全过程,辅之以“价值投资”和“精品投资”理念,注重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发掘精品项目,并不是靠数量取胜。投资的一些项目,进去时往往是行业偏冷时期,但退出时都是行业里比较热的时候。
这个阶段,信中利的投资迎来了爆发期,仅2015年一年时间内,信中利人民币业务共投资了52家优质企业,总投资金额约10亿人民币,2016年,信中利投资了40多家“双创”企业,投资总额近50亿。
梳理新三板挂牌的明星公司,无一不打上了信中利“海归创投第一股”的滚烫烙印:品尚红酒,国内B2C红酒电商第一股;科瑞讯,国内公共安全系统服务提供商第一股;易瓦特,新三板无人机行业第一股;宾肯电气,室内空气品质解决服务商第一股;同济医药,华中地区中药现代化第一股;金润科技,建筑行业信息化软件第一股;赞普科技,新三板商业Wi-Fi服务第一股;康达新能,华南燃气燃油发电机组第一股;东田造型,国内时尚全产业链机构第一股;易云捷迅,云计算IAAS第一股;金版文化,国内民营生活类图书第一股;绿创声学,新三板声学环保第一股;创乐人,互联网+健康体重管理第一股;决胜嘉业,国内基于O2O的泛教育产品导购平台第一股;云南中药,云南现代中药应用行业第一股;瑞星,国内企业级杀毒软件第一股;爱立特,国内滨水生态修复行业第一股;麦腾MYTECH,全球创新产业孵化第一股。
“新产业”核心在一个“新”字,既大力布局在当下具备爆发力和创新力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新兴行业,也押注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技术、3D打印等能够在未来成为颠覆性变革力量的前沿科技;同时,也没有忽视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的结合带来的投资机会,在新能源、精准医疗、精细“智”造等细分行业寻觅到了极佳的投资标的。
可以说,第四个五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五年,信中利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和改革开放的机遇,进行深入整合和对接的一个新起点,信中利这艘巨轮在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八年创业路上风雨兼程, 随着创投市场从往日的喧嚣到日趋冷静,大量企业倒在了创业路上,庆幸的是,信中利所投的项目失败的比率很低,因为对每一笔投资都极为审慎。对于信中利的主业创业投资,“我们谨慎但不悲观”,汪潮涌坚信,信中利有能力为股东带来持续的回报,未来实现5年内市值千亿、投资千家创新企业的目标。
“我是浪潮,告诉你什么是激情。我是大海,告诉你什么是宽广。我是地平线,告诉你什么是距离。我的家园是万里无垠的海疆。”
——在创投的新航海时代,信中利宛若航行在碧波万顷中的帆船,扬帆破浪前进,书写着瑰丽的史诗篇章,而汪潮涌正是那个在船中央稳稳掌舵的舵手。
在汪潮涌的宏伟构思中,“一体两翼战略”版图正徐徐展开:以信中利集团为主体,深圳惠程和信中利股份为两翼。践行左手A股,右手新三板,左手硅谷,右手巴菲特的思路,涵盖创业、创服、创投、产业并购的千亿市值综合性控股集团正具备雏形。
正如鸟儿飞翔需要翅膀,在信中利的母体上目前正拥有这样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这不是普通的翅膀,而是市值上百亿的极具份量的两个金翅膀——市值140亿的A股深圳惠程(002168.SZ),市值247亿的新三板信中利(833858.OC)。有了这两个翅膀,就离御风飞翔的梦想不远了。
稳步上升的业绩数据,有力地支撑了他的雄图伟略:截止到2017年2月,信中利市值新三板排第四,深圳惠程市值排中小板电气行业十四位,信中利集团总市值近400亿,短短两年市值提升115.54%。这个成长速度是令人咋舌的,汪潮涌审时度势,“资本的双翼终于起飞了”。
“如果说九鼎是金控模式,硅谷天堂是PE+上市公司模式,而信中利坚持做双创投资”,汪潮涌说,要把国际上的技术创新和中国本土市场的模式创新及市场升级来进行更好的结合。
信中利新的基金围绕着产业链去做,有围绕大健康的,有围绕互联网的,围绕新能源的。这种围绕产业链的基金,在未来很容易对接信中利早已布局好的出口型平台,以及市场上的出口型平台。“这种产业链基金中的一个或两个项目单独拿出来,能公开成为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等于未来又多了平台,而且它可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很快的把信中利投资的其他项目吸纳和整合,为我们的退出很主动性的设计了更多的通道,也符合了中国市场特殊性的环境。”汪潮涌说。
深耕产业与资本,打造核心竞争力。左手硅谷,紧跟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寻找最佳投资机会。右手巴菲特, 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瞄准新兴产业的并购重组机会,为投资项目提供最佳的融资、增值途径和退出市场。
信中利在硅谷拥有丰富项目渠道来源,并与众多硅谷一线VC和孵化器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自2014年起,信中利参与投资由硅谷知名物理教授张首晟创立的丹华基金。2016年,信中利设立硅谷办公室并成立信中利美国创投一期基金,专注投资硅谷及北美地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高科技项目。此外,与欧洲合作伙伴在英国、法国、北欧等地都有布局,“出海”步伐遍布全球。
