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歌本穴治疗,五行子母穴治疗***

.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

五行学说,本来以相生相克的规律说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主要也是解释人体内脏的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从其正常和不正常情况下所反映的现象,作为推断病情和确定治法的依据之一。为此,

临床上具体运用五行学说,首先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必须以内脏为基础,离开了内脏活动的真实反映来谈五行,便会落空。
  二、必须依据病因和病情的发展,在辨证施治下适当地运用五行学说,否则也是不切实际的。
  事实表明,医学上既然将五行分属内脏,临床运用就不能离开内脏来谈五行。内脏发病的原因不同,演变不同,离开了内脏疾病的本质和变化,刻板地强调五行生克,显然是理论脱离实际。
  人体内脏之间本有一种调整的本能,表现为相依相存,相反相成,保持其活动均势,是为正常现象。反之,当生不生,当制不制,或相生不及,相制太过,以及其他紊乱现象,都为病征。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也有几个大法
  一、补母,用于相生不及。如肾虚影响肝脏亦虚,称为水不生木,治以滋肾为主;或者肝虚影响肾脏亦虚,称为子盗母气,也在补肝的同时朴肾。这些虚证上利用母子关系治疗,即所谓“虚则补其母”。
  二、泻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偏旺,有升无降,可用泻心方法,所谓“实则泻其子”。
  三、抑强,用于相克太过。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称为木克土,用平肝、疏肝为主。也有木本克土,反为土克,称为反克,亦叫相侮,如脾胃壅滞,影响肝气条达,当以运脾和胃为主。使主因削弱,则被制者的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四、扶弱,用于相克不及。如肝虚郜滞,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为主,兼予健脾,以加强双方的机能。
  这里说明了生克关系是两方面的,运用这规律来治疗,必须双方考虑,又必须分清主次。假如认为相生是母子关系,而重视其母、忽视其子,或在相克的现象下,重视克者而忽视被克者,都是不够全面的。例如水不生木,用滋肾养肝,木横克土,用疏肝健脾和平肝和胃,均是生者与被生者和克者与被克者结合治疗。在滋养肝肾中,如果水不生木,则以肾为主,子盗母气,则以肝为主,同样地,疏肝健脾、平肝和胃,由于木横克土,以疏肝、平肝为主倘因土反侮木,便以运脾、和胃为主,均有一定的主次。
  此外,临床上掌握病情,制止其发展和促进其复原,也能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比如见到肝实证有克制脾胃的倾向,就应先健脾胃,使脾胃不受损害,痊愈较速。又如肝虚久不复元,虽然肾脏不虚弱,也可结合滋肾,加强肝脏的恢复。这种利用生克来防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需要来决定;如能直接解决,就不必要强调生克,牵涉到其他方面。
  以上是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的大纲大法。现在再分相生和相克两个方面来谈其具体运用。由于经验缺乏,存在一些空白点,请补充和指正。
  一、相生规律在临床的运用 五行相生系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临床上运用这规律来治疗,多属于母虚累及其子,其次是子盗母气,再次是单纯子病,均可利用母子关系加强相生力量。所以相生的治法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凡母虚累子,先有母的证状,子盗母气,先有子的证状;如单纯子病,须有子虚久不复元的病史。这样,三者的治法相似,处方就有主次之分。
  (一)水不生木 即肾虚不能养肝。临床表现在肾虚为阴不足,多见耳鸣,腰酸,膝软,遗精;肝虚为血不足,多见消瘦,疲乏,目眩,筋惕肉瞤。阴虚能生内热,血虚也能生内热,且易引起虚阳上扰,故进一步可出现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头晕,肢麻颤抖等证,脉象或见细弱,或见细数,或见细弦,舌质亦或淡或嫩红。

这种肾阴亏耗不能养肝的证候,临床上常见的为肝风眩晕。张景岳曾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主张用左归饮(地黄、山药、萸肉、杞子、茯苓、甘草);叶天士也明白指出:“晕眩烦劳即发,此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鼓动”,常用滋阴潜阳法

除内伤杂证外,温病传入下焦,耗伤真阴时亦常出现眩晕,《温病条辨》用加减复脉汤(生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甘草),佐以一甲煎(牡蛎),二甲煎(牡蛎、鳖甲),三甲煎(牡蛎、鳖甲、龟版)。
  处方法则: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
  常用药物

滋肾阴——生熟地、鳖甲、天冬、女贞子;

养肝血——归身、白芍、制首乌、渣沙蔸、阿胶、黑芝麻;

熄风潜阳——龟版、玳瑁、生牡蛎、石决明、真珠母、天麻、菊花、钩藤。

  (二)木不生火 即肝虚不能温养心脏,表现为血亏和生气不强,心血和心阳、心神衰弱,如消瘦、胆怯心悸惊惕健忘失眠脉象细弱或结代或寸脉不静等。肝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为肝的生发之气,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则神志清朗,这是木火相生的主要关系。故木不生火的心虚证,多见意志萧索,神情谵荡不收,补肝以养心,又当偏于温养。养心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肉桂、五味子、茯苓、远志、陈皮)用血药以补其体,气药以助其用,其中肉桂能温肝,亦能壮心阳,实为主药。用木生火来治疗心虚,侧重在肝阳虚弱,如果心阳虚弱而不属于木不生火的,应从本脏治疗,如复脉汤(人参、桂枝、阿胶、生地、麦冬、甘草、麻仁、姜、枣)便是。
  处方法则:补肝养心法,温养心肝法。
  常用药物:养肝血——见前,养心血——生地、麦冬、阿胶、枣仁、龙眼;温心阳——人参,肉桂、紫石英、五味子。

  (三)火不生土 即心火或命门衰微,不能温脾:

