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青岛海底世界,养了18年的“现金牛”!鲁信为啥要退出?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作为青岛地标性景点的青岛海底世界,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股东更迭。坐镇二股东的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信”),在入股逾18年后以约3.63亿元的价格将青岛海底世界的股权挂牌出让。而截至经济导报记者发稿,上述项目挂牌公告已经期满,但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尚未披露其挂牌结果,接盘方依然是个未知数。
为何选择将投资了数年的青岛海底世界出手?经济导报记者向鲁信方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鲁信退出的时机,颇为耐人寻味。
7.4亿元评估值
就在今年4月,鲁信旗下的山东鲁信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了一次股权转让,其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汇泉海洋科技”)49%股权,转让底价约3.63亿元。挂牌起止日期为今年4月15日至5月13日。
看似平常的一次股权转让,对青岛海底世界却是“分水岭”事件。在2002年的6月,鲁信与青岛水族馆(亦称“青岛海洋科技馆”)合作成立了青岛汇泉海洋科技,负责青岛海底世界项目的建设及运营。
在这家公司的发展中,曾经历过一次股权变更。就在去年4月,青岛市国资委的一则改革方案,将青岛海洋科技馆持有的青岛汇泉海洋科技51%股权,划转至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鲁信仍持有49%的股权。
而如今,上述转让交易则意味着,鲁信在悄然退出青岛海底世界项目。
此次转让信息还披露了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的资产情况,对于这个青岛海底世界拥有者,外界从中也可以一窥该景区的经营情况。
以2020年12月31日作为评估基准日,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的资产总计账面价值为6618.61万元,负债总计1007.56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611.05万元;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5015.98万元,利润总额1337.33万元,净利润1111.05万元。
5000多万元的净资产,一年挣了1000多万元的净利润,接近20%的净资产收益率,从账面看,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经营的青岛海底世界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这样一笔资产的最终评估值是多少呢?挂牌公告表明,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的净资产评估价值约7.4亿元,49%的股权对应作价约3.63亿元。一年净利润1000多万元的青岛海底世界估值超过7亿元,为什么会溢价这么高?
这里有一个需要考虑的特殊背景是,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文旅行业受到“重创”,这样特殊时期的财务数据是有别于以往的。在旅游业受冲击的背景下,青岛海底世界去年未出现亏损,业绩并不算难看。
那么,青岛海底世界平常年份的利润情况如何?经济导报记者查询到的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下称“募集说明书”)显示,在2019年,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约1.74亿元,净利润9155.42万元。
对应这个财务指标,也大概解释了7.4亿元评估值的原因,青岛海底世界往年利润相对不错,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利润较低,但这并未影响它的“身价”。
“现金牛”项目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募集说明书还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的资产总计约1.67亿元,负债合计2939.47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约1.37亿元。
而股权转让挂牌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青岛汇泉海洋科技的总资产账面价值仅为6618.61万元,负债总计1007.56万元;去年其净利润1111.05万元。
一位财经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从上述数据看,该公司的负债有所降低,同时当年获得净利润,但账面资产反而大幅降低,这主要是大手笔分红所致。
青岛海底世界着实属于一个“现金牛”项目,鲁信获得了足够的投资收益。
这也一直是鲁信此前拿出来高调炫耀的项目。鲁信是山东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资产管理平台,在鲁信投资的项目中,青岛海底世界是很抢眼的亮点之一,鲁信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时间拨回到近20年前,在各地“海洋馆建设热潮”中,各城市都闻风而动,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青岛也将目光瞄向了“海洋馆”。
这一任务随即落到了青岛水族馆的身上,然而由于缺少外部资金的注入,海底世界项目一直都处于“酝酿”阶段,直到2002年,鲁信伸来了橄榄枝。
彼时,鲁信在多个投资赛道布局,文旅板块自然不会错过。青岛水族馆找到了鲁信这个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也解决了资金“瓶颈”,双方一拍即合,最终鲁信成为了青岛海底世界的二股东。