2013年底,信中利联合意大利私募巨头,共同入股英国的豪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这个“007”詹姆斯邦德的座驾第一次迎来了中国新主人,书生意气的汪潮涌给这个西方顶级奢侈品牌融入了东方文化内蕴。此外,北美、欧洲、以色列等地的高精尖和特色项目也在探索网罗之中。
目前信中利已经拥有自己的孵化器、产业投资基金并控股上市公司,实现了项目从初创到成熟退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梳理信中利2016年以来重点布局项目有“百度外卖,本来生活,通付盾,何氏眼科,什马金融,神州鹰,蔚来汽车,壹药网”,宛如镶嵌在船体上的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等。
汪潮涌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作为一个湖北籍企业家,他身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信中利在湖北的投资超过30家,“我们和腾讯百度一块投资蔚来汽车,蔚来汽车落地家乡(湖北),我觉得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手笔,长江产业基金对蔚来汽车也有百亿资金的支持。”谈到对家乡产业的扶持,他诚恳地表示,“作为投资人,我可以跟各个技术产业领域大咖合作,帮助他们的科技成果落地,做强做大。”
惟楚有材,于斯如甚。汪潮涌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崛起,“我觉得湖北不缺千军万马的工程师,但缺乏领军型、科技型的创业家,创业型的企业家。”
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进行中,以钢铁水泥代表的旧经济已经在缓缓下沉,以高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冉冉升起。总是有时代的引领者勇立浪潮之巅,信中利永远以开放和敬佩的心态面对每一位敢于做梦和追梦的创业者。
随着资本的双翼越飞越高,汪潮涌的目光所及也越来越辽阔深邃,如雄鹰般俯览大地,除了海洋,还有沙漠、丘陵、峡谷、高原……
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祖国广袤的西部。那里奇特壮美的地貌,厚重的人文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众多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创新创业的机会都吸引了他,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带来的绝好商机。需要有一个平台,能够让投资者的目光和企业家、创业人才聚焦到西部,而大越野是展示西部的大好平台。
以前只有F1和达喀尔这类比赛,中国的汽车品牌缺乏一个世界级的赛事品牌。6年前,信中利集团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国家体育总局汽摩中心联手创办了“中国越野拉力赛”,打造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汽车越野拉力赛。这也是国内越野赛事中路线最长、穿越省份最多、环境最艰苦、赛段难度最高的越野拉力赛事。
作为中国越野拉力赛创始人,近些年来汪潮涌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也乐在其中,“大越野算是单一投入最大的赛事,组委会本身投资就超过一个亿。具体到车队本身,各自都有不下千万的投入,他们的背后有大量企业的赞助。整个赛事加上配套的技术力量、运输、生活设施等,整体投资应该不低于十个亿。”
“2015年已经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利。前两年是爬坡的时候,也是最苦的时候,现在开始有了回报。”除了经济效益,还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大越野不仅仅局限于传播运动精神、民族精神、合作精神,我们还希望加入公益元素,传播文化传播爱心,成为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赛事。” 汪潮涌看中了这个品牌的巨大价值以及潜力。
如果说早期对于海洋的孜孜探索打开了“中国之队”参与国际顶级赛事的机遇,而“大越野赛”则开启了信中利挺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陆上新纪元。阿斯顿·马丁中国GT赛事则是继中国大越野、美洲杯帆船赛之后,信中利又一重大赛事引进项目。
大越野征途中宏伟的画面令人倍感震撼,数百位车手英雄在丝绸之路古道上,征战了北京、西安、中卫、阿拉善、张掖、嘉峪关、敦煌等超过两万公里的路程,其跃动的青春气息和迷人风采,展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的未来。
“我不想把自己定位为三十年后还是个创投公司。”汪潮涌沉思良久,对笔者说,“我更看好巴菲特的模式。硅谷那么多创投公司,做的并不大,鲜有进全球市值前十名的。而巴菲特创造了几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可以说,作为巴菲特价值投资模式的追随者,汪潮涌在创办信中利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信中利特色的巴菲特投资模式。
融资中国:巴菲特的模式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您如此推崇?