五行分配必火属心,但在临床上运用这规律,多指命门之火,也就是肾阳。

脾为阴土,恶湿,以阳为用,阳虚则运化无权。所以火不生土的证状,在命火虚为畏寒,四肢不温;脾阳虚为食入艰化,胀满,腹泻,或水湿积聚,小便不利,形成浮肿。因为肾阳和脾阳有密切关系,脾阳依靠肾阳来温养,所以脾肾阳虚证候以补肾阳为主,但既然同病,也不能忽视健脾。例如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治水气,就用了白术、茯苓、生姜的健中温中;四神丸(破故纸、吴萸、肉果、五味子、生姜、大枣)治五更泄泻,也用了肉果、生姜、大枣温中补土。更明显的如《伤寒论》里理中汤(人参、白术,炮姜、甘草)治太阴病,加入附子为附子理中汤,便治少阴病,可见在温脾的基础上进一步温肾,是助火生土的正常治法。
  这里必须说明一个问题,即心火与脾阳的关系。我认为这类实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张仲景治痰饮病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水气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枣汤(桂枝、茯苓、甘草、大枣)等,用桂枝的目的即在温心阳以助脾阳的健运。故温命火用附子,温心阳用桂枝。

《本草疏证》论桂枝有六种用法: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这些作用都与心脏有关,尤其是用于补中法,含有火生土的意义。假如忽视了这方面,只将火不生土认作脾肾关系,从整个五行生克规律来讲,就很难说通了。
  处方法则: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通阳健中法。
  常用药物:

温肾阳——熟附片、肉桂、巴戟天、葫芦巴、仙茅、益智仁、补骨脂、鹿茸;

温心阳——治痰饮病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水气上凌心悸用桂苓草枣汤(桂枝、茯苓、甘草、大枣)等

温脾阳——白术、干姜、砂仁、肉果。

  (四)土不生金 即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脾和胃的功能不同,但作用是统一的,故在土虚证上往往并提。脾胃虚弱为食果,消化不良,大便溏泄,肺虚则为气短,干咳,或吐粘痰,或痰内带血。这些证候常见于

肺痨

后期,此时补肺气则易生胀满,养肺阴又虑增加腹泻只有侧重脾胃用甘平补中一法,使后天生气充沛,则肺脏可得到滋养。用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甘草、陈皮、莲肉、砂仁、桔梗),方内山药、扁豆、苡仁等不仅补脾,也能补肺,同入肺脾两经。

至于一般所说的肺脾两虚证,多指气分不足,且多由中气虚弱引起。表现为行动少气乏力,语音低微,表虚多汗等,与土不生金有区别,当用李东垣调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五昧子、陈皮、升麻、柴胡),即补中益气汤加入白芍、五味子补肺敛气。
  处方法则:培土生金法,补养肺脾法
  常用药物:

补脾胃中气——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红枣;

补肺气——人参、黄芪、五味子、冬虫夏草,

养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石斛、玉竹、梨膏。

  (五)金不生水 即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

临床表现多为肺肾阴虚,兼有内热,如气短,干咳,口渴,小便短赤,腰膝酸软等。治宜百合固金汤(百合、生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补肺滋肾。

也有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因肺热津燥,亦现金不生水现象。这是其本在下,其标在上,当以滋肾为主,方如八仙长寿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昧子),即六昧地黄丸加麦冬、五昧子补肺

正因为肺肾相互影响,治疗又相互照顾,所以又称金水相生。《时病论》里治肺肾两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补肺敛肺,知母,玄参清肺又能滋肾,并以甘草协和诸药,谓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便是例子。
  临床上常用开肺必利小便,乃指肺与膀胱的生理关系。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流,肺气宣畅则三焦通调,水道自利,不同于相生意义,不能引用金生水来解释。
  处方法则: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金水相生法。
  常用药物:

养肺明百合固金汤(百合、生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

滋肾阴八仙长寿丸(生地、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麦冬、五昧子),即六昧地黄丸加麦冬、五昧子补肺

  二、相克规律在临床的运用 相克与相生同样是一种生理现象。病证上所说的相克,包括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现象,故有虚实复杂的证状出·21·现。总的说来,分强弱两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因而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从疾病的发展变化来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例如鼓胀病,在整个病程中所出现的证候,便包括了木横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现象,治疗上虽然不离肝脾肠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说明临床上运用相克时,不能固执一端,一成不变
  (一)木横克土不疏土,土反悔木 

木横克土即肝旺脾弱。肝旺多指肝气太强,表现为头胀,胁痛,胸闷太息,少腹胀。脾弱包括胃气阻滞,如食呆,脘痞胀痛,频作暖气和矢气等。由于肝旺多指肝气横逆,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调气汤(香附、青陈皮、乌药、木香、藿香、砂仁、甘草)沉香降气汤(沉香、香附、延胡、金铃子、砂仁、甘草)。木克土的证候以肝气犯胃为多,并因胃而影响及肠,胃痛中的气痛,常因恼怒后肝气所引起,刘草窗的痛泻要方(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目的亦为泻肝和胃而疏肠中气滞。因此,本证在临床最为多见,一般称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气郁结所致。肝气失其条达,影响脾胃功能迟钝,出现精神抑郁,胸胁满闷,食步艰化,腹胀,大便或秘或溏等证状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壳、陈皮和胃。治疗肝气和肝郁,虽然同以理气为主,药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发病和病机不同,方剂的组成并不一样。

土反悔木反克现象在肝和脾胃亦为多见常见,因有木之与土,此胜彼负之说,但一般土反侮水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产生肝火内郁,成为虚性亢奋现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陈皮,丹皮、山栀、贝母、泽泻)。若由脾胃形成,则以湿热积滞为多,与肠亦有密切关系,当用导气汤(黄连、黄芩、当归、白芍、枳壳、槟榔、木香、大黄)加减。

