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李东平作品 | 南西遥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南西遥,与大汶口五千年文化毗邻,从小我就听大人说,大西窑在我村西边。名字带窑一定是有窑厂的地方,泥盆泥瓦,还有其它,这是小孩子以音定义的想法。不过确实那些年,农村翻盖瓦屋,用的青砖青瓦大都产自大西窑,其色墨青,叩之如磬。后来果真有人用村中土仿制成各种大汶口文化古陶,红铜色。真以为穿越了,特别有年代感。

稍大上了初中后,结交了许多南西遥村的同学朋友,才知大西窑是俗称,正名南西遥,听说是乾隆下江南遗留下的村名,与北西遥村联起喜尧,夸赞这儿歌舞升平的景象。

二十年前,我从尚家院嫁到了距离不足二华里的南西遥。从此,我也就是南西遥的村民。不过在这之前,我很少到这个村庄来,只记得小时候,黑夜里与小伙伴们到南西遥,看场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记忆最深的是《英雄儿女》,散场后,想起电影中英雄王成戴着话报机耳机的情景,学着他的高亢的嘶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皎洁月色,一地如银,正是初冬,走在满是清霜的土地上,听远处传来时断时续的狗吠。直到如今,依然能清晰地记起那个场景。

其实南西遥村就是鲁中地区汶阳平原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了,没有山,水是村子里几口用来贮雨水的泥塘,三三两两东倒西歪的杨柳,懒洋洋下湾戏浅水的鸭子。不过听人说村东有一湾很深的淸水,那儿有一处古迹一一天宫寺。

天宫寺,老人都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它还在,前后跨院古色古香,像是明清时代的高墙青瓦的建筑。据说,它是泰山以南,香火鼎盛的儒释道合一的寺院,解放前,曾经是闻名百里的人力资源集散地,每当春初和秋末,人们自发到这儿,商谈活计,活跃了当地的农耕经济。

传说天宫寺从隋朝建寺,几易其名才最后名曰天宫寺,自古方圆十多里有自己寺产,道路两旁植有上百年的松柏,郁郁葱葱。加上晨钟暮鼓的悠扬声,声震三十多里外的云亭,成为汶水一景。

而今,天宫寺早己在历史的变迁中被夷为时代的瓦砺,如果你有心或许还能在杂草丛中寻找到断碑残垣,无声地诉说着久远的过去。

而那一汪难得的清水,下面有泉,上面飘浮着零星浮萍,如大慈大悲的我佛,不喜不悲。

不过最为引人的还是村北那一道沟,别看平时下雨都指望它排水,它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金马驹,每到定更时分,它俩就在大沟旁吃草喝水。不过谁也没有见到过它们。某一天来了个说话咬舌的南方人,背着包袱在大沟旁转悠,有人看不下去就问,你找啥,他不搭理。于是就暗中跟着他怕他把村子小孩子装走卖了。

有一天晚上,天宫寺关了山门,僧敲了暮鼓,劳作一天的人们早早安睡。正是暮秋,天气很凉了,街上除了几只野猫闪着蓝灯笼似的眼晴,在微弱月亮下,枣树轻微摇落叶子,这时那个南方人不知从那儿钻出来,他慢慢往村北走,东瞧西看像寻找什么,三更时分,住在村子外的狗剩正好起夜,就瞧见夜色弥漫中,南方人张开巨大五彩的金衣正在追赶两个像兔子似的闪着金光的小马,只见那俩活宝,一个衔着草,一个背驼着白色玉石,欢蹦乱跳在田野里狂奔,他先是撵着衔草金马往南跑,金马一蹬蹄,把他踢倒扎进村庄雾色中不见踪迹。他又转回头再追驼玉石的金马,三追两追又往村东跑去,一转眼扎入土中,消失不见了。南方人气得扔下五彩金衣失望地走了。

后来听老辈人讲,进村金马因衔草转世成了会看中医的教书匠,所以这里世代出中医大夫和教书先生,辈辈传承形成家风。另一只驼玉石的金马幻化成石膏,所以南西遥地下盛产石膏,才有了以后石膏矿的存在。

不过,还有一个更感人的传说,在村子里流传。明朝宣化年间,地方流行瘟疫,连当地中医也束手无策,村民死伤无数,土地几乎无人耕种一片荒芜。有一远道云游高僧途经此地,落脚天宫寺。听说此地正闹瘟疫,就叫寺里小和尚架起两口十印大锅,放上一白一黄两物注满水加柴熬制成香汤,只见烟雾腾腾,香气直飘村内。人们寻香而来,给每人两勺,一锅里出汗,一锅里提神,顿时胃口大开。回家赶忙生火做饭,瘟病好了。