汪潮涌:巴菲特的模式,创投和并购,在创投领域都是楷模,因为是双手战略。从根本上说,VC和PE为什么要上市呢,有非常现实的一面,上市公司资本是长期资本,不用战战兢兢担心退出问题。
目前的情况是,从研发阶段到产品进入市场,到形成利润,3年盈利,到上市排队,排队后的锁定期,不到7年刚一上市就要卖要退出,可这公司还是好公司。比如腾讯从上市到现在涨了400倍多,百度01年进去06年出来,5年退出120倍。如果我们是长期资本,用上市公司的钱投的,不用担心退出问题,那么持到现在十年了,可能过千倍了,那我就可以增加资金去投一些早期的项目,还可以配合现在各种各样的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去组建更多的创投PE基金。
我不喜欢那种一个基金投完了就分钱,没有延续性和平台,5年7年一个周期,一个基金投完了就没有后续的东西。我们想打造一个投资平台,平台型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基金管理员。要摆脱过去那种GP/LP的模式,永远是GP替LP打工,分点管理费和超额收益,并不能沉淀下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资本平台。我觉得巴菲特最让人崇拜的地方是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投资控股平台,市值近四千亿美元。
融资中国:您之前提到的孙正义模式呢?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
汪潮涌:还有日本软银孙正义那样的公司,也是长期资本不用担心退出问题。孙正义软银创投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的是他有实业,是一个实业型的公司。中国以后应该多出现这种类型的公司,上市型的投资公司,要有上市公司平台的投资公司,像孙正义,还有南非投马化腾的MIH,都是上市公司,包括巴菲特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去市场上募集长期资金,而不是现在风投五年就得退出,如果三五年退出的话,孙正义投阿里巴巴不可能坚持到现在,也赚不了这么多的钱,对马云的支持不会那么大,投腾讯的那家也是。
融资中国:创投基金方面有哪些现实障碍?
汪潮涌:原来做外币VC基金的时候,基金的周期很长大概是“8+2”的期限,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把项目管理好进行增值。但是人民币的基金,在我们2011年做精选基金的时候,还可以做“5+2”,有7年的周期,可是最近两年做“3+2”都已经很难了。说明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的投资人很难有长线的耐心,只能关注流动性。而这本身跟VC投资或者成长型的VC投资的价值性是违背的,因为作为投资人来说,真正想看到一个企业的成长,不能太快退出。
融资中国:我们如何才能摆脱掉这样的一种资本魔咒呢?
汪潮涌:信中利希望能尽量把管理公司的价值做大,然后通过上市公司能够募集到长期的股本去支持长期的项目,做长期投资人,这样投早期的项目不用担心那么快退出,好的项目可以一直拿在手上,不用那么快卖掉。这是我们痛定思痛后的一种模式。
融资中国:BAT三家您最看好哪家?还有,现在BAT也参与风投的竞争了,我们是否会有压力?
汪潮涌:现在关于BAT整个未来的思考,那是非常有高度的一个话题。腾讯已进入全球第十大市值公司,阿里巴巴也快了。如果蚂蚁金服、阿里云算上,阿里整个市值将超5000亿。
因为阿里电商面对的是一个中国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30多万亿,蚂蚁金服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金融消费市场,未来将不断地蚕食这两个市场的份额。
至于BAT参与风投,他们通过创投的团队到市场上寻找或了解新的技术团队,投进去后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回报,一个是财务回报,一个是和他公司业务的协同效用这种价值,将来可以作为并购的目标锁定,这个很正常的。
他们投的业务独立出来做成基金管理公司的话,比我们这些创投机构要大的多,他们的品牌、用户流量和资源整合都是很强的,如果我们投的一些项目有BAT在里面,我们也很高兴。
有的人在BAT干了一段时间不想在大公司干了,想出去单干。他又是好的人才,有BAT的经验,客户资源,那么我为什么不去投他们呢?这也是一种文化激励,一种趋势,现在BAT每天都有员工出去创业,基金都愿意投。
融资中国:BAT里我们很早就投到了百度,还是很幸运的,未来是否还会投中独角兽?