  处方法则: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理气畅中法
  常用药物:

疏肝气——青皮、制香附、金铃子、香橼、柴胡、广郁金、玫瑰花、苏罗子、荔子核;

调脾胃中气——枳壳、陈皮、砂仁、蔻仁、佛手;

化脾胃湿热积滞——黄连、半夏、木香、枳实、大腹子皮。

  (二)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溢,成为水肿胀满。

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治宜温运脾阳,用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

肾病

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桂、白术、泽泻、猪苓、茯苓)以治标。
  处方法则:急下存阴法,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
  常用药物;

泻胃热——大黄、玄明粉、枳实;

温脾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利水湿——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川椒目、猪苓,大腹皮、葫芦瓢、生姜皮、通草。

  (三)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肾阴郁遏心阳,表现为水气上逆,先有脐下悸,再见胸闷心悸,奔豚证即属这一类,宜桂枝加桂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

如果水气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气化,不见心气虚弱证状的,当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温肾利水。

  水不克火是肾阴不足,心火偏旺,证见遗精腰痛,心烦失眠,宜滋肾清心,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加生地。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水属北方,火属南方,所以黄连阿胶汤也称补北泻南法。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脏本身的血虚火旺,如有肾虚证状,宜加入滋肾药。

二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证,也称水不制火,宜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八昧丸(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这种属于一赃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火反克水:与水不克火往往互为因果,治法无多大出入。临床上又对一般热盛伤阴,惯常称做水不制火,意义有别。
  处方法则:通阳制水法,扶阳逐阴法,滋阴降火法,补北泻南法,养阴清热法
  常用药物:

温心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清心火——黄连、竹叶、焦山栀、莲子芯、灯心;

清命火——黄柏、知母。

  (四)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烁肺脏气阴。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热伤津,如火嗽证咳痰稠粘,咽喉不利,用黄芩知母汤(黄芩、知母、山栀、杏仁、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习惯上对于一般邪热伤肺,亦称火克金,应加区别。
  ·
  火不克金是心阳不能温肺,属于肺寒证候。《内经》上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气消索。心肺本为二阳脏,欲温肺金,当扶心阳,但宜温养,温润,不可偏于辛热,用温肺汤(人参、肉桂、干姜、甘草、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加减。

  金反克火当为肺寒而影响心阳不宣,固临床上少见,从略。
  处方法则:泻火清金法,清热润肺法,养心温肺法
  常用药物:

清心火——见前;

清肺热——桑皮、马兜铃、川贝母、黄芩;

温肺寒——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

  (五)金旺克木,金不克术,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从略
  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

肺痨  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悔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处方法则: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常用药物:

降肺气——金沸草、苏子、枇杷叶;

清肝火——黄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龙胆草、芦荟。

小结如上所述,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学说有其一定的范围和法则,主要是以内脏为基础从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来观察疾病曲性质和传变,从而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尤其是有些疾病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从五行生克这规律来治疗。正因为中医在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是根据人体内脏的变化活动和相互的关系,并结合长期医疗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因而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有人指摘中医用五行生克治病是玄学,这是毫无所知的谰言;还有人认为阴阳可存,五行当废,也是了解不够的看法。当然,少数人离开了实际,空谈五行生克,会使临床上失掉真实价值,必须加以纠正。
  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不是机械的,也不是简单的。比如水不涵木的证候,用滋肾养肝法,但有时因肝虚而累及其子或影响其所克者,又须照顾心或脾胃。再如水肿的形成,或由土不克水,或由火不生土,但已经水湿停留特别是出现泛滥现象的时候,必须利小便或以疏浚为急,不得墨守温肾健脾的常法。同时,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单纯和复杂,它的变化又与患者的体质及医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一般疾病的变化有次序,而在某种情况下,往往不依据这样或那样的次序传变。所以在临床上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辨证施治。

..五运歌

甲己化

乙庚

丁壬运尽成林,

丙辛运分清浊,

戊癸南方焰清。

注曰:此言五运之化也。

.纳甲歌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生壬子,逢龙是化途。

注曰:且如

甲己顺数到辰,见戊辰,是为化火

乙庚到辰,见庚辰,是为化金也。其余仿此而推之。

.六气歌
子午少阴君火天,丑未太阴湿上连,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燥金边,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全。

