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烧贴剂.pdf
小儿退烧贴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小儿退烧贴剂。
本发明所称小儿系指出生几个月到学龄前,即婴幼儿而言。在此年龄段,抗病力弱,极易伤风感冒,同时并发高烧。据天津市儿童医院统计:由于伤风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高烧约占总病例的42%以上,到了秋冬季节更普便。针对风寒高烧这一小儿常见并、多发病,临床多采用打针(安痛定)、吃药(退烧片)给以治疗。这对婴幼儿来说上述治疗方法存在诸多不便。
中国专利CN1099646A公开了一种“退烧药膏”是由补底扎则、小鱼腥草、伤寒草、望江南配制而成。
中国专利CN1144110A公开了一种“纯中药小儿退烧膏(贴剂)及其制备工艺”,它由四味中药经现代生物技术纯化浓缩涂布而成。
杨宗学等(中国药学杂志1992,27(2),89)将阿司匹林、苯比巴妥研制成栓剂用于治疗小儿退烧,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使用欠方便。而口服易引起胃刺激症状、患儿难以承受。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经透皮给药,用于小儿的退烧贴剂,因此,本发明是有区别于现有技术的。
本发明的处方选择是依据“天津市药品标准”(1982,12)中收载的小儿复方苯巴比妥配方原理,用于小儿解热镇痛。其中阿司匹林是常用的退热镇痛药,苯巴比妥(鲁米那)是镇静催眠药,两者联用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可解除患儿因高热引起的烦躁不安。
实现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的透皮效果。基于陈雨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6),245),CPI(1993,(92326),91)等人对阿司匹林透皮吸收的研究;王小波(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0,21(11),503),王小波(中国药学杂志1992,27(9),535)等人对苯巴比妥透皮吸收的研究。本发明通过对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双组分透皮吸收的研究,选择氮酮为透皮剂,可实现透皮吸收,且吸收量与口服量相当。本发明的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合而成:阿司匹林100份,苯巴比妥15份,氮酮10份,医用压敏胶30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分别将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经粉碎机粉碎,过100目,加入氮酮,混合并搅匀,最后加入医用压敏胶,搅匀制成药胶乳液,经专利设备“盘旋式药膜涂布机”(专利号95210946.8)涂布制膜即可。
按以上方案制备地退烧贴剂,经动物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动物体内药效学试验、临床药效学试验,均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透皮给药,患儿避免服药的痛苦,解决药剂对肠胃刺激的副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小儿退烧贴剂作详述:分别称取阿司匹林、苯巴比妥200g、30g,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加入氮酮20g,混合并搅匀,再加入医用压敏胶600g混合并搅匀制成药胶乳液,最后经专利设备盘旋式药膜涂布机制膜,干燥成药胶膜材,紫外线灯消毒后,由复保护硅纸收卷,药胶卷材经膜切机按标准剪裁可得35×45×0.3mm贴片20000贴,检验合格后密封包装备用。
本发明的临床效果:
一 临床一般资料:
总共临床观察120例,男52例,女68例,其中儿童60例,年龄0.5-14岁,平均年龄5.8岁;成人60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27岁。患者体温在38-40℃,临床诊断大部分是由于感冒、上呼吸道和肺感染引起的高热症。
二 使用与观察方法:
用法是将贴剂表层保护纸揭去,用胶粘一面贴于患者上肢内侧或耳后。每次给药后0.5小时开始测量体温,以后每小时测量一次,观察5小时内的体温变化和24小时后的反复情况。
三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用药后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用药后体温下降1℃以上,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用药后体温下降0.5-1℃,症状减轻。
无效:用药后体温不降,症状无变化。
四 观察结果:
用小儿退烧贴剂治疗120例高烧患者,痊愈72(60%);显效38(32%);有效8例(6.6%);无效2例(1.4%),总有效率98.6%。
将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联用,临床用于退烧止痛,已有片剂、散剂和栓剂,本发明采用现代透皮给药剂型,临床结果证明,其疗效与片剂、散剂和栓剂相当,但对患者用药减少痛苦,使用方便,避免药剂对肠胃刺激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