此消息一出,众乡转告,天宫寺有神医治瘟病!于是方圆百里赶马推车人们把寺门围得水泄不通。

眼看老和尚的药材越来越少,就鼓动南西遥村民种植两物,问其名,曰白皮蒜、小黄姜。这样白皮蒜、小黄姜得以在南西遥意外扎根落户,种植到今。虽然这只是传说,生姜、大蒜在南西遥确实传统种植了不少年数。也怪!此两个物种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南西遥产的好。大蒜脆香含很多微量元素,黄姜丝道纤细,其味绵厚,营养价值高出同类物质半倍以上。

不过种植姜蒜可不是轻快活。就单说养姜,清明育种,谷雨上温床,立夏埋地里,浇水,插网,覆膜,三伏天拔草,排涝,打药,防种,三天一小水,五天一大水。立秋以后,拔网,去膜,大盃覆土,等到霜降破土收姜。只见黄灿灿的姜块像一座座好看的小金山,被下到地下四五米的姜窖中,再等一个月休眠圆头,春节正好上市,孕育饱满小黄姜登上人们的厨房餐桌。

近些年南西遥能人又把本村这两大特色土特产生姜大蒜销往外省,四川,云南,贵州,河北。南西遥生姜大蒜形成特殊地理地方产品。

如果,你正好赶上芒种收蒜时候,各处街巷就会飘来阵阵蒜香。正是合欢花开的时节,粉红花朵张着小扇,鸟儿在枝头戏闹。合欢树下,收购商们正张开巨大筛子,等待大蒜丰收。


作者简介:李东平七0后,山东泰安大汶口南西遥。书画家,诗画作品发表《泰山文化》《大汶河》《中国诗歌网》各纸刊及网络媒体。


(0)

相关推荐

  • 莱阳曾经有个“岚子乡”,一个以出产芋头而闻名的地方

    从莱阳城区出发,沿着"莱高路"向南行驶,过了古柳街道之后,前面不远就是五龙河上的西韩格庄大桥.跨过大桥之后,"姜疃镇欢迎您"的字样就出现在路边,提醒过路的人们: ...

  • 河南大美西姜南桃园让孝心回家电影基地揭牌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5月4日,河南大美西姜南桃园让孝心回家电影基地隆重揭牌,这支在黄土地生长起来的文化力量从此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西姜寨党委书记李恒志,常务副乡长刘勇敢,第一战区副区长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西姜冻米糖制作

    西姜冻米糖制作 春节前,西姜村村民和其他各处农村一样,有切糖制作冻米糖的风俗.传说此俗已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续着.冻米糖是将上乘糯米蒸熟后放在露天晒.冻,然后下锅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饴糖做成 ...

  • 实探西江月烂尾工地,卓越接盘后能否起死回生?

    裸露在外的钢筋,就像是一根根刺,扎在购房者心里.  文 | 何足道  壹.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对购买西江月的人来说,自从7年前项目彻底烂尾 ...

  • 颜建国:常庄,鲁西第一古民居群,一个染着红色的中华建筑瑰宝

    [建国悟语] [核心提示]常庄村古建筑群,不仅年代久远,更是因染上了红色而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东平接山老家常庄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村貌村俗是山东省" ...

  • 七绝 紫南村印象(原创)

    ​文/小河江楠 南来紫气久闻名,莫辩城乡美景真. 孝善文明同致富,岁丰人寿与时新.

  • 昨天,我去了趟西井子镇大南坊村...

    在商都到土牧尔台的公路上,要路过两个大南坊村,一个是原大南坊乡政府所在地大南坊子(后划归屯垦队镇),一个是西井子镇的大南坊村,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位于西井子镇东南10公里处的大南坊村. 民国初年,大南坊村 ...

  • 山东济南 | 李东平:咏山河(古韵六首)

    以诗歌慰藉心灵 咏山河(古韵六首) 李东平 水龙吟·庐山(苏轼体) 匡庐风景誉天下,秀险俊奇同体. 崔嵬孤突,峥嵘潇洒,佛光诡异.云雾奇观,烟霞弥漫,峻峰旖旎.美景一滴泉,剑仙修炼,,仙人洞,誉芳菲. ...

  • 【中国传统村落西姜村特刊】西姜人居环境

    西姜村经过三年来的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村外土路和村内破旧路面都浇筑了水泥.村边修建的二座生态公厕取代了露天粪坑:专门配备的2名保洁员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家家户户用上 ...

  • 【乡土兰溪】 西姜村的期盼

    西姜村的期盼 西姜村西姜村文化底蕴深厚,西姜祠堂2013年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西姜村又被列为全国传统村落. 西姜是全国最大的三国名将姜维后裔聚居地.西姜拥有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