注曰:此六气之主也。子午属火,主曰心君。丑未属土,脾主太阴。少阳胆火,乃是寅申。阳明卯酉,肺燥之金。太阳辰戌,寒水是临。巳为风木,号曰厥阴。识得钤法,胜万两金。

.主运歌
初运逐年木主先,二君三相火排连,四季是土常为主,五运金宫六水天。

.客运歌
逐年支于是客乡,上临实数下临方,初终六气轮流数,客主盛衰须见伤。

.十二支化歌

寅巳化木,卯丑化土,子辰水国,亥戌申午,是为火宫,未酉化金,是曰气六

.精华录云

寅木卯土辰是水,巳木午火未属金,申火酉金戌是火,子水丑土合其真。

注曰:义见《阴阳烛神经》。

五运帝旺,甲己未中,乙庚酉上,子壬丙辛,丁壬卯地,戊癸午宫。

注曰:五运者,金木水火土是也。且如甲己化土,土随火生于卯,旺于未也。乙庚化金,金生巳土,旺于酉是也。

症分南北

甲己年南北政有甲乙丙等干。

钤法诗云

甲己之年面向南,乙庚戊年正北方,丙辛壬癸同归北,此是司天之阴阳。

图见精华指要

精华运气自古传,等闲谁识就中玄,干璇天上阴阳柄,擅执人间生死权。

但向袖中分汗瘥,何须脉理辨钩玄,医门若得如斯法,万两黄金也不传。

〔子〕少阴地字号          〔子〕少阴人字号      〔子〕少阴地字号   〔子〕少阴天字号  
〔丑〕太阴母字号          〔丑〕太阴母字一号    〔丑〕太阴母字号   〔丑〕太阴母字一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卯〕阳明劳复号          〔卯〕阳明金字号      〔卯〕阳明木字号   〔卯〕阳明水字号  
〔辰〕中太阳禄字号        〔辰〕中太阳贪字号    〔辰〕中太阳禄字号 〔辰〕下太阳离字号  
〔甲巳〕厥阴坤字号        〔巳〕厥阴坤字号      〔酉巳〕厥阴坤字号 〔巳〕厥阴乾字号  
〔午〕少阴地字号          〔午〕少阴人字号      〔午〕少阴地字号   〔午〕少阴天字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酉〕阳明劳复号          〔酉〕阳明金字号      〔酉〕阳明木字号   〔酉〕阳明水字号  
〔戌〕中太阳禄字号        〔戌〕中太阳贪字号    〔戌〕中太阳文字号 〔戌〕下太阳离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子〕少阴地字号          〔子〕少阴人字号      〔子〕少阴地字号   〔子〕少阴人字号  
〔丑〕太阴母字三号        〔丑〕太阴母字二号    〔丑〕太阴母字三号 〔丑〕太阴母字一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卯〕阳明少字号          〔卯〕阳明土字号      〔卯〕阳明土字号   〔卯〕阳明火字号  
〔辰〕中太阳廉字暍症号    〔辰〕上太阳月字号    〔辰〕中太阳武字号 〔辰〕上太阳日字号  
〔巳〕厥阴乾字号          〔巳〕厥阴坤字号      〔巳〕厥阳乾字号   〔巳〕厥阴乾字号  
〔午〕少阴地字号          〔午巳〕少阴人字号    〔午亥〕少阴地字号 〔午辰〕少阴人字号  
〔未〕太阴母字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三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酉〕阳明火字号          〔酉〕阳明土字号      〔酉〕阳明上字号   〔酉〕阳明火字号  
〔戌〕中太阳暍症廉字号    〔戌〕上太阳月字号    〔戌〕中太阳武字号 〔戌〕上太阳巳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子〕少阴人字号          〔子〕少阴天字号      〔子〕少阴天字号   〔子〕少阴天字号  
〔丑〕太阴母字二号        〔丑〕太阴母字一号    〔丑〕太阴母字三号 〔丑〕太阴母字一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寅〕少阳巳字号  
〔卯〕阳明水字号          〔卯〕阳明火字号      〔卯〕阳明金字号   〔卯〕阳明霍乱  
〔辰〕中太阳贪字号        〔辰〕下太阳日字痓症  〔辰〕中太阳破字号 〔辰〕下太阳兑字号  
〔巳〕厥阴坤字号          〔巳〕厥阴乾字号      〔巳〕厥阴坤字号   〔巳〕厥阴乾字号  
〔午未〕少阴人字号        〔午〕少阴人字号      〔午子〕少阴天字号 〔午〕少阴天字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二号    〔未〕太阴母字三号 〔未〕太阴母字一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申〕少阳巳字号  
〔酉〕阳明水字号          〔酉〕阳明火字号      〔酉〕阳明金字号   〔酉〕阳明霍乱  
〔戌〕中太阳巨字号        〔戌〕上太阳日字湿症  〔戌〕下太阳震字号 〔戌〕下太阳离字号  
〔亥〕厥阴坤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亥〕厥阴乾字号

.归号用药歌

若论某病某号某药上太阳症辰日巳月

注曰:上太阳十六症用日月二字为号也。辰宫见辰戌为日字号,管其症有十。巳上见辰戌为月字号,管其症有六。

假如戊申生人,乙巳日得病,巳属阴支,前进五辰到酉,却将戊申二字,顺数到巳,见丙辰,即上太阳,用月字号下第三症,白虎汤内加人参主之。

假如壬子生人,丙辰日得病,辰属阳支,进三辰到午,却将壬子二字顺行到辰,见壬戌,即上太阳,日字号下第九症,桂枝汤加附子除芍药主之。

上太阳症指掌图日月号十六症

〔申〕       〔酉〕       〔戌〕        〔亥〕

〔未〕                                  〔子〕
〔午〕                                  〔丑〕