汪潮涌:现在我们这些风投在一起呢,大家说,如果再想投BAT这种概率很小,下一个BAT可遇不可求,尽管也出现了大的独角兽,但代价成本大,做一个滴滴前后募了上百亿美金,回报率不如BAT那么高。
所以不能投这种项目作为唯一的赌注,寻求未来的独角兽,更多的是要投一批小老虎。其实投资最后还是要看收益,十只小老虎的收益加起来可能比一只独角兽还高,独角兽好听但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收益,比如现在追加蚂蚁金服也好,京东金融也好,几亿美金投进入百分之一也占不了。
信中利有一支基金专注于捕获独角兽项目,去年投了几个两亿人民币项目包括百度外卖,解决同城配送问题。我们打造全产业链,在垂直电商领域做的最好的,本来生活也是过十亿的独角兽企业。
创业者的成功,比如腾讯阿里的成功,许多原因叠加一起,最重要的一块除了技术趋势,互联网新兴模式以外,它的激励机制,它的企业文化,它跟风投的互动,一轮一轮的增值还是能体现创业者的价值的。
融资中国:您给未来定下了5年内市值千亿、投资500家创新企业的目标,这个信心源自哪里?
汪潮涌:在谷歌公司,有10%的人负责赚钱,剩下90%的人负责异想天开和科技创新,在这90%的人里面,极有可能孕育出能改变人类的“黑科技”,AlphaGo人工智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认为,在中国的创新创业大潮中也有类似但不相同的逻辑:市场上的创业项目中只有不到10%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余90%以上虽难逃失败的命运,但他们的探索会推动各自行业和领域的成长。资本愿意为100%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凭借信中利团队的专业眼光和深厚经验,我们有信心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成功率,这高出的部分就是超额收益。
融资中国:我们看到企业界涌出了马云那样的世界级企业家,中国投资界这个群体里是否也会出巴菲特那样世界级投资家呢?
汪潮涌:能否出巴菲特需要时代的契机,我们看到,中国当前正涌现出这样的机会。总有时代的引领者勇立浪潮之巅,信中利永远以开放和敬佩的心态面对每一位敢于做梦和追梦的创业者。
二十年后与恩师再重逢,更坚定了我和信中利在价值投资道路上的阔步前行的信念,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虽然目前在追赶巴菲特的道路上还有遥远的距离,但是我和信中利的团队都充满希望和信心,只待时间来沉淀我们的价值。
十八年来,信中利这搜航船能够屡创佳绩,不仅仅靠老船长掌舵的智慧,还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包括张晶、徐海啸、陈丹、刘朝晨、沈晓超、王旭东、张卓韬这些平均从业年限十几年的“专、精、尖”合伙人。
可以说,汪潮涌率领了一支坚如磐石的队伍,且团队流动性小,凝聚力强。有自1999年创业之初就紧紧跟随至今、不离不弃的老将,也有年轻的新鲜血液融入。在如今团队分裂严重,高管出走率普遍畸高,人心涣散、功利主义尘嚣甚上的投资界,信中利的团队堪称业内一股清流,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汪潮涌无疑是信中利的中坚灵魂。
在徐海啸眼里,信中利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地方,是个敬业、勤奋的大家庭,“有爱,又很严格”。“汪总随时随地在工作、思考,给团队营造温暖的氛围”,凭着本色的亲和力和领袖魅力,汪潮涌征服了人心,而靠真挚的情感而非功利打动的人心,可谓其利断金。正如陈丹说,“汪总给了我们很多空间和自由,这种信任,我会很努力去回报。”从员工的体会出发,“信中利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让人有归属感”。
神奇还在于,“海龟”与“土鳖”之间的精诚合作。信中利的精兵强将个个能独当一面,既有王维嘉这样本身有创业经历的“技术大牛”,也有沈晓超这样的“财务小牛”;既有从业资历超过二十年默默耕耘的老将徐海啸,也有“铿锵玫瑰”陈丹,在信中利这片沃土新成长起来的明日之星。还有不少高管是汪潮涌的校友,毕业后直接就投奔他了,昔日的校友如今并肩战斗,大家工作中更多了一份信任默契。
这是一支由老将率领的尖兵劲旅——
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85年由清华大学公派研究生赴美留学,获罗格斯大学商学院MBA学位,成为第一批大陆留学生进入华尔街的投融资专家。拥有近30年国际国内投融资行业的丰富经历,先后任职于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标准普尔,曾任美国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1998-1999年,汪潮涌受国家开发银行邀请担任全职高级顾问,参与筹备和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任期届满后,汪潮涌与管理团队共同创建信中利资本集团,任董事长至今。成功投资了百余家企业,包括阿斯顿马丁、百度、搜狐、华谊兄弟、东田造型、龙文教育、中诚信等一批明星企业,并担任多家被投企业的董事。
副董事长、高级合伙人张晶,2001年加入信中利,拥有15年证券从业及投资经历,全面负责信中利集团和下属子基金的投资和投后管理。主导了华谊兄弟、龙文教育、东田时尚等项目的投资。
董事、高级合伙人徐海啸,拥有20年国内投行从业经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批保荐代表人。在信中利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及产业并购基金管理,主导了信中利新三板挂牌,及A股上市公司深圳惠程的收购。
联合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带着将近十年在海外大型跨国企业的磨砺和国际化视角来到信中利,成立了1亿美元的“中国新机会美元基金”并开始负责信中利在互联网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主导了美年大健康、何氏眼科、网信理财、易瓦特、本来生活、百度外卖等明星项目。