为了打造这个项目,双方建立了青岛汇泉海洋科技,负责青岛海底世界的开发建设。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青岛海底世界初始投资2.2亿元,青岛水族馆当时主要以现有设施入股,占51%的股份;鲁信以资金注入,占49%的股份。鲁信方面当年曾预计3到5年内收回投资成本。
青岛海底世界2003年开门纳客,位于青岛汇泉湾畔,毗邻鲁迅公园和第一海水浴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青岛旅游的“黄金”地段。其甫一落成,就成为众游客“打卡”之地,也是青岛旅游的一张名片,让山东结束了没有“海底世界”的历史。
很显然,对于早年出资入股的鲁信来说,过去18年是“收获的18年”。从公开数据看,除去2020年疫情因素,青岛海底世界盈利可观,且大比例分红,对于当初以2.2亿元投资额进入项目的鲁信来说,早已通过分红收回投资且获得高额回报。此次再以约3.63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股份,又是一笔收益,投资回报率十分丰厚。
面对这个相对成功的投资项目,鲁信选择了“逢高了结”。不过,经济导报记者也注意到,鲁信此次“落袋为安”的时机颇耐人寻味。
规模逊于同行
青岛海底世界地处海滨旅游城市青岛,好的区位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游客们不免会将它与同处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相比较,后者于2006年7月正式开业,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由主题公园开发及运营商——海昌海洋公园(02255.HK)运营。
对于在港上市的海昌海洋公园,于全国多地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运营的海洋公园在山东就有两家——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海昌海洋公园也是继大连圣亚(600593)在2002年上市后,国内第二家以运营海洋馆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
同处遭受冲击的旅游业,2020年海昌海洋公园和大连圣亚的日子都不好过。
受疫情影响,海昌海洋公园遭遇了亏损,其去年录得营业额约11.68亿元,较上年度减少约58.3%,年内亏损约14.79亿元。大连圣亚去年也出现亏损,其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64.2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998万元。
反观青岛海底世界,2020年实现了1111.05万元的微利。尽管如此,论营收规模,青岛海底世界5015.98万元的营业收入还是逊于同行。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对比发现,2019年,青岛海底世界营收约1.74亿元,大连圣亚约3.19亿元,海昌海洋公园则约28.02亿元。
在经营海洋馆生意的这几家头部企业中,海昌海洋公园的规模一骑绝尘,这主要是其在全国持续快速扩张所致——海昌海洋公园在不同城市有多个项目。据其2020年年报披露,目前已在上海、三亚、大连、天津、青岛、成都、武汉、重庆、烟台运营了10座综合主题公园,同时正在郑州规划建设一座海洋主题公园项目。
与此同时,大连圣亚也在扩大规模。其2020年年报显示,除了在大连运营圣亚海洋世界核心景区,还在异地建成运营了哈尔滨极地馆;此外,其在镇江、营口、千岛湖等地都有在建项目。
当然,规模扩张也带来投入成本的攀升。在利润方面,海昌海洋公园2019年净利润3119.3万元,大连圣亚4176.17万元,而青岛海底世界则为9155.42万元。
从上述数据看,相比于两家同行的快速扩张,仅靠单一项目支撑的青岛海底世界,当前在收益率上有一定优势,但不可回避的是,其在规模上已经落后于同行,若想维持竞争力,还有待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异地扩张
目前看,青岛海底世界也开始了加快跳出青岛拓展的过程,循着异地扩张的方向展开布局。
聊城海底世界项目是青岛海底世界第一次“走出家门”,已于2017年正式开业;滨州海底世界项目则在建设中。官方信息称,该项目建设用地60亩,计划总投资约4亿元,场馆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开门纳客。此外,在2018年,青岛海底世界主要负责人还曾到济宁太白湖新区洽谈海底世界等项目的合作事宜。
对青岛海底世界来说,异地扩张的轮廓已经清晰,拓展之路也刚刚开始。但扩张绝非易事,新项目需要大规模的投入,不免会面临投入回报周期长、收益率下降等问题。
上述财经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鲁信此时退出,可以说是规避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大环境的变化也给海洋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挑战。海昌海洋公园就在年报中提到,主题公园投资回收期较长,疫情发生后,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众多主题公园投资更趋理性。
至于新的接盘方,挂牌公告显示,本次转让标的企业原股东未放弃优先受让权。所以,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青岛旅游集团,也存在自己全盘收回的可能性。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青岛旅游集团在上述募集说明书中提到,“青岛汇泉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拥有青岛海底世界这一景区资产,为青岛地标性景点,预计未来会给青岛旅游集团带来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和盈利。”
从长期看,青岛旅游集团显然对青岛海底世界充满信心。对此,经济导报记者致电青岛旅游集团宣传部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近年来,随着青岛陆续整合部分旅游资源注入青岛旅游集团,一系列动作也为青岛旅游集团的布局展开了更多想象空间,其未来如何培育青岛海底世界新拓展的项目,值得外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