〔巳〕        〔辰〕      〔卯〕        〔寅〕
 月六症        日字十症

日字号十症

   阴浮阴弱热虚惶,阴弱阳浮汗出洋,啬啬恶寒翕翕热,鼻鸣干呕桂枝汤。

   太阳头痛热而隆,汗出之时又恶风,荣气犹虚于卫气,桂枝汤下可宜攻。

   太阳为病项背强,汗出滋滋反恶寒,桂枝葛根汤可主,麻黄不饵岂良方。

   太阳头痛病当攻,下后其人气上冲,可与桂枝汤疗治,更宜消息乐而通。

   太阳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不解相将成坏症,桂枝不可毋思寻。

   桂枝本为解肌药,酒客不喜桂枝汤,喘家却加朴香子,吐者服之脓血伤。

   发汗恶风漏不干,小便秘涩屈伸难,桂枝附子汤煎疗,阳复经温病即安。

   下之脉促满胸间,煎与桂枝去芍餐。症在太阳当解表,邪因散去始能痊。

   太阳脉促客邪干,下早须知少恶寒,桂枝汤内除芍药,却加附子病当宽。

   寒热如虚见脉微,恶寒吐汗下皆非。无汗有热浑身痛,桂枝各半正相宜。

   先服桂枝烦不解,风池风府刺而安。太阳经病风邪泄,再与桂枝立见安。

乙   桂枝已汗脉浮洪,不解如前形似疟,桂枝汤二一麻黄,解散寒邪良不错。

丙   桂枝汗没再寻思,大渴烦时病未除,表热寒邪洪大脉,人参白虎病加祛

丁   热多寒少脉弱微,发热恶寒应有之,此症先阳何可汗,桂枝越婢一汤宜。

戊   下之头项仍犹痛,发热便难汗又无,桂枝去桂加苓术,小便若利病当除。

己   脉浮自汗小便多,筋急恶寒厥奈何,烦躁咽干并呕逆,干姜甘草剂汤和。

庚   厥愈足温伸足胫,芍药甘草可调和。胃气不和何以治,承气调胃不为讹。

辛   里汗表热浮迟脉,发汗烧针同大过,因而下利清谷者,四逆之功唱凯歌。

中太阳症歌六十六症

中太阳症,贪午巨未,禄申文酉,廉居戌地,武亥破子,破只六位。

注曰:中太阳六十六症,以七星为号也。其法从午至子,每星管十症,独破军六症。

假如戊子生人,壬戌日得病,戌为火,支进三辰到子,却将本命戊子顺行,到戌见戊戌,即中太阳膀胱经,受症廉子号第五症,四逆汤主之。其余一例推之。

〔申〕禄      〔酉〕文      〔戌〕廉     〔亥〕武

〔未〕巨                                 〔子〕破六

〔午〕贪                                 〔丑〕

〔巳〕        〔辰〕         〔卯〕      〔寅〕

中太阳指掌图,六十六症,贪字为号,诗病症治,俱在运气内看。

下太阳歌三十九症

下太阳症,震子离丑,兑寅坎卯,四号实有。

注曰:下太阳三十九症,以四卦为号,卯上属坎号,寅上属兑号,丑上属离号,子上属震号。或问云:中太阳子上有破字号,如何下太阳又有震字号?答曰:子上见辰,便是中太阳破字号。管见戌字,便是下太阳震字号管也。

假如丙寅生人,癸丑日得病,丑属阴支,前进五辰到巳,却将丙寅二字,顺行到司天,见甲戌即太阳,小肠经受症,离字号第一症,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症歌四十四症

阳明症号,木火土金,第五属水,从卯酉行。

注曰:阳明以木火土金为号,卯酉木字号,辰戌火字号,巳亥土字号,子午金子号,丑未水字号是矣。皆四十症,独水字只有四症。又有寅申二字在外,寅为霍乱六症,申为劳复六症是也。

假如丁未生人,辛酉日得病,酉为阴支,进五辰到丑,顺行到司天酉上,见乙卯即阳明第二症乙字号,下大承气汤主之。其余一例推之。

少阳症歌纪字号一症寅申

少阳一症,纪字为号,柴胡所主,更无别敖。

假令丙子日生人,丁丑日得病,丑为阴支,前进五辰到巳,却将丙子二字,顺数到丑上,见甲申,即少阳纪字号第一症也。

太阴三症母字三号

太阴之症,母字三号,从丑至辰,乃第一道,巳午未甲,第二症要,酉戌亥子,为三症号。

注曰:太阴痘有三,皆用母字为号,丑寅卯辰四处,母字第三管也。

假如丁亥生人,巳卯日得病,卯属阴支,前进五辰到未,便将丁亥二字,顺数到卯,见乙未,未属太阴脾经受患,卯字上即母字号第二症也,四逆汤主之。其余仿此推之。

少阴之症天地人号歌二十三症从子至卯

少阴之症,号天地人

号曰天星,自辰到未,乃号曰人,申酉戌亥,地字号而论。

注曰:少阴二十三症,用天地人三字为号。子丑寅卯十症为天字号,辰巳午未十症为人字号,申酉戌亥三症为地字号。

假如甲辰生人,乙丑日得病,乙属阴支,前进五辰到巳,却将甲辰二字,顺数到丑,见壬子,即少阴肾经受患,丑上属天字号管,即天字号第九症,其病主上下不利,咽痛心烦,猪肤汤主之。其余一例而推之。

厥阴症歌十九症乾坤为号

厥阴十九症,用乾坤二卦为号,各有所分。从巳到戌,乃号为坤,自亥到辰,乾之所因。

注曰:厥阴十九症,用乾坤二卦为号,每字管十症。

假如巳卯生人,丁未日得病,未为阴支,前进五辰到亥,却将巳卯二字,顺数到未,见丁亥,即厥阴肝经受患,坤字号第四症,白头翁汤主之。余仿此。

霍乱劳复症歌共十二症

霍乱劳复,只在阳明,寅为霍乱,劳复居申。

注曰:霍六乱六,共十二症,俱在阳明症内管也。寅申二日受症是也。若寅日得病,便是霍乱。申日受病,便是劳复。寅上见申至未,为劳复六症。申上见丑,为霍乱六症也。

假如乙巳生人,戊寅日得病,寅为阳支,进三辰见辰,却将乙巳顺行到寅,见乙卯,即霍乱第二症也,理中汤主之。

假如乙亥生人,丙申日得病,申为阳支,进三辰到戌,却将乙亥顺行到申,见乙酉,即劳复第二症,用枳实栀子豉汤等药主治之。

痓湿暍症歌共十四症(痓五湿六暍二)

痓湿与暍,卯戌两分,卯为痓湿,戌为暍症,皆在太阳,共十四症。

注曰:痓五症,卯上见辰,为太阳症也。从辰至申,便是痓五症。卯上见戌,为太阳湿症也。从卯至酉,便是湿六症。暍有三症,戌上见庚辛壬三字,便是太阳暍三症也。症见庚一辛二壬三是也。

