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必要太担心你女儿
题图:台风过境时的上海中心与环球金融中心
(2017.09.15 UTC+8 19:33)
今天聊的事情其实比较家长里短,也和我这个年龄有关。
契机一是大学就相识的友人请我吃蟹,两个月半的人吃饱之后难免畅想四五年后再见面时估计就不是面对面两个人毫无顾忌地盘坐着,很可能是一圈人坐一桌了。我们都意识到现在已经是过年回家只会被所有人关心——
有没有对象?
契机二是有一个陌生的老师通过我的小伙伴拿到了我的手机号后关切地向我咨询今年硕士毕业的女儿留在英国读博要怎么申请,每年要准备多少钱...因为女儿有些不愿意跟他们说。忍不住想到了我一意孤行走到今天,我的父母长辈是否也曾想方设法只为多了解我和我的未来一些,但最后还是发现——
他们帮不上忙。
契机三是和我认为活得恣意潇洒又有一技之长得以发挥的小伙伴聊天时才发现原来探索自我的道路上也有遇到父母的不解,也会纠结于自己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是按照父母的期待做一个按部就班相亲结婚生子的乖女儿,可想来想去,目前我们都还是认为——
我们不憧憬那样的生活。
在我决心远行求学之前,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纠结时刻,磨来磨去最后我的脑子还是告诉我这一世当然要为自己而活,于是到现在都不觉得有什么好迟疑的。
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无论是走着、爬着,还是游着、飞着、跳着,我就是想方设法要到达目的地。
对于“有没有对象?”这件事,我最近看了一篇“雅君的好用分享”推送,讲到个人意识的觉醒,什么“我若盛开,清风自来”,还是为了清风而开,真觉醒了之后的我盛开我的,管你清风来不来。
我好像还没有到觉着自己必须得有一个“对象”,还处于谢耳朵给Howard婚礼致辞的阶段——但愿你们两个人在一起得到的快乐和我自己给自己的一样多。
当然我很佩服友人能规划“两年后结婚”,但我至少目前而言还没有这样的规划,而且很烦莫名其妙被问到这类问题诶。
拜托,我的人生不是活给你看的诶!
你可以决定你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但我孤独终老还是儿孙满堂应该是我自己做决定。
即便是父母,也没有办法确保“找的对象”能够一辈子对你不离不弃,同甘共苦,那么何必要把这件事放为“头等大事”呢?难道不是应该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么,这么多年了,难道《致橡树》还是传播得不够广么?
妈妈有时候也会和我抱怨说为什么现代这个社会里好像读书人不吃香了,新闻里都是明星出轨啊整容啊什么的消息,而且好像女孩子都被叫做“剩女”。
我就会顺杆儿爬说:
对呀,幸好我妈不是这样看的,我妈觉得我没必要赶紧结婚对不对?
妈妈说:
其实我也蛮担心你将来读完出来找不到好的,但又觉得总归还是要靠自己的。我就是担心你选的这条路,在外面会很苦!
我们不止一次谈到这里,我都这么回答:
妈妈,你不知道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在英国读书呀!我小时候一直觉得我将来要是可以去趟英国就好了,我现在可以在那里学习诶,简直是做梦也要笑出来的。
嗯,我就是自私地觉着我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让自己的梦想生根发芽是一件我这辈子都要放在首位的大事。
一生的时间有限,我先顾好自己啦~
第二个让我开始思考的事情是一位父亲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向我问了一堆没什么重点的英国留学问题。
诶,因为想到了自己这一年的经历,想到了我的阿姨姨夫也曾经这样去问朋友英国留学的情况,所以虽然觉得很迷,但还是尽我所能耐心地回答了。
其实硕士毕业准备读博士就三步:
你有一个觉得非自己去做不可的研究计划;
你找到愿意带你做研究、也有名额的导师;
你得修改研究计划准备相关材料提交申请。
那位父亲说女儿不太愿意跟家里人讲自己的进展,其实我想到的也是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想到自己的小人物啊,我在申请的过程中一度也很少和父母谈到自己的进展,因为觉得父母并帮不上什么忙,甚至很多是他们不能理解又无能为力的。
但今天坐在地铁上听着电话那头焦急到语速快得口齿不清的男声,我好像能够理解更多一点父母的无力感。
只是我个人觉得既然女儿都能在异国读出来一个硕士,那么学术能力和生存能力明显不存在太多值得担心的地方吧,顶多是对于时间的规划还稍微有些欠考虑,那么这种时候还是应该放下父母的架子,问问女儿对未来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读这个博士。
其实读博士这条路绝不比工作轻松,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寂寞非常冷清了。尤其是对于文科类的博士而言,在异国读书还直接就是“顶级学位”,对我而言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从文盲级别打打打到“博学”级别了。
说回到这位父亲,和让我联想到的我的家长们,其实冷静来想,还是更多地想要给孩子铺路,想要知道更多,但却不得法。
因为很多步骤,有心读博的孩子应该都成竹于心。我总觉得自己和父母从互不理解到现在的互相支持鼓励,正是因为我有我的坚持,但也逐渐明白父母的心。
与其问外人,还是求诸己。
关于契机三,我和小伙伴谈了很久,其实觉得这是一种成长带来的阵痛。
这或许也会是我将来工作后会面临的一个情况,随着经济的独立自主,父母不免觉得“这小孩最近想法很多嘛!竟然敢顶撞我了!翅膀硬了嘛!”
但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不就是希望孩子翅膀硬一些吗?难道一直做个“妈宝”“爸宝”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吴军在硅谷来信的专栏中有一篇《让你的父母成熟起来》,他说:
有很多父母托关系要和我聊聊他孩子的发展...大部分时候我听完父母们的极少,发现问题在他们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如果我们相信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的,年轻人的所知所的,从总体上来说一定比上一代多,而且在今天还多得多。年轻人要让父母理解自己,就是要将当下的理念传递给父母。这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去和另一个成年人沟通,将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不断传递给父母。
我的幸福来自于我自己的感受,而这一点不会因为别人的祝福或者诅咒而改变。
嗯,就这样!
期待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是可以促膝长谈的关系,
期待你不再在意旁人眼光,选择自己内心所系。
给想投喂我的苹果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