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割麦

近几天,朋友圈一则网络小段子被刷了屏,内容大致如下:一个个吵着说城市套路深,都想回农村 ,现在机会来了,朋友们!为了让城里的朋友们体验农村生活,即日起开始预约报名割小麦了,只需588元报名费就可以割一亩地,这里没有套路,只有真诚!一天割不完第二天还可接着割,直到割到你高兴为止,蹲着,跪着怎么高兴怎么来,包3顿农家饭菜,住宿农家别墅。有需要的抓紧联系我,名额不多,我家地少。看后让人不仅忍俊不禁,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太阳底下挥舞镰刀,挥汗如雨,在麦秸堆上翻滚嬉闹,麦芒弄得一身痒痒,既艰苦又快乐的往昔岁月。

说起割麦,似乎与我有些渊源,因为在四十六年前,也是在割麦的季节,在夜色微亮的凌晨,母亲生下了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机械化还只是处于幻想阶段,基本上农村所有的田间劳作都是靠背扛肩挑人力完成的。

在我稍大懂事之后,我体会到每年的麦收季节都是很辛苦的,那时学校还要放“麦假”,大人辛苦,小孩也闲不住,可以说全家老少齐上阵。我家的麦地在南面四方堰,割麦须天微亮就得起床,这样趁太阳未出来,凉快一些,就是这样,仍然割着割着太阳不知不觉爬上了天,太阳一出来,温度立马就升起来。姐和姐夫自然是主力,我和哥力量单薄,收割的速度自然较慢。中间经常会累得腰酸背疼,当实在撑不住时,会停下让腰直一直,歇一歇。每次这时,大人总会笑说:“小孩子哪儿有腰”?

热得实在不行,我就会丢下镰刀,走到四方堰坑边,(堰坑距麦地也就几米远,中间有条路。)脱掉衣裤,跳到堰坑,从这头游到那头,然后再从那头凫水游到这头,如果不过瘾,再游一个来回。然后上岸,穿上衣服,再拿起镰刀,割一会儿。

麦子割完了,这仅是第一步完成了,还要进行第二步,扎捆。拿起两把麦子,把麦穗打一个结,为了捆结实,整个胸膛都会贴在麦捆上,甚至麦芒都会扎到脸上。那时脚上穿的大都是塑料凉鞋,来回在麦地里走来走去,麦茬扎破露在凉鞋外面脚侧面的皮肉是常有的事。

捆完了麦子,这只是完成了第二步,还有第三步,肩挑或怀抱运到路边,一捆捆,一挑挑,一趟趟运到路边。第四步,装车。把一捆捆的麦子装到架子车上,再用绳子固定好,然后再拉到稻场,(现在稻场早不在了,都盖成了房子。)再卸下来。

第五步,打场。把捆好的麦子解开,用桑叉把麦子摊到场子中,有人专门开一辆拖拉机,拖拉机后面拖着一块石板,用以碾脱麦粒,拖拉机在打谷场转圈飞奔,大人们可以稍微歇一歇,喝口茶水,吸口旱烟,小孩子则不知疲倦的在麦捆之上,麦垛之间嬉闹玩耍,全然不顾麦芒的刺扎和痒痒。拖拉机碾压一阵后,大人们再用桑叉翻一遍,把下面的翻上面,把上面的翻下面,拖拉机再碾压一阵,再翻一遍,好像如是三几次,基本上就可以了。

接下来是第六步,垛麦秸。这也是技术活,一人在上,几人在下面往上挑麦秸,好的把式可以把麦秸垛成个艺术品,而又不怕雨淋。那个年代,麦秸也是燃料,家中烧锅做饭用的柴火基本全靠它。还有其他用途,比如装枕头也用它,冬天为了御寒,凉席下面铺的也是麦秸。

第七步,扬场。这个也需几人配合,有人专门用木锨扬场,借助风力把麦糠等杂物吹掉,一人戴着草帽在扬起的麦粒下面用一把大扫帚轻轻扫去麦粒上面的杂物。第八步,装袋子。一人用簸箕(我们老家土话叫sha zi)铲起小麦,一般小孩负责撑起编织袋的口子,一袋袋装好后,捆扎结实,然后再在天气好的时候扛出来晾晒,以防生虫霉变。

总之,从收割开始,到装袋入内,都要付出很多辛苦,其中滋味没经历过的你是无法知道的。播种,施肥,锄草就不说了。特别在打场扬场中,往往是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完成的,举一户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农村的人们想法设法争先跳出农村,不愿呆在农村,是有道理的。就算在机械化程度提高的今天,指望家中的几亩薄田想发家致富,几乎是痴人梦想。所以,每次回去老家,发觉老家的青壮年大都在外地打工,甚至移居他乡,不愿回家,其实我是理解他们的。农业真的太苦了,农民真的太苦难了!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曾自豪的对大姐说:从我这一代起,不再做农民啦!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多重意思: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而不舍,也有对农村艰难生活的无奈;有一种解脱感,也有一种悲哀感——因为我是解脱了,但是我的兄长家姐们仍然生活在故土里,仍然要面朝黄土背朝天面对它,他们没办法解脱。