假如丙申生人,乙卯日得病,卯属阴支,前进五辰到未,却将丙申二字顺数到卯,见甲辰,系是太阳痓症第一症也。其病发热恶寒,桂枝汤主之。

假如丙寅生人,乙卯日得病,卯属阴支,前进五辰到未,却将丙寅二字,顺数到卯,见甲戌,即太阴湿症第一症也,五苓散主之。余仿此。

假如庚午生人,戊戌日得病,戌属火支,前进三辰到子,却将庚午二字,顺数到戌,见庚辰,即太阳暍症第七病也,白虎汤主之。

论司天歌

得病之日,是名司天。不拘男女,都是顺迁。

假如正月卯日得病,就以卯上为司天,卯属阴支,前进五辰到未,为在泉,申为左间气,午为右间气。申与午二字夹未为司人,申为左间气,午为右间气。却又将本命干支,从左间气司人处,数到司天上是也。余皆仿此。如遇阳支,则加三辰起例。与支一同。

阴阴支起数歌

阳支加三,阴支加五,却将本命,顺行而数。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凡逢阳支加三辰,逢阴支加五辰。加临之例也见前。

论两感症歌

若论两感,起例如前,仲居巳上,季孟辰迁,子不宜戌,丑破酉嫌,寅逢巳是,卯愁未缠,辰最怕午,申忧亥占,病逢两感,决主嫣嫣。

注曰: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支起辰,子午卯酉四支日起巳。

精华指要诗曰:

肾与膀胱两感伤,心与小肠表里乡,

胞络三焦俱是火,肺与大肠不为良,

肝胆同归两感症,脾胃相连治应难。

又云:

四仲传流巳上求,但逢季孟向龙游,

便将人命加其上,数到司天见病由。

其法以司天之法加临,看是何经受患,次将得病日支,依前季孟之法,顺行到病人本命支上是也。

假如戊子生人,庚辰日得病,辰属阳支,前进三辰到午,却将戊子顺行到辰,见戊戌,系太阳膀胱经受患。

得病日辰,系是辰上起,却将得病日辰字,从辰上顺行病人本命上,见子字,子属少阴君火,肾经受症,即肾与膀胱两感,并子不宜戌也。

假如丁未生人,庚子日得病,加临到子,见丁巳,又将得病日子字,属仲起巳,用子字从巳行到未,见寅巳,为包络,寅为三焦,俱是火,并日寅逢巳是也。其余一例而推之。

论天符岁会歌

若论天符,先观岁气。运气若同,天符难治。与运同名,故曰岁会。

假如甲辰日司天,甲属土运,前进四辰见丁未,未是脾土,与运相同,故曰岁会。

又云:甲既是土运,辰又是土支,年月日时同得病,皆重司天,与运同名,天符是也。其余一例推之。

太乙天符论

太乙天符,十人九毙。若运占方,却非此例。

假如戊午得病,戊为火运,午为火气,又是午支属火,即名曰太乙天符,三日如逢吉运,减一半。

假如甲子生人,戊午日得病,进三辰见庚申,为司人,加临到午,见戌,即太阳膀胱水。第一日受患,其日犯太乙天符,其病逆传。第二日巳未,胃经受患,巳为土运,未为土气,胃又属土,其人必至此日丑未日死。何则?丑未又是土是也,余仿此,不看不加临。

交天交地歌

交天交地,左右分箱。南离北坎,阳明症当。

诗曰:交天交地司天起,兼和司地尽关连。南症加离北加坎,阳明到处不虚言。

其法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为交逢,子午卯酉四年为反逢,三阴为之不应,甲己为南政,乙丙丁戊庚辛壬癸为北政。

假如乙丑南政,司天丑未,太阴没一辰,少阴左手寸口不应,前一辰少阳右手,交见于左,谓之交。见于左者为之交,交者死。其余仿此。

汗墓瘥法歌

汗墓瘥法,先熟钤歌。壬辰日病,木水如何。运气合看,切勿蹉跎。

三阴三阳运气汗瘥例

假如甲午日病,是手少阴经,甲为土运,午为火气。歌云:土火乙庚疾大减,乙日不愈,庚日大愈。乙未日病,是手太阴经,乙为金运,未为金气。歌云:金见丁辛,第三日小愈,第七日大愈。其余一例推之。

又歌云:

金见丁辛火乙丁,丙巳木水乙巳并,戊壬上水火丙火,巳水木元来号甲丁,土水甲巳从来道,金土丁壬汗似蒸,金水甲戊相交汗,木火乙戊不瘥争。

注云:寅申巳亥一四七,此是病人出汗日。子午卯酉二五八,定是病人战汗发。辰戌丑未三六九,血汗至时应血走。

汗瘥定时歌

少阳寅卯辰为先,阳明申酉戌相连,太阳巳午未汗至,太阴亥子丑门边,少阴子丑寅为伴,厥阴丑卯寅相穿。

棺墓歌

土为墓兮木为棺,金为尸兮仔细看,水为命兮火为气,加临上下要精颛。

假如甲午生人,丁丑日得病,丁壬化木运,木旺子卯,却将丁丑二字,从卯上顺行至病人命支上,午见庚辰,庚化金运,辰为水气。歌曰:金水尸中有命随。又曰金水甲戊,言交汗出甲戊二日。

假如戊戌生人,庚子日得病,庚化金,金旺于酉,却将庚子二字,顺行到戌命支上,见辛丑,辛化水运,丑化土,是命墓相形。其余仿此。

又汗瘥用药例

假如甲寅生人,丁丑日得病,丁壬化木,木旺在卯,就将丁丑二字,从卯上顺行到病人本命,寅上见戌子,立为司天,便断头疼发热。

假如戊午生人,丙子日得病,加临到子,见戌辰,是中太阳破字号症。第二日到己,三日到午,主胜客衰。四日到未,小愈。五日到申,六日到酉,七日到戌,八日到亥,九日到子,十日到丑,此日大愈,汗出巳酉时。

