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条纹的驱虫能力居然极佳?

尽管是我无法理解的审美,但以斑马为主题的服饰,确实是一段时间的潮流。

星爷在百变星君里浴火重生之后,选择斑马西装的扮相,也证明了斑马服饰在那个年代的热火。不说100%吧,回头率97%应该都是有的。
除了服饰,斑马线的作用也是为了明显的指引路人在合理的位置过马路,提醒小车注意让行,不但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也省了不少颜料费。
那这么显眼的斑马纹出现在食草动物身上,按理说不应该啊?对猎食者们来说,简直就是炸马肉排发着光游荡在空旷的餐桌上。
所以斑马的条纹到底是干嘛用的?
在正式科普之前,咱们得讲一下,目前科学界对斑马纹用处的想法,大致分为5种:
  • 伪装:像迷彩服一样融入环境中,不容易被发现。

  • 迷惑:黑白双色发射光线的效果不同,可以迷惑对手,使其无法确定斑马的远近,晃瞎它们的眼。

  • 控温:双色条纹可以有效控制体表热度。

  • 交流:基本就是把斑马当鸟看了,条纹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择偶标准。

  • 驱虫:能有效抑制蚊虫叮咬。

在没有被共同承认的证据出现之前,上述想法都只能算是假说。如果有谁非常笃定的告诉你,斑马纹是干吗干吗用的,那你就查查他的科学家证是不是手抄版。
今天我们来讲讲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斑马纹功能的假说:驱虫论。
先从地理位置着手。最让野生动物烦恼的吸血蚊虫主要是牛虻和舌蝇,加利福利亚戴维斯分校的Tim Caro教授带领的团队发现这两种蚊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与斑马是重合的。
这当然无法直接证明这与斑马纹的直接关系,但是Tim Caro的团队紧接着提出了补充的证据,那就是斑马的亲戚里,没有条纹的那些,刚好分布在吸血蚊虫分布稀疏的地区。

(彩色点代表吸血蚊虫的分布密布区,红色最强,蓝色最弱)

拿这张图和上图对照了再看,会发现条纹的密度越大的马科,吸血蚊虫越多。经过了进一步的调查,Tim Caro的团队相信:条纹间隔在5cm以内的品种,最能驱虫,因为它们所在地,吸血蚊虫最多。
条纹驱虫的观点,被很多科学团队所支持,他们做了许多实验进行佐证。
日本的科学家Tomoki Kojima带领团队进行了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验。他们选出6头“幸运观众”牛分成3组,第一组做为一号实验组,涂上4-5cm宽的白条纹,这些白条纹间隔也为4-5cm;第二组是二号实验组,涂上黑色条纹;第三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幸运了,素颜出场。
牵到牛虻的度假区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三组牛身上的牛虻数量分别是:55、111、128,斑马牛身上的牛虻仅为普通牛身上的一半,这时候普通牛该骂街了。
只有一组科学家实验还不够。Ádám Egri团队对条纹驱虫性进行了更全面的实验。
首先是黑白色不同纹理的铁盘子,涂上诱人的植物油。
不同数量、宽度、排列的条纹铁盘子。
最后还有马科的不同成员的塑料雕塑,均匀的涂抹无色无味的胶。
经过反复实验与对比,最终他们得出结论:纯色的区域尤其是白色,蚊虫粘的最多;比起别的乱七八糟的纹路,斑马条纹的驱虫效果最佳。
所谓事不过三,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基本可以给斑马纹驱虫的效用打了实锤。当然其他的功能包括,当身份证,迷惑敌人也是非常主流,且大多数人赞同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六神花露水就是渣渣!真要驱虫,还是直接把斑马纹纹在身上靠谱。

参考文献资料:

Nature Communications——Tim Caro[2014.4.2]

Cows painted with zebra-like striping can avoid biting fly attack——Tomoki Kojima(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23447)

Ádám Egri, Miklós Blahó, György Kriska, Róbert Farkas, Mónika Gyurkovszky, Susanne Åkesson, Gábor Horvát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2 215: 736-745; doi: 10.1242/jeb.065540

(0)

相关推荐