每每写怀念故乡的文字,内心其实也是一种煎熬。一方面随着年纪的增大,对故乡的怀旧怀念之情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对故乡的某些状况,包括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个别基层干部的胡作非为,中饱私囊行为让人深恶痛绝,甚至有的地方干部一手遮天,胆大妄为让人惊掉下巴。中泽兄曾毫不留情的批评我,说我只会歌功颂德,还有几位挚友,也数次让我写写一些家乡的负面事情等等。坦白地说,我很犹豫,我写很容易,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会很容易戳痛那些地方父母官的肋部。作为一个平氏的游子,作为一个走出来的身上贴着出产于平氏的游子,一直有根无形的绳子在牵着我的心,平氏就是绳子那一端牵着我的那个人。

似乎有些跑题,最后再用一个网上流行的小段子做结束语:农村三日游每人售票5元,超级豪华三轮车接送。旅游项目:割麦子,捆麦子,打麦子,晒麦子,还有逮蛐蛐,逮蚂蚱,赏星星,赏月亮等娱乐项目。住五星级柴火垛,点高级煤油灯。免费爱心早餐:有稀饭,面疙瘩,原生态萝卜丝。未婚的带上朋友让你们体验一下现实版跑男,已婚的带上孩子让你们体验一下现实版爸爸去哪儿,心动了吧,赶快来报名吧,前十名送两馍。要快啊... ...红包支付报名。

真的回农村,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0)

相关推荐

  • 狄树强丨收麦记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季节不停更替,每年五月下旬,我们就开始收割旱地麦子了.昨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还遇到了奔赴农田"战场"的十几辆收割机. 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解放 ...

  • 芒种:风吹麦浪,岁月生香

    芒种,又叫"忙种".6月5日18:39,芒种将如约而至. 这个时候,气温升高,雨量充沛,"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三夏 ...

  • 张文平 || 麦忙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安徽诗歌●同题诗选】2021年第12期(总第三十八期)

    [本期入选诗人] 风轻.细阳瘦马.廖兴坤.邵争强.林海涛. 李爱华.李宝祥.张彬.黄冬松.何方. 春坡.王光中.面朝大海.刘进华.白杨. 张春.朱志运.曲来友.赵敬刚.耿兵. 麦芒上的舞蹈 文/风轻 ...

  • 初夏时节麦飘香

    颜克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田间五月,麦子成熟,一阵微风拂过,麦浪滚滚,"波涛"席卷大地,在阳光下泛起层层金波,煞是耀眼. 在我 ...

  • 陈新安 | 夏 收

    夏 收 文/陈新安 最近,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在庄稼人的眼里,成熟了的小麦,就是庄稼人的希望啊!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和农事活动有很深的情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读小 ...

  • 就读这篇┃那一场与金黄无关的农事

    那一场农事 采薇 作者简介 采薇,原名思源.中原女子.生长于农村,谋生于都市.文学爱好者. 早晨三四点的时候,爹娘就拿着镰刀出门了.爹手里还提着很大的白色塑料壶,里面盛着一二十斤水.出门前娘趴在我耳边 ...

  • 收麦(《农忙》之一)

    <农忙>之一 收麦 文/薛银洪 以前每年的五月底到六月中旬,是我们苏北农村上半年最忙的时候.那十几到二十天时间,除了生病不能干活的,还有怀孕.生小孩的妇女不到田里去,每家都是全体出动.而老 ...

  • 乡愁——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乡愁是什么?"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故国之思,家园之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每一个中华儿女 ...

  • 村子——怀念平氏系列文章

    前天阅览一张报纸,偶然发现一位仁兄写的关于农村村子的文章,深有同感,也深深触动我内心,那份对农村发自内心的质朴感,以及对农村乡下自有的归属感.亲切感时时萦绕耳边. 现在每天生活在噪杂的城市中,每天被车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北大河

    岁月悠悠,水流潺潺.我不喜欢湍急的河流,因为她早已冲走了我的激情.我喜欢细水长流,涓涓淌过,如姑娘轻柔般清逸和秀美,就像故乡的北大河.她悠长的将我少年美好的记忆存藏,时不时在夜深人静时泊着我回去,回去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我大你大

    "我大你大" 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朋友的昵称,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好朋友,叫"民".民的父母在我们平氏小镇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属于"双职工"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说书人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书接上回说,上一回书说到... ..." 这段开场白是伴随着一声惊堂木"啪"的一声开始的,这是说书人开始说书了.在生产队磨房门口的大石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闹房

    闹洞房这一习俗,在我们平氏老家叫"闹房",据相关文献记载,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由来已久.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大娃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平氏在春秋战国时代属楚,西汉时设置平氏县,王莽建新后,改名平善县,东汉恢复平氏县,北宋初年撤平氏县.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清代时居桐柏县四大镇之首,是宛东三大名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曹妞

    她不闻尘世的喧哗,她无视人间的冷暖.粗看好像有点忧愁,细看依稀有一些纯真.她是曹妞,平氏古镇一个有文化,有颜值,后来精神有点问题的公众人物. 曹妞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于平氏街南头一户曹姓人家,大 ...

  • 怀念平氏系列文章——家乡茶香

    爱茶源于父亲,儿时目睹父亲和朋友一起在晨曦中去家乡的尖山采茶,黄昏归,在灯光下烘烤焙制,凉炒揉烤,过程缓慢神秘.茶香慢慢从老屋木窗中肆意流淌,弥漫在村院的各个角落.月亮升起,原本清爽的青叶牙尖被焙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