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其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现场采样的误差可以致使监测结果数量级的差别,无法将现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
环境监测采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采样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故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需采用具体的、实用的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对采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点位选择现场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监测点,这个步骤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监测点的布设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故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会对数据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排污口位置、天气状况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布设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①在相同环境下,各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差异,故监测对象处于不同环境时,其点位选择的参考条件也不同,若点位选择不当则会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
②时间和频数的问题,合理把控采样频数和时间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频数较小或时间点不客观,也会影响样品的可靠性;
③容器的问题,一些材质的容器会吸附环境中的组分,就会对样品组成产生影响,如玻璃容器在水样采取时,会吸附一部分的痕量金属,而塑料容器会吸附有机物质等,故在选择容器时要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等因素,减小误差。
2.现场采样器材的不合理使用
现场采样器材使用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选择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量程、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不满足国家标准规定中的仪器要求;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仪器;在选择器材后,没有合理的使用采样器材,如在采样测试结束后,未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上述问题的出现均会影响到现场采样的质量,无法保障现场采样结果。
3.采样人员专业素质高低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故对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编外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经验比较少;诸多现场采样人员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进而对现场采样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4.现场记录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场采样工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记录采样的信息,而是在事后补记;采样人员记录的采样时间、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性状等不够准确;在采样工作完成后未对其进行总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如何加强环境监测的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制定详细、严谨的监测计划
(1)目标确定
实施监测前,应详细了解本次监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确定目标后再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完整的监测任务包括任务来源、联系人、主要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监测目标说明等内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编写方案
不同的监测任务对样品的质量要求不同,故需要根据监测任务编写合适的监测方案,通过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收集所需的信息,制定全面、合理的监测方案。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现场采样记录以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内容;
(3)补救预案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质量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确保采样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需建立专门性、针对性的意外事件补救措施预案。针对采样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策略,确保出现问题时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补救。
2.完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
(1)设备管理
环境现场所涉及的采样仪器种类和台数较多,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均会对环境样品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仪器上粘贴唯一性标识,安排专人进行仪器领用检查、清点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定期将采样仪器送至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校准。在现场采样工作开展前,要确保仪器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采样仪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现场采样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对仪器的数量和编号进行核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比如对采样容器进行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这些容器完好无损,发现破损、质量不合格的容器应及时上报更换,以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采样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2)制度管理
健全的制度是确保采样质量的重要措施:
①要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其质量意识;
②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合理评价和奖罚采样工作中的各种行为;
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工作人员落实,确保采样工作有章可循。
(3)现场管理
①要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监测采样计划行事,不能随意改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
②严格管理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可能带来风险或可能影响采样结果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从人员层面上杜绝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的偏差。
3.样品运输质量控制
采样结束后,环境样品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其某些组分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使监测结果不准确。因此,在环境样品采集结束后,需对样品保存和运输进行质量控制。采集结束后根据项目的特点添加固定剂。
样品采集结束后应及时贴好标签,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特殊情况应在采样记录单上进行标明,现场采样完成后,采样人员应对现场监测样品和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仔细填写监测任务与完成比对表,以便后期能及时发现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入实验室,收样人负责对样品状态、现场监测结果集采样记录等进行检查,做好手续交接工作,并签字确认。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对采样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采样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管理,从而提高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整个监测工作获得准确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其中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现场采样的误差可以致使监测结果数量级的差别,无法将现场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
环境监测采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采样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故在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需采用具体的、实用的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对采样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点位选择现场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监测点,这个步骤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监测点的布设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故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会对数据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排污口位置、天气状况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布设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①在相同环境下,各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差异,故监测对象处于不同环境时,其点位选择的参考条件也不同,若点位选择不当则会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
②时间和频数的问题,合理把控采样频数和时间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频数较小或时间点不客观,也会影响样品的可靠性;
③容器的问题,一些材质的容器会吸附环境中的组分,就会对样品组成产生影响,如玻璃容器在水样采取时,会吸附一部分的痕量金属,而塑料容器会吸附有机物质等,故在选择容器时要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等因素,减小误差。
2.现场采样器材的不合理使用
现场采样器材使用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选择采样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量程、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不满足国家标准规定中的仪器要求;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仪器;在选择器材后,没有合理的使用采样器材,如在采样测试结束后,未对仪器进行清理、检查。上述问题的出现均会影响到现场采样的质量,无法保障现场采样结果。
3.采样人员专业素质高低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故对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现场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一般,编外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经验比较少;诸多现场采样人员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进而对现场采样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4.现场记录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场采样工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记录采样的信息,而是在事后补记;采样人员记录的采样时间、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性状等不够准确;在采样工作完成后未对其进行总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
如何加强环境监测的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制定详细、严谨的监测计划
(1)目标确定
实施监测前,应详细了解本次监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确定目标后再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完整的监测任务包括任务来源、联系人、主要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监测目标说明等内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编写方案
不同的监测任务对样品的质量要求不同,故需要根据监测任务编写合适的监测方案,通过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收集所需的信息,制定全面、合理的监测方案。完整的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现场采样记录以及监督管理办法等内容;
(3)补救预案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质量控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确保采样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需建立专门性、针对性的意外事件补救措施预案。针对采样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策略,确保出现问题时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补救。
2.完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
(1)设备管理
环境现场所涉及的采样仪器种类和台数较多,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均会对环境样品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仪器上粘贴唯一性标识,安排专人进行仪器领用检查、清点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定期将采样仪器送至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校准。在现场采样工作开展前,要确保仪器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采样仪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
现场采样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对仪器的数量和编号进行核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比如对采样容器进行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这些容器完好无损,发现破损、质量不合格的容器应及时上报更换,以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采样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
(2)制度管理
健全的制度是确保采样质量的重要措施:
①要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其质量意识;
②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合理评价和奖罚采样工作中的各种行为;
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工作人员落实,确保采样工作有章可循。
(3)现场管理
①要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监测采样计划行事,不能随意改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
②严格管理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可能带来风险或可能影响采样结果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从人员层面上杜绝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的偏差。
3.样品运输质量控制
采样结束后,环境样品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其某些组分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使监测结果不准确。因此,在环境样品采集结束后,需对样品保存和运输进行质量控制。采集结束后根据项目的特点添加固定剂。
样品采集结束后应及时贴好标签,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单,特殊情况应在采样记录单上进行标明,现场采样完成后,采样人员应对现场监测样品和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仔细填写监测任务与完成比对表,以便后期能及时发现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入实验室,收样人负责对样品状态、现场监测结果集采样记录等进行检查,做好手续交接工作,并签字确认。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采样作为环境监测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强对采样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采样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管理,从而提高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整个监测工作获得准确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环境科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