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把大火,煮沸了餐饮业。
西贝激活店长私域流量,主攻外卖;周黑鸭招募社区团长,剑指团购;眉州东坡上线“菜篮子”,借供应链优势做起“生鲜电商”……
新尝试、新渠道、新玩法,正在集中沸腾。
最近,我们又看到了更为大胆的尝试:无人车配送。
除黄、蓝两色的外卖小哥外,贴有“小恒水饺”logo 的红蓝色小车开始频繁穿梭在北京酒仙桥、国贸 CBD 的产业园区内。它的车身很像小区常见的外卖自提柜,顶部配有显示触屏。不过,消费者能取出来的不是快递,而是一份外卖。这是小恒水饺新推出的“无人车”,处于少量门店试点阶段。电力驱动,自动避障,导航定位,一颗电池能用 1~2 天,应交管部门要求,目前主要在封闭道路,即产业园区、学校、医院内行驶。疫情之下,为了做到“无接触”,无人车产品正在更快的落地、上路,目前无人车已在人员运输、快递运输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在小恒之前,无人车在餐饮领域的应用还是空白。相对骑手,无人车配送外卖显而易见的优点有 4 个:1、单次能配送的数量更多。每辆车最多可以配送 40 份,因此主要用于团餐配送。
2、安全风险更低,全程无接触。新冠病毒依赖人体存活,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浓度有限,通过消杀,可以保证安全。
3、隐私保护更好。全线上操作,仅商家、下单消费者两边可以打开柜门,对于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显然比骑手更好。
4、消费者体验更好。一方面,无人车受夜晚、寒冷、路面湿滑等影响较小,持续迭代之后能有保温功能;另一方面,对消费者来说它显然比一般外卖更新奇、有趣。
李恒告诉我们,当下正值复工潮,企业员工不能出门堂食,吃饭又是刚需,导致企业团餐需求明显,这就是无人车的主要工作——负责团餐的配送。“当然,做团餐,可能很难让大家都吃饺子。产品上我们也会配合更改,下周会上线新产品,比如盖饭等,解决团餐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小恒的外卖业务量已经恢复到 60%~70%水平。无人车主要在 3 家门店试点使用,“如果效果不错,会考虑扩大试点范围,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去和大型商业园区、市重点医院拓展合作”。往近了说,无人车能够提供更好品质的外卖产品。通过技术上的迭代,它能增加保温、加热甚至是微波功能,减少配送时长对餐品品质的影响,消费者体验显然会更好。往远了看,它可能成为一个“移动无人门店”。如果有了冷冻功能,那么消费者可以直接在餐车内购买半成品、速冻饺子,这是零售;如果再迭代,它可能成为一辆独立的“无人小餐车”,加入半成品后,餐品制作直接在车里就能完成,消费者随点随买。“我们服务的是年轻人,要比其他品牌更积极、更大胆的去尝试新业态,新玩法,创新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基因之一。”从公司业务层面看,无人车只是小恒零售蓝图的一小部分。目前,他们的零售业务分为两块。第一块,是门店出售的冷冻水饺“小恒生品”。分为单品和套餐,每袋 500g,有 9 个口味,价格从 43~108 元不等。“目前单店每天最多卖了50 包”。第二块,是即将推出的纯零售品牌“水饺物语”,产品线除了饺子之外,还包含包子、馄饨等,口味、规格也会更多,渠道上主要是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渠道,以及便利店、生鲜电商等线下电商平台。横跨“餐饮、零售”两个板块卖水饺,这件事看起来似曾相识。去年,湾仔码头与饿了么合作开设了 74 家饺子外卖店,不到半年所有店面已经全部关闭。据界面新闻报道,湾仔码头线下外卖店隶属于饿了么“筷马项目”,出于短期业务战略调整,双方共同决定闭店。不过,在业内,这原本就是一个不被看好的项目。速冻水饺实惠、大份的认知难以改变,零售产品价格的透明,让餐饮端的品牌溢价难以形成。以此为参考,小恒采用了双品牌战略。启用新品牌做零售,品牌溢价空间有一定的保障,但也面对着早期新品牌知名度低的问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做品牌、做渠道。李恒对此很有信心:“去年底公司就确定了要主攻两个方向,门店扩张和零售产品的售卖,也在和第三方平台谈合作,疫情恰恰是个机会,推了我们一把。”最近,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能爆单的,能卖断货的,能现在稳住不慌的,都是早就做了外卖的,早就开始搞零售的,早就储存好现金流的。小恒能这么快推进零售化,不是风吹来的,也不是疫情一刺激就能转型的,而是他们早期就建设工厂,完善了供应链,狠抓了食品安全,做好了饺子产品的标准化。这些都是看不见的努力,做不做,表面上看不出来,门店营收上影响不大,但危机一来就能看到谁装备齐全,谁两手空空。后非典时代,一批有“存款”的品牌崛起,这个剧情很快会重演:能被风吹倒的,不就是那些扎根不够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