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德林|抱朴以养心,守拙以冶性
认识成志已经很久了。从2013年诗人亚刀组织的汉风诗会算起,也有五年了。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成志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笔耕不辍,以文会友,诗酒年华,寻梦天涯。他专注于散文创作,钻得深,悟得透,写得广。散文日臻成熟老练,呈现出一种曲径通幽,炉火纯青之势。
有个爱好,总比没有强。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平淡如开水,平凡如草芥。从开头,就能看到结尾,实在平平无趣。那就自己找点趣吧。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这漫长的几十载,有点精神寄托,人活着就有点意思。
在我看来,写文章就是拍话。小说是拍瞎话,散文是拍闲话,诗歌是拍梦话。拍的好了,就是经典名篇,就是传世名诗。今儿个,就《长满青苔的日子》这本集子,和成志拍拍闲话。说到哪儿是哪儿。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吧。
文如其人,人文合一。这是成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作家于坚曾经说过:“散文是最基础的写作,也是最开放,最具有创造空间的写作。散文没有边界,怎么写都行……散文不是什么轻骑兵,而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这其实说明了散文的易写难工,需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积累经验。读成志的散文,感觉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派。在探索写作的道路上,走在了许多人的前面。
成志最早写诗,所以诗歌的语言在他的散文里比比皆是。随便拿出来分一下行,就是一首诗。这在《写在四季的二十四封情书里》的篇章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这些轻盈灵动的文字,我更愿意把它们看作是散文诗。它有诗的语言、意境、留白、张力,也有散文的布局、结构、章法。读来如饮甘露,舒心舒肺。
成志散文写作有着宽泛的意境,有着“形散而神不散的潜结构”,有描写、叙述、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有多种生活幻象,有苦辣酸甜,有离合悲欢,有人生本真,有时代变迁,有真情表达,有现实体验。成志关于种莲藕和觅禅意的几篇文章浑然天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文字,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素雅,纯粹,出世。读后清心明目,可以让我们那颗喧嚣的灵魂寻找到了安静、清远、至真至纯。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心境,也是一种道法天然的禅境。
散文写作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细节,这样才能打动人。作品才能直抵人们的心灵,使人在阅读前有吸引力,阅读中有鉴赏性,阅读后有影响力,作品能折射出思想的光辉,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启迪的作用。成志的大散文《冬夜,听到阵阵蛙鸣》,以镇平历史名人彭禹廷为素材,以事写人,写人性,写思想,写时代。洋洋洒洒,纵横恣意。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的统一。读后掩卷深思,几多感慨,几多思索,几多回味。确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写出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这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能写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突显自己的写作风格。成志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的年度随笔《时光的拓片》,像是自己心灵独白,或者个人编年史。看似琐碎流水,实则别有洞天,暗藏锦绣。他在文字里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的压力无奈,直面自己内心脆弱挣扎,直面生活残酷真相。这种勇气与担当,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儿子、父亲、丈夫、朋友、同事。他在文字里让自己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似一位故人,像一位老友,跟你掏心掏肺,跟你家长里短。
好散文浑身洋溢着“真性情”。散文创作从生活中来,从人群中来,都是亲身生活真正的体验、感受和人生经历,抒发的都是有感而发人间情,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理应表达出“真性情”,也就是常说的真情实感。有真情,就要在散文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有实感,就要在散文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切实感受、思想,有真情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意。成志在写吴湘渝和李永普两位诗人时,那种入骨入髓的剖析,感同身受的体验,贴心贴肺的关怀,千山万水的牵挂,都让人动容,让人温暖。人生难得一知已。人的真情和文的真情,是永恒的,不会被时光所湮灭。
散文创作必须有一种创作意识,才能写出好散文,也就是创作欲望。这种意识的产生,得益于成志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成志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必然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本集子是成志的第二本散文集,可以看出成志的厚积薄发,后劲十足。我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第三本,第四本集子问世。希望成志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我的期待,也是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