假如丁丑生人,壬午日得病,加临到司天上,见丁亥,系厥阴坤字号第四症也,白头翁汤主之。

歌曰:

木火棺中生有气,二日子客胜主衰,泻咸补苦,桂枝汤主之。三日丑,四日寅,小柴胡汤主之。五日到卯,阳明主胜客衰,小承气汤主之。六日到辰,客胜主衰,桂枝汤主之。泄咸补苦。七日入本经平气。

假如戊戌生人,壬子日得病,加临到司天,见申纪字号少阳症。第二日传未,太阴湿上,为微邪,当补心泻脾。三日午,少阴火,当解心经。四日到巳木,木生火,为虚邪。五日到辰,太阳水火相克战,其人必死。

相生相克论

相生相克,皆论支干。干来克支,治不为难。又曰:《素问》运气且须知,上下加临仔细推。阳日在前左间气,阴日前位右间随。数至司天为病日,十二支上见本基。运克气时终有始,气来克运不看医。此是先贤玄妙法,医家岂可不言知。

传经诀歌

传经妙诀,女逆男顺,一日一宫,便见所病;精华指要,女顺男逆,与此不同,学者详识。依前所言,故不再述。

倪海厦人纪针灸1-3.1来自国学文化太美00:0029:00

11,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

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这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

胆经的本穴是临泣临泣就代表;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

的本穴就是太白,脾经是,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

的本穴是行间

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

小肠本穴是阳谷穴

本穴是经渠穴

的本穴是少府穴

膀胱本穴是通谷穴

本穴是足三里

的本穴是阴谷穴,称之为五门十变

如果需要,那为什么需要木,比如说

遇到火的虚症,手酸,酸在小肠经,小肠经属,就要扎后溪(木)。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手没了;所以找脚上临泣,临泣是,木生火,临泣穴本身是胆经本穴,它的属性是,这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

同样临泣穴(木)也可以泻膀胱经(水)实症。 如果有病人来,说痛了二天一看是膀胱经,因为下膀胱经的子穴束骨会很痛,但不治不行,就用临泣穴。因为临泣比较不痛,不像趾头边很痛,脚趾头很细。临泣穴一定是下对侧下临泣的时候身体会产生“木”气,针对水(膀胱经)的实症,就可用木来泻掉。所以

*遇到膀胱经(水)的实症【需泻气】,就可以下足临泣(木)

*小肠经(火)的虚症【需补气】,同样可下临泣(木),这就是本穴治疗法。 

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说下一针临泣背还在痛,一看是膀胱经的实症,膀胱经属性是水,木属性的穴是其子穴,所以要想办法去壮木、强木。丁(火)壬(水)合化丁壬是手的少府穴。手握拳在两个指头尖中间的少府无名指跟中指之间是劳宫,还有脚的通谷穴,这两穴是很痛,仇人才会用的穴。

临床上非常灵活应用,一切看怎么用法。第二种变化的方式,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 当在用本穴的时候,因为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像临泣就是属甲乙都是木。所以只要扎进去以后,其五行穴性就出来了。

五门第一个使用就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

第二个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

现在有观念了,如果有病人来了,穿了一身盔甲,手肘以上通通被盔甲盖住了,下背后也不行,这病人是肝硬化、肝病,那肝募期门也没有,肝俞也扎不到,就只能在手脚上下针,这就是肘后歌,只能在手脚上下针。

倪师说一定要学会用各种的方法去解决。病在这,要用各种方法达到病的位置,这样子才是好医生。像现在北非有很多国家,不能看到女人的脸,看到脸就要娶回去了。那万一很丑的话怎么办?所以在治病时说:“我不用看,手脚露出来就可以了”。若来个尼姑看病,叫她拉衣服不方便,诸位遇到这种情形时,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如果肝有问题了,希望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

因肝木没有问题的时候,木去生火,当木有问题的时候木去克土

所以有问题就要先强土,强土就是实脾,要先把脾强壮起来,这是基本动作;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让水强起来,这是缓治法,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

先去强土,甲(木)已(土)合化土,所以下胆经的临泣(木)脾经的太白(土),就是强土;再扎足三里,胃口会开。针扎完再艾灸,都是很好的动作,灸足三里可以强土。

当要壮水时,金生水,就可以下肝经(属木)的行间(火)和大肠经(属金)的二间(水),会有金产生,就可以生水。要生水可以取小肠(属火)的阳谷(火)跟肺经(属金)的经渠(金),水会去生木,这是缓治

而对于急治,比如这个人肺()里面已经积水,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积水要先排掉;怎么办。因会克木,当树木长得太密了,可以用斧头(金)砍树木,木就要变疏。肝硬块长的很多,要取,就是把肺清干净。只有里没有积水了,病人就不会积水,这可以用在急治

人体内经络要生,就下针肝经的(荣穴)行间大肠经的(荣穴)二间(水)。这两穴道,左右共下四针。这时候去制木来排,同样要去强土固定的【一气周流,脾胃之中土】。在治急症的时候,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中土之气】恢复。

倪师讲解,学生学到这里,就知道倪师在前面介绍经络时,苦口婆心的说,这穴道是其本穴,这是其络穴,这是其原穴,现在都在这里用到了,穴位属性运用得非常广。

比如说有个人其膀胱经上的背痛,感觉好酸,然后一路下来但来求医问诊时又是个大冬天,穿着牛仔裤,里面还穿厚秋裤。因为委中穴拉不起来,想要下他的委中,但裤子贴的很紧,拉不起来,也不能叫他把裤子脱掉;没关系,叫病人躺着,膀胱经(水)虚症补气),酸很久了,用金生水,下肝经(木)行间(火),大肠经(金)的二间(水)是一样的意思。