董事总经理、高级合伙人刘朝晨,是汪潮涌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的MBA校友,在信中利负责高科技、大文化、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及海外业务,主导了品尚汇、强视传媒、九次方、艾瑞咨询、蔚来汽车等多个项目。
美国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王维嘉,这位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是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移动网络专家,拥有12项可穿戴计算、移动互联领域的美国发明专利,在硅谷曾经创办过美通无线。作为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管理合伙人,目前负责信中利硅谷创投基金的管理和北美投资事务,将利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浪潮和中国的技术落差,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技术引到中国,迅速地铺开市场。
董事、高级合伙人王旭东,1999年加入信中利,是信中利“创始老人”,也是汪潮涌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拥有超过16年的私募股权投资从业经历,负责了对瑞星、搜狐、京东商城、春立医疗、原力动画、美年大健康等项目的投资,并负责中国越野拉力赛的运营。
首席财务官、高级合伙人沈晓超,2007年加入信中利,有十七年财务管理经验,负责财务、投后等全面后台管理工作,参与募集完成了十几支基金,并参与投后管理近百家企业。2015年主导完成了信中利在7个月内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工作。
合伙人张卓韬, 在信中利主要负责集团融资,负责多支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的募集和管理,及项目并购工作。
董事会秘书赵丽,是汪潮涌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拥有7年国内投行从业经历,负责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负责了信中利新三板挂牌及公司债发行。
投后总监张洁,在信中利全面负责近百家企业的投后管理工作。
信中利“精品投资”理念要求投资团队自身“精简且精干”,拥有极强的项目判断与筛选能力。因此,在人才选拔方面信中利一直以来也有着严格标准。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且具有特定专业和行业的经验,如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微电子、空间信息等领域的或者是投行、财务、法律的相关背景。18年的发展历程,信中利历练出一支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国际化团队。
缘与路,一步一步往前走,一路走到今天。这个团队的成就是一起努力的结果,很像行军打仗的感觉,“大家背靠背战斗,感觉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正是这样一支众志成城的团队,在有着“资本寒冬”之称的2016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2016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49 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 68.02%;实现净利润 6.6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10%。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0.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67%;净资产 4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76%;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5元。
2016年,信中利无论是在融资、创投领域还是资本市场的布局都颇有建树,获得了由各大专业机构以及财经媒体颁出的近30个专业奖项,丰富而全面的荣誉,印证了信中利2016年在VC/ PE、并购、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方面都成绩斐然。
出色的成绩使得信中利更有底气喊出“资本无寒冬”的口号。带着获奖的喜悦,信中利将用更饱满的斗志迎接未来的挑战。
汪潮涌是一个典型的靠勤奋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此后的职业生涯无论多么辉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人生腾飞的起点。饮水思源,他说,“感谢母校,她不仅为我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帮助我塑造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我受益一生。” 2014年,汪潮涌个人捐资100万元,并以其父命名的“汪学琦奖学基金”在蕲春一中成立。
以汪潮涌为代表的清华年轻一代杰出校友,改革开放以来奋发图强、屡有建树,同时不忘母校的养育之恩。作为清华经硕1984级校友,30年来,他先后对清华大学进行3次捐赠。在清华百年校庆期间,他成立了李启斌学术国际交流基金,旨在为清华未来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资助。先后资助60名博士后、教授出国访问。2015年12月4日,汪潮涌又向清华大学捐赠人民币一亿元,回馈母校,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校友,将清华的扶持和信任变成回报。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担粮。15岁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汪潮涌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在邵逸夫图书馆挑灯夜读、在青年园的林荫道朗朗背书,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奋斗的起点。在一所理工院校学习管理专业让汪潮涌在懂得管理、市场、品牌、营销、人力资源的同时,具备了对产业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前沿科技的敏锐嗅觉,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始终能够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捕捉投资界的点滴机会。
