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 | 融贯中西的胸襟和气度
谈起红木家具,明清时期的盛世作品总让我们赞不绝口。实际上,中国红木家具一直随着时代在不断发展。
民国时期的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精神滋养了一方红木艺术的沃土。传统明清家具与西洋古典家具在此交汇,海派红木家具一跃登上了历史舞台。
海派家具的诞生
元朝至元廿八年,也就是公元1291年,上海建县,此时的上海就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家具制造业。
到了明代,江浙一带的整体繁荣,上海的传统家具制造业随之一同发展,这也为海派家具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42年,上海开埠,西式家具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也开始走进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当中。由购入转而仿制,由仿制融入创新,渐渐诞生了一批将传统中式家具、上海民俗家具、西方古典家具三者混合的新式作品。
图片|孙中山上海香山路故居内景
摄于1958年
1864年后,西方工商人士纷纷来沪办业从商,并在租界陆续定居。他们有的从海外直接带来了西方家具,有的则提出了样式要求,委托沪上定制,这也让本地匠师更直观地认识了西方家具的内核。
20世纪10-20年代,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发生,与“剪辫易服”一同发生的还有家具革新,以红木为材制作的“本土”西式家具也开始受到了热捧。
1912年上海《申报》中的《做上海人安得不穷》一文就写道:
“以前家中陈设不过榆木器具及瓷瓶铜盆,已觉十分体面。今上海人的红木房间,一定要皮榻、电灯、电扇才觉得适意。”
图片|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
陈列的海派风格梳妆台
至30年代,西式家具已为多数普通家庭接受,而当时较为富裕的人士则开始追求更为精美的样式和雕刻,由本土匠师在西洋款式上创新,海派家具由此正式诞生。
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也促使着海派家具的迅速成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也进入了辉煌时期。
海派家具的盛世
当时上海红木器行业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嫁妆业,主制大件红木家具及各式婚嫁配套产品,大气富丽、精雕细琢的风格也为新婚生活增色不少;
二是小件业,主制各式插屏、盆架、座子等,简洁明晰的线条和得体有度的装饰也十分受欢迎。
图片|艺尊轩珍藏·黄花梨官皮箱
官皮箱为传统嫁妆中的重要物件
当时上海的红木行业可谓相当繁盛,由老西门至新北门一带的工场就不下百家。大批传统家具艺人也纷纷从苏州等地前往上海谋生,他们返乡时也将海派家具的风潮带回了家乡,海派家具也由此辐射至了周边地区。
中西合璧后的本土化
海派家具从“苏作”到“中西合璧”,再到完全“本土化”,是两种文明的汇合,也是中华精神的前行。
它在材料上坚持了传统的红木材质,而不屑于西洋所用的核桃木等。在工艺上则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榫卯结构,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又做到了灵魂上的归宗。
图片|艺尊轩制“凯旋门”卧房
海派家具摒弃了西方古典家具的豪贵感,而是以灵巧的造型、简洁的线条来诠释海派美学;它也没有沿用清式的繁复雕刻,而是以大气简单、精致雅秀的装饰来演绎时代风情。
“海派家具”既非中国传统家具的重复,也不是“西洋家具”的仿品,它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以及鲜明的风格,开启了中式家具的又一个时代。
图片|艺尊轩制“玫瑰”六斗柜
海派家具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良好诠释,它在保持了传统中式家具中的礼法度与仪式感的同时大大强化了使用感与实用性。
大衣橱、五斗橱、床头柜、写字台、沙发等当年的创新产品,如今早已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图片|艺尊轩制“玫瑰”卧房
近代闻名的宋氏姐妹也是海派家具的忠实拥趸,她们所青睐得玫瑰家具至今仍是海派代表。
沉静古韵之中又不乏浪漫气质,通过圆韵有方,刚柔相济的纹饰传达了美好的中式寓意,镌刻下儿孙满堂、生活美满之祝福。
图片|艺尊轩制“玫瑰”圆餐台及酒柜
海派家具以传统的家具技艺为基础,以大气谦和的海派思维为特征,即迎合当时的潮流,又承袭了明清家具的精髓。其以红木为材的考究选择,也让其延续了中式传统里根深蒂固的审美与情趣。
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战争原因,上海红木家具行业几乎停滞,待局势稳定后,又缺乏原材而难以重启。
不过,海派家具的故事并没有完结,它们依然陪伴了数代人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海派家具也在祖国昌盛的大背景下继续发展,迅速恢复了元气,走向了新的繁荣。
图片|艺尊轩制“委员长椅”
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会议专用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海派红木家具那幽而不沉、华而不艳的肌理下,镌刻的是海派文化的衍变历程,也是美好生活的发展印记。
艺尊轩创始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
包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