当在做五门十变的时候,因为下的是本穴本穴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也不管飞经引气、苍龟探穴,苍龙摆尾,都不要乱五门十变针扎下去,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注意二个穴道要一起下,一起下不是说两根针同时下,不是说左手一针、右手一针同时下。所以先下二间或行间都没有关系,但这两针总会在同时碰在一起,一碰在一起,就出来了。倪师常常在下膀胱经虚症时,委中都还没有下,直接扎脚上的行间、手上食指的二间

在诊所有时候很忙,没有时间帮病人正面扎完二十分钟,然后再背面,直接多下二针就结束了。速度很快,效果很好,都是立竿见影的。记得针灸都是立竿见影的,这针就好像竿子,一立竿就看到影子,马上就知道效果。

所以这是倪师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就利用穴的属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或者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因此中医针灸的原则很活,不要那么死板板的,这就是记住五门十变的方法。


01

十二经纳天干歌地支歌

现在介绍十二经纳天干歌及地支歌。第一个叫做十二经纳天干,就是在介绍“十二经络”之前,需要有些基本观念:“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其中次序不重要,心包就是,三焦就是,甲是,乙是,丙是小肠把其编入七言绝句比较好记。

第二个叫做十二经纳地支:“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就成一甲子循环。这些后面慢慢会用到,慢慢去学习使用和习惯天干地支,甲乙丙丁等等看到不要紧张,倪师会一步一步带进去

最主要是明白其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甲乙是,丙丁是,脾胃是,庚辛属,壬癸。十二经络纳天干就是取五行。中医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就是不易让人了解。

八纲辨证法:用别的方法还不行,仍要用阴阳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在每个“行”的中间,再分为阴阳: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木火土金水刚好都有分阴阳

十个天干数代表十个天干:肝代表木,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讲的脏器就像收藏的,五个就是收藏,就是阴;是消化系统,就是阳。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就是阴土,阳土就是胃;肺是阴金,阳金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阴水是肾,阳水是膀胱。可以说器就是阴,就是阳。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
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五行的子母穴治疗法
一、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二、如遇井穴,则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
、心包经及三焦经属相火。子母穴须按下述法则灵活运用。

1、三焦经:9月20日至次年3月21日属火,天井,中渚。
                    3月22日至9月21日属水,中渚母关冲
2、心包经:9月22日至次年3月20是属火,大陵,母中冲
                    3月22日至9月21日属水,中冲,母间使


                         子            母
3、  肺经        尺泽         太渊 
4、  大肠        二间         曲池 
5、  胃经        厉竞         解溪。
6、  脾经        商丘         大都。
7、  心经        神门         少冲。
8、  小肠        小海         后溪。
9、  膀胱        束骨         至阴。
10、肾经        涌泉         复溜。
11、胆经        阳辅         侠溪。
12、肝经        行间         曲泉。
三、 子母治疗法、祖孙穴治疗法
祖穴就是母经的母穴,孙穴就是子经的子穴,三焦经与心包经应按季节分子母穴。使用祖孙穴治疗时,经脉千万不可错误,否则祖孙穴便无治疗效果。
四、 子母经治疗法可分两种:
1、 用子母经的本穴,所谓本穴即穴的五行属性,与本经的五行属性相同的穴。例如:肺经属辛金。经渠穴就是肺经的本穴。
2、 大肠属庚金,其商阳穴也庚金,商阳穴就是大肠金经的本穴。但商阳穴为井穴,在补泻上,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应该用二间和曲池。
3、 脾经属已土,其及白穴也属已土,太白穴就是脾经的本穴。
4、 胃经属戊土,足三里就是胃经的本穴。
5、 肾经属癸水,其阴谷也属癸水,其阴谷穴就是肾经的本穴。
6、 膀胱经属壬水,其通谷穴也秘史壬水,通谷就是膀胱经的本穴。
7、 肝经属乙木,其大敦穴也属乙木,大敦穴就是肝经的本穴。但大敦为井穴,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应使用行间和曲泉。
8、 胆经属甲木,其临泣穴也属甲木,临泣穴就是胆经的本穴。
9、 心包及三焦经,因半年期间属火,半年期属水,故基本穴及子母穴应按月令而变更。
10、 九月二十二日至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属火,本穴为劳宫穴及支沟穴。
三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属水,本穴为曲泽及液门。
(0)

相关推荐

  • 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就是脾和胃,金...

    木是肝胆, 火是心和小肠, 土就是脾和胃, 金是肺和大肠, 水是肾和膀胱, 木火土金水对应的就是肝心脾肺肾, 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五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就是阳,既是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 五行里的相 ...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道:"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 ...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原文 白话解 音频)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1- 出处 选自<绘图针灸易学>,清代李学川著.本歌以十二经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合,结合本经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 补泻手法--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白话解

    转自网络 01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白话解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 ...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白话解

    民间医学网笔录 国学文化太美 今天 转自网络 01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白话解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 ...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原文 白话解)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1- 出处 选自<绘图针灸易学>,清代李学川著.本歌以十二经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合,结合本经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及白话版

    一:十二经穴子母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 ...

  • 【针方】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原文 白话解)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1- 出处 选自<绘图针灸易学>,清代李学川著.本歌以十二经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合,结合本经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 原穴.子母穴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的介绍一.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 ...

  • 十二经络穴位分寸歌诀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十二经络穴位分寸歌诀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歌诀]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