作为一个社会型的企业家,除了创办信中利,汪潮涌还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是全球最大公益基金及智库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百年来首位华人董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亚布力论坛理事、欧美同学全国执行理事、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海归创投联盟创始理事长,亦庄创投联盟理事长、武汉城市合伙人、清华大学经管校友创业联盟理事长、清盟咖啡理事长、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大赛评审团副主席。此外,他也是中国汽摩运动协会副主席,丝绸之路中国越野拉力赛、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的创始人,国际小母牛公益基金会中国区副主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和李时珍教育基金的捐赠人。汪潮涌给母校清华大学教育基金捐赠1亿人民币,创海归给中国大学捐赠的最大金额纪录。
在给华科大毕业生的一封信中,汪潮涌深情款款地写道:“从华科毕业后直到现在,我自己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离开母校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读研,隔年被时任院长的朱镕基教授选中成为第一批清华公派赴美的留学生之一。1985年,20岁的我怀揣着30美元,只身一人前往美国攻读罗格斯大学商学院MBA,一切从零起步,凭借年轻人的热血和努力,我很快在美国站稳脚跟,成为第一批进入华尔街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在华尔街十周年的工作经历,那是一段难忘的奋斗历程。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节奏,让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并且形成了努力工作,永不放弃,精益求精的专业习惯。后来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直保持着华尔街的工作节奏和工作专业精神。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平均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节奏,每天带领团队见和创业者开会、参加各行业的行业峰会、和国内外企业家和同行保持密切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抓住时代的脉搏,踩准时代的节奏。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够追上我的事业偶像巴菲特先生,把信中利做成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中国投资理财管理领域中的佼佼者。”
面对即将踏上新征途的莘莘学子,汪潮涌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他心潮澎湃地朗诵了这首很早就写下的、并贯穿了自己大半生命运的诗。与七千多位华科大应届毕业生共勉——
我是浪潮,告诉你什么是激情
我是大海,告诉你什么是宽容
我是白帆,告诉你什么是追求
我是风暴,告诉你什么是力量
我是地平线,告诉你什么是距离
我是北斗星,告诉你什么是方向
我是比天空还要湛蓝的海水
我是比黄金还要灿烂的阳光
我的前辈是七下西洋的郑和
我的家人是万里无垠的海疆
我的血管奔涌着长江黄河
我的头颅高耸在喜马拉雅山上
我是东方巨龙,告诉你什么是民族之魂
我是和平使者,告诉你什么是礼仪之邦
我是炎黄子孙,告诉你什么是同舟共济
我是华科大人,请和我一起,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信中利这个名字,是否是开启整整一个时代创富记忆之门的那把钥匙呢?
自有市场经济以来,“让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喷涌”,一个转型期国家的全民造富神话就这样诞生了,延续至今。生逢大时代,汪潮涌用勇气、智慧和毅力谱写了“信、中、利”传奇。这个传奇既属于个人的幽微倾说,也属于集体的恢弘叙事,是中国集体创富记忆中最具华彩篇章的章节。
在信中利航海史上有两个年份不该被忘记,一个是1999年初创,一个是2015年新三板初试啼声,鸣响了一个新航海时代的凯歌,驶向未来更广袤无垠的海域。
而中国这艘超级经济巨轮继续行驶在通向世界之巅的航线上。航海不只是地理坐标上的,也是精神坐标上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之旅。毕竟,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不拘一格的企业家精神的振聋发聩,需要如汪潮涌般发自内心的真挚丰沛的“家国情怀”——用聪明才智回馈祖国、反哺家乡,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家乡梦、中国梦。
生逢大时代,信中利无悔。让人感动的是,信中利号创投之船航线上留下的一个个光荣与梦想:走正道,走价值创造的新道,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